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宾阳县传统专业村现状与出路调查之二

(2009-08-27 23:28:12)
标签:

财经

分类: 关注民生

 

 


“联合”之路的启示
——宾阳县传统专业村现状与出路调查之二


 宾阳县传统专业村现状与出路调查之二

 

宾阳县传统专业村现状与出路调查之二

 

宾阳县传统专业村现状与出路调查之二

 

 

宾阳县联合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和产品。(陆波岸 摄)

 


  在宾阳县,寻找传统专业村出路的不仅仅是王作胜,也不仅仅是芦圩镇王明村委的陶瓷产业。


  芦圩镇蒙村村委杨村的皮革产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就遇上同样的问题。“以前是客商上门来等抢购产品,现在是发请柬都请不来。”村民杨达新说。曾经把皮革产品销售到大半个中国的他,现在只好丢下操持了几代人的老产业,种起了杨梅。


  新桥镇大罗村委大罗村上个世纪60年代生产的钢锉,和当时上海的同类产品并肩叫响全国。但今天,上海市有“钢锉”两个字的企业名称,后面都是带上“公司”或“集团”字样,而大罗村依然沿袭着上百年前“家家户户打铁声”的小作坊生产经营模式,原地踏步,产业前景并不乐观。


  类似的传统产业遇到类似的困局,突围点在哪里?

 

  6月26日上午,记者探访宾阳县联合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它的发展历程对传统专业村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大内耗

 

  谈起位于宾阳县甘棠镇的宾阳县联合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当地人都回忆那段“甘军”突起的历史,有辉煌的记忆,也有深刻的教训。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价格优势从“早起”的容县、钦州等地打开巨大的打谷机市场里分得一杯羹后,甘棠镇的打谷机制造业走上了一条迅速发展之路,一跃而成当时广西打谷机生产基地,产品不但在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占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甚至还一路挺进越南。


  但是,这些突起的打谷机企业依然存在宾阳县传统手工业专业村发展的痕迹—— —“家家冒烟,户户起火”,单家独户,单打独斗,分散经营,每家打谷机企业年产量都只有几千台的规模,无法取得大的突破。


  这种没有强劲市场竞争力和相对落后的小企业生产模式,在此后不断激烈的市场经济洗礼中,相当部分曾经胜券在握的市场份额渐渐流失,最后陷入激烈而旷日持久的“面包保卫战”中。


  这场有明有暗的特别“战争”,其实质就是当地打谷机企业为争夺市场而开展的“窝里斗”,大家你争我夺,一起掉进微利甚至血本无归的泥淖之中,无法自拔。


  “为了争夺市场,我降价5元,他马上省工减料降价10元,大打价格战。”宾阳县联 合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之一邓洪伟说,“这种竞争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在10多年的时间里,一轮接一轮地‘斗’。”“我今天刚刚打开一个市场,他明天马上跟进,而且价格更低。”这家公司的另一股东梁树焕说,到了后面,谁都不敢再出去开拓新的市场,因为这些努力往往都是得不偿失的。


  2000年,竞争达到白热化的同时,所有竞争方都已经“斗”得筋疲力尽。“做打谷机这一块的,基本上全亏本。”梁树焕说,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样“斗”下去没有出路,但大家谁都不说,谁都不服,亏着血本在互相耗着。

 

大联合

 

   这些无休止的“窝里斗”带来不少令人揪心的后果:竞争各方亏损严重,本来就不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日益减弱,在“价格战”中省工减料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不断下降,曾经受到市场欢迎的甘棠打谷机的市场份额一年年减少。


  甘棠打谷机产业何去何从?到2002年,局内局外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也就是这一年秋天,这个有点“撑不住”的产业依稀看到了新的希望。当年9月3日,甘棠镇召开的一次会议决定把打谷机产业作为镇经济发展的主打产业。会后,与会的几个打谷机企业老板在没话找话说的寒 暄中,有人无意间提到了一个词:联合。大家都认为这个不经意间提出来的观点应该是破解当时甘棠镇打谷机产业困境的一个突破口,并尝试探寻联合之路。


  8天后,2002年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会在桂林举行,甘棠镇民营企业老板和政府官员一起赴会,来自甘棠镇的6家农具厂和1家铸造厂老板再次坐到一起,开始深入讨论联合的细节,决定新公司名称贯以“联合”二字,实行股份制。“内耗”多年的甘棠镇打谷机产业迈开了联合之路的实质性一步。


  这年的秋末冬初,上述7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书,一家名为“宾阳县联合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新企业在甘棠诞生,它的主打产品是打谷机,意欲以联合而成的生产、销售合力占领更大的打谷机市场空间。


  这7家企业联合的具体办法是,把各自企业打谷机生产、销售这一块完全割出来,共同出资,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一个专门生产打谷机的新企业,整合各自打谷机的生产能力和市场,让这个产业在股份制大联合之下做得更好。各自企业中,其他产业继续做大做强,互不干涉。
从此,甘棠的打谷机产业真正走出“窝里斗”,踏上大联合的新时代。

 

大前景

 

  “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联合给你们带 来了哪些实际的效益?”“联合可以把我们生产打谷机的资源很好地整合起来,优化合作环境,以获得利润的最大化,达到多赢的局面。”梁树焕说,联合后,他们的打谷机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市场更加稳定,管理更加规范,市场竞争力更强了。


  “联合后,我们企业生产能力要比分散经营时强得多,产品打入了云南、贵州、四川、广东、海南和越南等地市场。”邓洪伟说,他原来的宏伟农具厂生产打谷机的能力是最强的,销量也最大,但仅靠他个人的力量,不可能有实力向东盟市场的扩张。


  “最主要的是,我们可以把以前花在内耗上的人力、物力、财力,用来做好我们各自企业中的其他产业。”梁树焕说,联合公司打谷机产业做得如鱼得水的同时,各自股东企业里的其他产业也捷报频传。


  据介绍,这些股东手下的企业主要有广西南宁市斑江农机制造厂、南宁市五合不锈钢制品厂、南宁市驰丰饲料机械厂、广西宾阳县甘棠镇宏伟机械厂等。其中,广西南宁市斑江农机制造厂生产的“斑江”系列产品,畅销区内外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南宁市五合不锈钢制品厂,总厂在甘棠镇,分厂分布在南宁市的安吉以及百色市、贵阳市等地,是广西区内最具规模的不锈钢制罐企业。其他股东的其他产业也硕果累累。

 

   本报记者陆波岸 文/图

 

本文2009年7月2日刊发于《南宁日报》第4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