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立体养殖让荒山变“银行”

(2009-09-29 09:34:57)
标签:

鱼料

肉猪

粪便

水库

蓝庆营

马山县

财经

分类: 社会纵横

 

 

立体养殖让荒山变“银行”
 

 

 立体养殖让荒山变“银行”

 

蓝庆营的养猪场。陆波岸 摄

 

立体养殖让荒山变“银行”

 

蓝庆营在拌饲料喂鸭子。陆波岸 摄


 
    一座曾经的荒山,在马山县养殖大户蓝庆营和合作伙伴的努力下,去年共出栏600头肉猪,收入70万元;卖鱼27吨,收入100万元;出售鸭子10万羽,收入28万元……


    9月7日中午,马山县的太阳火辣辣,南蛇岭酷似烤炉里正不断加热的馒头。


    蓝庆营建在岭上的养殖场却一片清凉:肉猪栏装上空调,一堵外墙人工水帘潺潺而下,不断循环;鸭子在水面树阴处嬉戏,白毛浮绿水,频频曲项向天歌;鱼儿游戏水中,不时欢跃而起,激起阵阵涟漪。


    俗语说,“心静自然凉。”蓝庆营发展养殖也是这样的心境。从母猪栏到肉猪栏,从水中的鱼儿到水面的鸭子,这位当地养殖大户将自己养殖的经历和经验,向记者娓娓道来。

   
荒山上有座“银行”


    南蛇岭位于马山县乔利乡东鸡村白马屯,从马山县城出发,要走半个多小时的“之”字山路。


    “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山,杂草长得比人还要高。”蓝庆营平淡地向记者描述这个山头以前的情形。现在,这里除了杂草和松树,还“长”出了一座座水泥砖瓦结构的房子,这就是他的养殖场,面积430亩。


    2003年,蓝庆营和他的合作伙伴将    第一批鱼苗投入岭下一个面积350亩水库的那一刻,他们在南蛇岭的“以前”和“现在”之间添上了重要的一笔,一座以前的荒山一步步变成了今天的“银行”。


    6年时间过去了,这座“银行”让他满意,让外来者羡慕不已。


    “去年,我们出栏600头肉猪,收入差不多有70万元。”蓝庆营两手交叉放在肚子上,低着头算着这笔令他满意的账。


    “去年,我们卖出去的鱼有27吨,收入100万元。”蓝庆营两手的姿态没有改变,抬眼看看记者记在采访本上的数据。


    “去年,我们卖了10万羽鸭子,收入28万元。”谦虚得有点腼腆的蓝庆营还是那个姿态,还是那个眼神。


    “这样算来,你们去年的收入差不多有200万元?”记者把他去年的3个数据一相加,把结果向他进一步求证。


    “是的。”蓝庆营的回答一点都不含糊。

 

饲养猪鸭为喂鱼


    接下来的交谈,记者一点点弄明白了蓝庆营的成功所在—— — 立体养殖。


     “我以前在广东打工,2001年回来后不想去了,想在家找事做。”蓝庆营开始讲述他的创业经历和经验,“2003年,我和两个朋友就在这里承包了这片水库养鱼。”

 

  “养鱼需要很多鱼料,一年投入的鱼料接近20万元。”蓝庆营继续说,“当时,我们没有那么多的资本,感到投资压力很大。2004年开始,我们就买来了鸭苗,在水库上放养,以增加粪便,减轻养鱼的投资。”

 

  “单单养鸭,鱼料还是不够,每年鱼料投资还要15万元左右。”蓝庆营的话语间仍然带着当年投资紧张的那丝滋味,“这个数目的投资对我们来讲,压力还是相当的大。但水库已经承包下来了,又投放了鱼苗,我们只能坚持。后来,我们决定养猪,因为猪能产生更多的粪便,更能满足养鱼的鱼料需要。”

 

  “2006年,我们开始养肉猪。2007年,为了获得更多的鱼料,我们又养起了140头母猪。”蓝庆营的思绪依然在回忆里游弋,“现在,猪养多了,鱼料也慢慢充足了。今年,我们投入水库养鱼的生物鱼料只花了4万元,以前单单这种鱼料的投入,都要花18万元。”


    “当时,我们也没有想要把养殖场做得这么大,因为没有太多资金的投入养鱼,养鸭养鱼都是为了给养鱼增加更多的鱼料,没想到越做越大,成了今天这样的规模。”蓝庆营出声地笑了起来。

   
“钱”途明天会更好


    蓝庆营的立体养殖模式,一不小心让他和合作伙伴发了财。


    “猪和鸭产生的粪便用来喂鱼,是直接投进水库里去还是有什么办法加以处理?”记者从关心他的收入转到关心他的立体养殖技术。


    “鸭就直接在水库水面上放养,它们产生的粪便可以直接排到水里去,当作鱼儿的养料,不需要任何处理。”蓝庆营谈起这个话题,像个乐于传授经验的养殖技术员,一开口就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一股脑倒出来。


    “猪的粪便要经过沼气池的发酵才能排进去。”蓝庆营继续说,“我建有一座容量达到5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池,所有猪粪都集中到里面,经过发酵后,它们全部化成水,然后自动从排料口排入水库里。”

 

  “新产生的粪便不断自动进入沼气池,推着旧的粪便不断自动往外排,水库的鱼儿不断获得养料。”这一立体养殖让蓝庆营和他的合作伙伴得到了理想的养殖效果,“猪养大了,鸭养大了,鱼也养大了,钱也就赚了。”

 

  “目前,我们还是以养鱼为主,下一步考虑扩大养猪规模。”积累了多年养殖经验的蓝庆营有了新的想法,“因为水面的面积有限,养鱼和养鸭的规模不能无限扩大,但养猪的规模不受这样条件的限制。况且,我们水库养鱼的鱼料目前还是不够。”

 

  “现在,我们猪的总量达到了930多头,母猪100多头。我们准备把母猪养殖发展到300头,适当扩大鸭的养殖。”被没钱逼得发了财的蓝庆营相信“钱”途明天会更好。

 

  为了搞好养殖,他们专门从贵港请来一位学畜牧专业的年轻人,月工资3000元,主要负责防疫等方面的技术。另外还请了8名工人,负责喂猪和管理,月薪都不低于1000元。

本报记者陆波岸 

本文2009年5月9日发表于《南宁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