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规范生产,不会出大事”
——一位烟花爆竹企业安全技术总监的经验之谈



宾阳县烟花爆竹正规企业在生产包装。(陆波岸
摄)
“‘私炮’本身是家庭作坊,安全意识不强,生产程序不规范,所以经常出事。”7月8日下午,宾州烟花炮竹有限责任公司安全技术总监黄新兴对记者说,烟花爆竹产业只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生产,就不会出大事。
一脚踏进这家有8年烟花爆竹生产历史的企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块正对着大门的大型标语墙——积极预防,从严管理,服务生产,保障安全。标语分成两行书写在墙上,白底红字,格外醒目。
企业当天的生产任务已经完成,生产区静悄悄的,生活区内工人正围在一起看电视,说说笑笑,舒缓一天紧张的神经,打发夏雨淅沥的黄昏。有着十多年爆竹生产安全监督经验的黄新兴介绍说,宾州烟花炮竹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起步。投产前,花了大量的资金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划建设厂房和安全配套设施。投产后,所有生产都严格规范,每个生产工序都有安检员到位监督,同一个工序不准超员作业,不准随意更改工房用途,库房容量不准超负荷。严格执行“小量多次勤运走”的生产规则。也就是说,工房内存放的药量要少,按量多次送药进工房,工房内的成品要及时运走,不准大量堆放在一起。这些环节都有严格的量化标准,比如工房一次可以存放多少药等,绝对不允许出现违规现象。县安监局每天都派两名安全监督员到企业跟踪监督检查。
另外,这家企业生产人员都经专业培训。新员工进厂第一件事就是严格的专业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安全生产手册每人一册,每个月还要集中大家进行一次安全教育。
记者看到,这家企业60多亩生产区内,规范建起100多间生产工房,每间工房门口都挂有灭火器,外墙用腻子抹出一块大牌子,上面写上工房编号、危险等级、面积、定员、负责人等内容。其中一个包装车间墙上写道:序号35、危险等级C、编号35-4、定量12㎏/间、面积17.68㎡/间、定员4人/间、负责人曾世强。
黄新兴说,这些内容就是规范生产的标准,要求生产作业时,严格遵守,不能出现任何违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具体到位的安全措施和监督,企业投产8年来,没有发生过安全生产事故,产品远销海南、河南、安徽、广东等地。
本报记者陆波岸
本文2008年7月21日发表于《南宁日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