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因为传承  所以精彩

(2009-07-06 10:25:46)
标签:

声部

民歌

壮族

民间文化艺术

罗安录

马山

文化

分类: 文化观察

 

 

因为传承  所以精彩
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越唱越精彩的秘诀
 

因为传承 <wbr> <wbr>所以精彩

 

因为传承 <wbr> <wbr>所以精彩


    从千年前几位闲着的老人围着火炉一唱一和,到今天登上京城全国性的民族传统文化展演大舞台,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穿越久远的时空,越唱越精彩的秘诀在于不懈的传承。


   “它在传承中得到延续,在传承中保持魅力,在传承中越唱越精彩。”马山县文体局副局长罗安录说,“没有一代接一代不懈的传承和创新,就没有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今天的精彩。”罗安录告诉记者,从诞生那天起,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就一直在民间传唱不停,并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创新完善,发展成为当地民族艺术的一枝奇葩。1984年,它被外界发现并推向世界后,当地政府更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它加以挖掘整理保护。


  记者了解到,这些保护传承工作主要有:组织本县音乐创编人员深入各乡镇收集、整理三声部民歌音乐素材,完成马山民歌23个调子的记谱工作,收集了400多首民歌歌词;将收集整理到的马山三声部民歌歌曲和马山其他调子的民歌报送自治区版权局进行著作登记,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著作权得到了法律保护。


   2007年6月,马山县在古零镇安善村建立壮族三声部民歌传承基地,基地由三声部民歌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温桂元及其后代负责传承教学工作。该基地建成以来,已无偿培训30多名农民学员。


  传承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当地政府不断创造条件,为当地各类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展示平台。2005年和2006年,马山县组织三声部民歌农民歌手分别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天籁之音原生态民歌展演、“广西文化舟”宣传周活动。已经成功举办的两届马山县文化旅游美食节,千人唱三声部民歌展演,少、中、青、老四代民族文化传承人,同台演绎,小的只有几岁,老的已过古稀之年,一直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佳话。


   这样的传承不是壮族三声部民歌独有—— —马山县其他民间文化艺术也都得到很好的保护。如今,马山县已建立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会鼓、壮族打榔、壮族打扁担等重点项目数据库,确定项目传承人,组建传承队伍,成立表演队,增强全县群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2004年,马山县被自治区授予“广西民间文艺之乡”称号;2008年,被国家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被南宁市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单位。荣誉的背后,是对壮族三声部民歌等民间文化艺术的悉心挖掘整理、积极传承推介。


   “我们还有计划在小学生中普及传承壮族三声部民歌,让它后继有人,越唱越精彩。”罗安录说,不懈地传承,会演绎无限精彩。


   本报记者陆波岸
 
 本文2009年6月18日发表于《南宁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