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拉斯维加斯到太子港

(2010-02-01 00:13:46)
标签:

海地

拉斯维加斯

何岩柯

杂谈

从拉斯维加斯到太子港

 

    海地地震发生的前一天,我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报道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电子展;两天之后,我身在海地太子港,报道全世界最惨痛的自然灾害。

 

    两天时间,两座城市,两种心境,两个极端。

 

    拉斯维加斯——纸醉金迷,恶劣的沙漠自然条件挡不住人们用重金打造一座世外桃源般的城市。永不停转的赌场,精彩壮观的表演秀,极致奢华的酒店,随处可见的奢侈品,在这里人类的所有欲望尽情得到满足,生活还能更美好吗?

 

    仅仅两天以后,海地太子港——令人陶醉的热带海岛风光之中却是满目疮痍,人们对压在废墟下的亲人无能为力,为饮用水、食品发愁。没有电、没有通讯、没有医院,人们为了生存相互袭击、争斗。

 

    两天的时间,从浮躁、享乐、物欲横流,到悲痛、绝望、生离死别。我怎么都无法醒悟,只是进行了地理的穿越而非时光的穿梭,为什么短短几个小时的飞行距离,整个世界都变了。

 

    在海地太子港的第一个夜晚,拉斯维加斯人们彻夜的欢歌笑语仿佛还无法从我的耳边消散,凄惨的海地景象同时挤入我的脑海。同是人,命运的安排为何如此不同?究竟在哪儿才能找到最终的公平。天堂与地狱,这种对比与冲击,让我无法呼吸。

 

平静与理性

 

    太子港机场总是挤满排队撤离的人,即便是24小时不停地运送,也依然积压。不少海地居民都拥有双重国籍,大部分是美国海地人,所以美国军方承担了大量运送灾民去美国的任务。一位队伍中的不到30岁的小伙告诉我,他的家人全部被埋在废墟下,只剩他一个人。我说你放弃了?不再去尝试救助他们而要离开?他平静地说,我没有放弃,从来没有,但是我无能为力,我没有办法对付那些钢筋混凝土碎片,我要去美国,呼吁更多的人来救我的家人,救海地。

      

    跟他说完话,我在想,如果是我,我会怎样。也许我会守在废墟前,一直挖、一直刨、一直等、一直喊。我会有这样的勇气离开,只身一人前往别的国家,甚至不知道我的家人是否还有一丝生还的可能性,我能做出这样理性的选择吗?小伙儿的选择也许是正确的,我不知道我该如何评论这样的行为,但我发现在大灾面前,人们的反应往往出乎我们的惯性思维,也许他们习惯了?当一个人习惯了一件事,他就不会再有更加激烈的反应,而这种表面的平静也许更加反映出人们的绝望,在没有希望的时候,人的情绪波浪也许变得越来越平缓。

 

    而这种平缓,是可以因某种事物的刺激而被打破的。一位排队上飞机的50多岁的阿姨,当她最终走向飞机的那一刹那,她突然哭了,哭得很伤心,甚至需要旁边的人搀扶。这是一种重压之后的释放?还是她生命中最珍贵的人或事物被永远地留在了这个她即将离开的地方?我们永远不得而知,只是希望,在哭过之后,她将所有的悲痛留在这个悲伤之地。

       

    总而言之,能走的人是幸运的。而留下的人,会有怎样的命运…

 

 

还要快乐生活

 

    经过两个星期的战斗,我终于回到华盛顿的家中。从灾区返回到正常的生活,这种突如其来的平和让我感到有些负罪,我不敢去回忆海地人的境遇,却又开始不可控制地用新的疑问折磨自己:那些在华盛顿街头来去匆匆的人群中,有多少人体会过人类的极致悲痛?又有多少人能够珍惜他们正享受着的来之不易的安宁与富足?如果没有体会过,他们确实会为那些琐碎的事情抱怨,拥有各种奇怪的要求并长久地与无法寻根的郁闷相伴。他们虽然身处幸福的环境,但却不是快乐的人。

 

    而恰恰相反,经历生死考验的海地人,却在苦中作乐。

 

    记得在一个物资发放点,看到上千米等待领取饮用水的队伍,我心里焦灼万分。突然看到在队伍的尽头,一些刚刚领到东西的人正在载歌载舞地庆祝,那景象不得不让我们这些紧绷神经的外国人长长舒一口气。不可否认,这个民族的天性确实比我们想象得更加乐观,他们表达乐观的方式也更加外放,但更加重要的是,大难之后所铸就的人们豁达的心胸与坚毅的性格,才是对这种现象最好的解释。

 

    在海地遇到了一位30多岁的男子,长得瘦瘦高高,在当地人里肯定算帅哥。我问他,下一步怎么打算?他告诉我,家里的房子塌了,父亲患有癌症需要不断的治疗,孩子又还小,他实在没有办法再在海地待下去了。尽管他在这里出生、长大、成家,但现实不允许他等待海地痊愈,他说他很有可能到邻国多米尼加买一块儿地定居。

       

    他的话说得很实在,也反映出海地不可回避的难题。作为西半球最贫穷的国家,又遭遇了巨大灾难,双重打击使海地已然成为全球最落后的地区。尽管依赖各国的援助,海地人能够继续活着,但面对一座废墟之城,在海地薄弱的经济基础之上,需要多少年,才能恢复并有所发展?而即便是物质上回复到灾前的水平,如果海地的局势继续混乱下去,又有多少民众会对生活感到满意呢?人总是要追求一种幸福感与稳定感,而这种追求与现实的差异将使海地人长期处于悲痛中。

 

    但是,我的定论也许下得太早。

 

    正说着话,这名男子走到一家刚刚恢复营业的卖花的摊上,买了一束玫瑰花。我惊诧地问他,这个时候你怎么还有心思买花?他告诉我,这花是送给他夫人的,他爱她,于是要买花送给她。

 

    灾难降临,但天毕竟没有塌,面对巨大的不幸,生活还要继续下去,暂且抛开无休止的痛,把握好日子中点滴的美好,海地人懂得如何让自己变得快乐,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幸福。

       

    而我们呢?

 

 

http://s14/middle/49d0ba01g7e785f22dc1d&690

太子港街头未倒的 BOSS 广告牌,看到它,心情格外复杂

http://s16/middle/49d0ba01g7e786714035f&690 人们开始为生计而奔波,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

http://s8/middle/49d0ba01g7e786c80cc77&690
太子港市区的公共汽车恢复运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