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县正寻求走出“私炮”困境路子

标签:
烟花爆竹路子宾阳县财经 |
堵疏相结合
宾阳县烟花爆竹正规企业在生产包装。(陆波岸
摄)
本报讯(记者陆波岸)宾阳县正在寻求一条新路,解决非法烟花爆竹生产这一长期困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最头痛的问题”。“从外省市县的先进做法中吸收经验,采取堵疏结合的办法,走出当前‘私炮’困境。”宾阳县安监局局长韦忠灵说。
据介绍,宾阳烟花爆竹生产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涉及人员近10万人。鞭炮产品远销海南、河南、贵州、云南、山东等地,在区内不少县市更是供不应求,部分产品还出口越南。对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利益驱使出现的非法烟花爆竹生产却是一件头痛的事。宾阳县目前有这类作坊2000多家,它们安全设施简陋,从业人员未经专业培训,生产过程无人监管,作业不规范,作业人员密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安全事故时有发生。2003年至今,这个县发生鞭炮爆炸事故39起,死伤120人。5年来,宾阳县出动人力2万人次以上,支付打击款项1000多万元,以“堵”为主的整治方式,开展严厉的非法烟花爆竹生产打击行动。
“打击效果并不理想,安全事故仍然不断。”
韦忠灵说,引导和扶持企业走合法化、规范化生产之路,是确保宾阳县烟花爆竹产业实现“安全发展、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他举例说,重庆市梁平县烟花爆竹产业已有400多年历史。1998年,那里烟花爆竹非法作坊达2000多家。由于这些作坊安全生产条件差,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成了最让人头痛的行业。2002年,梁平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采取“堵”的方式大规模关闭作坊加以整治,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03年开始,这个县走疏堵结合之路,引导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技改,向按照国家标准实施技改的企业颁发生产许可证。经过5年发展,梁平合法的烟花爆竹企业由最初的13家发展到目前的34家,生产规模得到迅速壮大,去年的生产总值达到5亿元,是5年前全县烟花爆竹年产值的近10倍。2003年至今,该县未发生一起烟花爆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韦忠灵认为,鞭炮生产过程虽然是高危险行业,但是只要通过工厂化改造、机械化生产、集团化运作、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实施生产过程严格管理,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经过自治区、市安全监管系统培训,取得合法特种作业上岗证书,储存仓库、工厂选址符合规划,厂房布局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凡可使用机械化生产的工序,全部使用机械化,遥控操作的自动装药机、半自动插引机、自动结鞭机和自动封装机,重要工序使用电子仪器监控,做到人机分离,安全事故可以降到最低点。“2003年至今,宾阳发生的烟花爆竹爆炸事故中,合法生产企业只占1起,1人受伤,没有人员死亡。”
目前,宾阳县发展烟花爆竹产业新思路初步形成:引进实力雄厚的公司集团,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和兼并,扩大生产规模,用规模生产和机械化劳动来提高生产总量,使用最新的经济型配方——高锰酸钾配方(所装药饼成本仅高出氯酸钾2分钱)降低生产成本,创造规模效益,引领宾阳烟花爆竹发展,占领“私炮”市场,使“私炮”失去生存空间。依靠科技进步,在能使用机械操作的生产工序,采用技术成熟的机械设备替代人工作业,改变传统落后的人工作业方式,尽最大努力减少操作人员数量。加大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应用力度,提高产品档次,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同时,引导企业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加快烟花爆竹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集团化战略,推进规模化发展,实现集约化经营,从根本上铲除“私炮”,使宾阳县烟花爆竹安全监管走出两难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