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示范长廊”盛开“致富花”



本报讯(记者陆波岸)在党员义工的帮助下,马山县白山镇民族村弄着屯有一片300亩的金银花长势良好。“再过两年时间,就可以有收入了。”望着这片金银花,村民卢爱琴充满期待,村民看到了荒山变“金山”的希望。
这片300亩土地以前是一片荒地,现在是马山县打造“百里党建示范长廊”盛开的致富花。近年来,该县结合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重点在上林—马山二级公路和210国道沿线两旁的行政村,通过抓好市级示范村、县级示范村、乡镇级示范村建设,打造以乡镇党建核心区为主体、公路干道两旁党建示范点为辅助的“百里农村党建示范长廊”。
这一举措着重整合部门资金和力量,结合各村实际,着力打造黑山羊、里当鸡、金银花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点(带),发挥示范点(带)的辐射带动作用,达到以点带面、带动全县各族群众共同致富的目的。
白山镇民族村是个典型的大石山区村,人口2883人,耕地面积1900亩,全部为畲地,全村以外出务工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百里党建示范长廊”建设中,该村提出了“理清发展思路,发展特色产业,繁荣瑶村经济”活动主题,闯出了一条“依托石山资源,培育特色产业”的山区农村特色经济发展路子。
在建立3000只黑山羊养殖基地的基础上,党总支书记蓝生敏率先进行杜东母猪养殖,并组织成立了民族村杜东猪养殖协会,积极发动农民群众发展养猪业。为使养殖户更好地掌握养殖技术,村党总支部先后6次组织党员群众到武鸣县、马山县百龙滩镇等养殖场实地参观学习。由于杜东猪养殖经济效益显著,群众养殖积极性高涨,村党总支部与南宁市旺东农牧有限公司合作,以“五个统一”(统一养殖品种、统一饲养技术、统一借贷资金、统一疾病防治、统一销售产品)的方式扶持农户饲养杜东猪。目前,在村党总支的带动下,民族村杜东猪养殖协会已发展会员222户。2008年,全村共养母猪380多头,出栏猪仔7900多头,养猪总收入230多万元,养猪业已成为民族村支柱产业。
该村党总支部还充分发挥党员示范户的作用,以“一帮十”的模式大力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
通过几年的努力,全村95%以上农户选种了优质玉米,使全村玉米产量从原来的每亩200公斤增加到目前的550公斤,年粮食增产总量达52.5万公斤,不仅解决了全村群众的温饱问题,还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该村还根据实际,发展竹子和金银花种植,构建了民族村经济大发展的框架。目前,全村有476户村民依靠项目带动,利用特色经济优势,逐步脱贫致富。
本文2009年5月9日发表于《南宁日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