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养殖让荒山变“银行”

标签:
鱼料肉猪粪便水库蓝庆营马山县财经 |
分类: 社会纵横 |
立体养殖让荒山变“银行”
蓝庆营的养猪场。陆波岸 摄
蓝庆营在拌饲料喂鸭子。陆波岸 摄
荒山上有座“银行”
饲养猪鸭为喂鱼
“养鱼需要很多鱼料,一年投入的鱼料接近20万元。”蓝庆营继续说,“当时,我们没有那么多的资本,感到投资压力很大。2004年开始,我们就买来了鸭苗,在水库上放养,以增加粪便,减轻养鱼的投资。”
“单单养鸭,鱼料还是不够,每年鱼料投资还要15万元左右。”蓝庆营的话语间仍然带着当年投资紧张的那丝滋味,“这个数目的投资对我们来讲,压力还是相当的大。但水库已经承包下来了,又投放了鱼苗,我们只能坚持。后来,我们决定养猪,因为猪能产生更多的粪便,更能满足养鱼的鱼料需要。”
“2006年,我们开始养肉猪。2007年,为了获得更多的鱼料,我们又养起了140头母猪。”蓝庆营的思绪依然在回忆里游弋,“现在,猪养多了,鱼料也慢慢充足了。今年,我们投入水库养鱼的生物鱼料只花了4万元,以前单单这种鱼料的投入,都要花18万元。”
“钱”途明天会更好
“新产生的粪便不断自动进入沼气池,推着旧的粪便不断自动往外排,水库的鱼儿不断获得养料。”这一立体养殖让蓝庆营和他的合作伙伴得到了理想的养殖效果,“猪养大了,鸭养大了,鱼也养大了,钱也就赚了。”
“目前,我们还是以养鱼为主,下一步考虑扩大养猪规模。”积累了多年养殖经验的蓝庆营有了新的想法,“因为水面的面积有限,养鱼和养鸭的规模不能无限扩大,但养猪的规模不受这样条件的限制。况且,我们水库养鱼的鱼料目前还是不够。”
“现在,我们猪的总量达到了930多头,母猪100多头。我们准备把母猪养殖发展到300头,适当扩大鸭的养殖。”被没钱逼得发了财的蓝庆营相信“钱”途明天会更好。
为了搞好养殖,他们专门从贵港请来一位学畜牧专业的年轻人,月工资3000元,主要负责防疫等方面的技术。另外还请了8名工人,负责喂猪和管理,月薪都不低于1000元。
本报记者陆波岸
本文2009年5月9日发表于《南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