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过《三体》之后...

(2014-11-19 22:47:09)
标签:

杂谈

http://ww2/large/49d0ba01jw1emgov3rlivj20hs0dcmy6.jpg

我读了《三体》,一部从文革一直写到未来两千万年的科幻巨著。

尽管是科幻,但仅靠天马行空的幻想是绝对无法征服理性的读者,最多只能被当作神话。而《三体》有足够坚实的科学细节来支撑,诸如光速、空间维度、相对论的时空扭曲、黑洞、曲率驱动飞行、冬眠,这些理论对人类而言既神秘莫测、又触手可及,不得不承认人类很有可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对这些理论规律进行突破。

不过,宇宙规律已经不仅仅是物理理论,它们是星际战争最强大的武器。人类想到过很多死法,最终,太阳系竟是以从三维空间被拖至二维空间的方式毁灭的,等同于把我们的世界压进了一幅画中,画的厚度为0。死法新颖,而且基于物理理论来讲,可行性很高。当然用这样的方法去毁灭一个宇宙中的低端文明(地球文明)不免过于冷血彻底,而对于宇宙中的对手----那些同样处于黑暗森林体系中的不同文明来说,这是再理性不过的决定,这是生存法则。

《三体》的魅力除了存在于科学细节完美烘托下的宇宙,更在于它对人类在末日情境下行为的探讨。求生的本能,生命的意义,道德与理性的平衡,文明的延续。

一批人选择乘上飞船,永不回头地向宇宙深空飞去,绝望地寻找那或许在几百光年以外存在着的类地星球,这些人类飞船之间也要战争,因为他们需要占有其它船的资源以走得更远,也需要其它船上的人去死----人肉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

有人要把太阳系变成黑洞,这是对宇宙其它文明的投降示弱,这也意味着人类再也无法走出太阳系,因为没有东西能从黑洞中逃逸。

有人把诸如《蒙娜丽莎的微笑》、《清明上河图》这样的顶级艺术品移至冥王星的地库,希望在太阳系被毁灭后,还能留下一丝地球文明的痕迹,尽管在星际打击下这样的保护毫无意义。

一个文明在宇宙中划过,她究竟能延续多久,宇宙能记住它的一点点光芒吗?在《三体》中,微观和宏观并存,细节与时代主线并重,在荒凉中突显华丽,在理性中迸射感情。

《三体》让我在上《朝闻天下》之前和下《环球记者连线》之后,总会花点时间驻足仰望天空。我知道即便用上自己的全部寿命,在宇宙的维度,连转瞬即逝都算不上,恐怕无缘见证书中的任何场景。但这样的仰望,实足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渺小,而眼前的生活变得更像浮云。我们自己那些该在意的不该在意的事,在浩渺的星空下实在不足挂齿,作为一个宇宙里的生命体,我们应该拥有宇宙般豁达宏伟的胸怀,在这之上,再去构筑地球人的“世界”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God bless you!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