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宾阳县传统专业村现状与出路调查之三

(2009-08-27 23:20:04)
标签:

专业村

历史文化

小商品生产

文化现象

寿思华

宾阳县

财经

分类: 关注民生

 

 


“一定要振兴和发展好专业村”
——宾阳县传统专业村现状与出路调查之三

 

宾阳县传统专业村现状与出路调查之三

 

宾阳县传统专业村现状与出路调查之三

 

宾阳县芦圩镇王明村委村民在制作陶瓷碗。(陆波岸 摄)


 
  宾阳县联合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联合自强之路,也许仅仅是该县众多传统专业村走出困境的一种模式,或许只是启示而无法完全复制。


  那么,整个宾阳县285个专业村,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遭遇类似芦圩镇王明村委传统陶瓷产业那样苦作“夕阳红”的今天,未来之路在哪里?是应该从更高的战略全局来把握它们的发展,还是让它们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浪潮中自生自灭?

 

  7月15日下午,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门拜访了广西社科院研究员寿思华。

 

“传统专业村是一种文化现象”

 

  “宾阳县传统专业村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还是一种文化现象。”寿思华开门见山,直接把问题引入正题。


  据介绍,宾阳县传统专业村的诞生和成长,有着悠久而发达的历史文化土壤。宾阳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优良的育人环境,提升了人的文化素质,开阔了人的视野,激发了有知识有才干的人去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催生繁荣的商业和发达的手工业。


  也正是因为这些历史文化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宾阳县的传统手工业起步早(汉代)、知名度高(唐宋时期)、辐射范围广(我国西南地区),产品物美价廉,品种繁多。形成了陶瓷业、竹编业、壮锦业、制革业、五金制品业、毛笔毛刷业、造纸业、爆竹业、服装业、箱包业、木业、水泥业、制糖业、桑蚕业、香业、粮油加工业等传统产业,产品达1000多个花色品种。


  使得该县的经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盛极一时,曾获“小日本”“小香港”“广西温州”的美誉。


  “宾阳县拥有285个专业村,而且历史十分悠久,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呢?”寿思华顿了一下,又来一个问号,“这些传统专业村的小商品生产经营模式,能原样搬到别的地方去吗?”

 

  “显然,别的地方无法复制这样的小商品生产模式,特别是它的历史。”寿思华自己解答自己的问号,“就像义乌之所以能形成闻名全国的小商品交易城,而别的地方无法形成一样,它们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发展的形式,更是文化沉淀的结果。”

 

  他进一步解释说,搞经济谁都可以搞,精明一点都可以获得效益。但文化要经过时间的积累和历史的积淀,有着它独特的深刻的内涵,不是别的地方在短时间 内可以随便复制,也不是别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可以随意代替的。

 

“一定要扶持、振兴和发展它们”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待宾阳的专业村,我们就知道该如何对待它们,该如何去振兴和发展它们。”寿思华说,如果它们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那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该淘汰就淘汰,可以寻找、运用其他产业来代替它们,这一点都不奇怪。但作为历史文化就不可以随便丢掉它,就像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它需要传承,需要发扬,需要光大。


  这位广西经济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对宾阳县的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有深入全面的研究,并编撰《胜地古宾州探究》《宾阳加快现代化建设构想》等专著对宾阳县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行深入探索。


  他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受到一些观念和外来非文化功利思想的冲击,宾阳县现在有些专业村只剩下五六十岁的人在支撑,甚至更老的人在做,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再去传承、发扬、光大这些老工艺了。


  他说,比如毛笔专业村,并不是没有办法做得更好,也并不是干这些事不能赚钱。但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和某种心理状态的左右,不少年轻人还是不愿意在家里操持这些传统产业,而是愿意到外面去打工。虽然他们打工挣钱生活也很困难,但他们还是乐意这么干。原因是什么,那只有往文化观念方面去找。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经济利益对文化观念的影响,往往产生巨大的作用。但我们需要认识清楚的是,不应该以历史文化的衰落为代价换来经济的振兴和发展。


  “优秀的历史文化需要传承。宾阳的传统专业村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传承、发扬、光大它同样具有重要 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寿思华分析说,在现在形势下,传统手工艺传承出现断层,这些专业村可能会逐步衰落,甚至消亡。这是历史文化发展的一种悲剧。


  寿思华认为,文化对一个民族来说至关重要。“经济始终都是在发展的,文化则有可能会消亡。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因为经济过于落后而灭亡,但是文化一旦消亡,这个民族就得消亡。因此,再落后的国家,它都会顽强地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文化消亡了,它就会灭亡。”

 

  “所以,保护宾阳县传统专业村,并想方设法提升它们,是在保护和光大文化,而不只是经济发展问题。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从民族文化的高度来认识,一定要提升到对南宁、对广西、对民族的文化发展有促进作用来看待。”寿思华变得语重心长,“从这点来看,我们一定得想办法扶持、振兴和发展这些专业村,因为它们还能够给我们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多想办法多引导”

 

   那该怎么扶持、振兴和发展这些专业村,不让它们消亡呢?“首先必须重视它们。”寿思华说,不仅仅是专业村本身要重视,宾阳县要重视,南宁市也应该给予充分重视。只有整个社会对这种文化现象都重视了,它才能存在。


   他举例说,宾阳县炮龙节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一块备受关注的文化品牌,主要是得到各级政府和各族群众的重视,“如果没有得到重视,停两三年不舞,恐怕已经没有了。”

 

  “然后就是提升。”寿思华说,“提升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提升对它们重要性的认识,一个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升它们的制造工艺和技术含量。”

 

  “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努力挖掘,研究高新技术能不能进入这些领域,怎么进入这些领域,进入这些领域后怎么和传统手工艺结合。只有解决这些问题,它的制作、制造才能上升到一个新台阶。”他说。


   “还需要创新组织形式。”寿思华说,这些组织形式,比如联合协作,专业村和它们的产业不应该继续单打独斗,而要联合起来,实现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弱弱联合等,以期在生产、经营、销售和信息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互相协作,互相完善。


   “需要有好的营销队伍。宾阳县的很多产品质量并不差,但很难走出宾阳、走出广西,甚至走出中国,究其原因,产品供销不畅是很大一个因素,这就需要有一支走南闯北的营销大军。”寿思华建议说,由他们取得市场信息后组织这些基地、家庭作坊进行生产,这样它们生产的专业性就会更高。


   寿思华继续说:“还要相信自己,走创品牌、创名牌之路。在某个阶段,不贴牌不行,但老是贴牌也不行,一定要走品牌战略之路。”

 

  “不要急功近利,要有持久作战的思想准备,不要希望一个晚上吃成个大胖子,一两年时间搞出一个举世闻名的专业村,那不可能。但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寿思华说。


   “专业村是群众创造的,但它要继续发展下去,除了需要群众起来组织,还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特别是在政策上给予引导。”寿思华说,政府要多想办法多创造条件,引导它们进入市场,引导它们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升级,引导它们更好地传承下去,让它们为广西经济文化发展,为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作贡献。

 

   本报记者陆波岸 文/图

 

本文2009年7月20日刊发于《南宁日报》第4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