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服,就是不服!”

(2009-07-06 10:28:02)
标签:

教育

肌肉萎缩症

三轮车

中考

李运祥

分类: 社会纵横

 

 

“不服,就是不服!”
——一位父亲九年如一日背负患病儿子上学的理由

 

“不服,就是不服!”

 

“不服,就是不服!”

 

“不服,就是不服!”

 

   再过几天,6月24日,又将是一年中考时。


   2007年的这个时候,一个凝聚着深深父爱的身影,至今依然让人无法忘怀—— —年过半百的零建高,满头大汗地背着自己患病的儿子零卓苇,一步一个台阶,上到五楼的考场,迎接这一年的中考。(本报2007年8月3日第4版《漫漫求学路父母背上情》一文曾作报道。)

 

   两年过去了,这位父亲还好吗?这个患病的儿子还在继续学业吗?这对父子和他们的家庭在这700多个风风雨雨的日子里又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6月12日上午,在一年一度的中考前夕,记者来到马山县,再次走近这对父子,走进这个风雨相伴、不轻言弃的家庭。


风雨不改旧时情


  这天上午11时30分刚过,一辆由自行车改装的三轮车准点穿过马山中学的校道,轻车熟路地往东校园奔去。


  车子在东校园教学楼前停下,一位身穿黑色汗衫的男子从车上下来,随手拿着挂在车头的毛巾,一边喘气一边擦着满头的汗水,毛巾过处,捋起银发丝丝。然后,在教学楼不远处一棵树下的石凳上坐下,掏出自己带来的水瓶,一边喝水一边望着正在上课的教学楼。


  校园里的人都知道,零建高又来接他患病的儿子零卓苇放学回家了。


   11时40分,下课铃准时响起,零建高站了起来,活动活动身腰,等着从教学楼各间教室蜂拥而出的学生逐渐散去,他再推着三轮车来到儿子所在教室的楼梯口,把车停下,弯腰进入楼梯下,拿出一张自己准备的、藏在那里的小椅子,把它放到三轮车上,用手边挪边摇,直到安放稳妥。


  把椅子放好,零建高转身上到位于二楼的教室把儿子接下来。由于儿子无法自己站立,零建高只好面对着儿子,让他的头靠在自己的肩上,然后把他抱起,走下楼梯,让他坐到事先安放好的椅子上。在确认儿子坐稳后,他才骑上车,两脚不停地蹬着,把儿子带回家。父子所过之处,留下3条清晰的车辙,牵动周边一片怜悯、敬佩的目光。


  这是零建高当天上午接儿子放学的部分细节。两年前的那次中考,他是这样接送儿子迎考;两年后的今天,他还是这样接送儿子上学。确切地说,自从9年前零卓苇不幸患上肌肉萎缩症后,这位父亲每天都是这样一次又一次接送儿子,少的一天4趟,多的达6趟,风雨无阻,真情依旧。

  
  病难不变求学心


   2007年中考后,零卓苇顺利进入高中就读,现在是马山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


  记者到访时,正是下课时间,零卓苇坐在那张父亲专门为他制作的椅子上,和班主任李运祥谈心。课桌上堆满了课本和作业本,如果不是走到他的身边,没人能看出这是一个患病的学生。


  李运祥说,考虑到家长接送零卓苇上下学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一楼是教师办公室,学校专门把这个本来应该在五楼的班级的教室安排在二楼。


  包括他的座位,都是根据他的意愿和家长接送方便来安排的。


   “你的身体不是很好,行动又不是很方便,为什么要坚持上学读书呢?”记者坐在零卓苇的座位边,和他交谈起来。


   “我虽然身体不好,但我可以学习。”他回答得一点都不含糊,“我一直对学习很有大的兴趣,如果没有兴趣,我就不会到学校来了。”“你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吧?”“英语不太好,其他都还可以。”零卓苇顿一下说,“现在虽然碰到一定困难,但经过努力会更好的。我要好好学习,报答大家对我的关心。”


   “这个学生学习很努力,很认真,也很懂事。”李运祥对零卓苇评价说,全班有59名学生,他的成绩目前排在第16位。由于要减轻家长接送的负担,零卓苇一般情况下不到学校上晚自习。按道理,这些情况老师都知道,也不用特别请假。但每一次,他都要和老师打招呼。
  
 逆境不服命多舛


   和零卓苇坚持带病上学一样,他的家人都在坚持着。


   不过,零建高用另外两个字表达他们的坚持—— —不服!从零卓苇9岁那年身患肌肉萎缩症起,他们一家人就围着“不服”这两个字拼搏。


   “南宁所有的医院我都跑完了,但都没有办法。”现年57岁的零建高摇头叹气,“但我还是不服气,现在,只要听说有民间偏方能治好儿子的病,我都要跑一趟,不管有多远。”“儿子从小就喜欢读书,几乎每个学期都拿到奖状。”零建高说,“从他得病到现在,我每天都坚持背他上学。别人的儿子有出息,我们的儿子也不能落后啊。”零建高现在是马山县食品公司员工。为了送零卓苇上学,他每天的时间几乎是挤着用:凌晨4时起床,赶到食品公司杀猪上早市,6时请假回家送零卓苇上学,然后赶到食品公司继续上班,中午11时下班回家换衣服后,马上蹬着三轮车到学校接儿子回家。下午2时40分又送零卓苇上学,下午4时40分又接回家吃晚饭。


   “现在,每天接送儿子上下学就有4趟;如果他上晚自习,一天就要送6趟。而且,每次都要把他抱上抱下,我这把年纪了,很吃力。他妈妈身体也不好,接儿子这活她干不了,都是我接的。多年来,我一个晚上都只能睡4个小时。”零建高说,“但是,辛苦也得送,我自己的小孩,我不送谁来送啊?”前几天,马山大雨来袭,雷雨交加,不少家长都不送儿子上学。但零建高还是身穿雨具,给儿子披上雨衣,踩着三轮车送零卓苇上学。


  现在,为了减轻他的劳累,身体不是很好的妻子放弃了环卫工人的工作,包揽了所有的家务。


  对于儿子的未来,零建高依然是那两个字:“不服。”“我和他说了,你能读,我肯定能送。你有工作上班走不了,我还是要送。我老了,送不了,我就请人帮我送。”零建高说,“儿子这么小的年纪就遭受这样大的磨难,我不服气啊!不服,就是不服!”

 

本报记者陆波岸 
 
本文2009年6月18日发表于《南宁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