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社会/纪实 |
分类: 社会纵横 |
和煦春风满江东
莫丽英十年如一日照顾109岁孤寡老人玉二姐;
米肖华一家几十年无怨无悔照护百岁老人黄淑馨;
社区居委会把低保和百岁老人津贴等政策送上门;
多次台风、洪水,社区船民都安然无恙。
……
江南区福建园街道江南路东社区(简称江东社区)可说是个“袖珍社区”,辖区有17个单位,面积只有1.65平方公里,人口不足8000人。近年来,一股和煦春风在这个小社区吹拂。在社区走走,随处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和谐气息。
“准五保户”阿婆黄淑馨
继十年如一日照顾109岁孤寡老人玉二姐的莫丽英后,几十年无怨无悔地照护百岁老人黄淑馨的米肖华一家,又成为社区的一段佳话。
老家在广西浦北的黄淑馨于1907年出生。这位世纪老人一生无职业,一直从事家务劳动。解放前,黄淑馨与丈夫来到南宁谋生,住在上海路,靠着丈夫打零工,含辛茹苦地养大一个儿子。儿子后来去重庆打工,天各一方,收入微薄,也不能在经济上多奉养父母。
“屋漏偏逢连夜雨”。1989年,与她相依为命的丈夫不幸撒手人寰。黄淑馨由于故土难离、他乡水土不服等原因,也没有去重庆与儿子团聚。不料几年后,儿子也去世了。黄淑馨惟一的精神支柱几乎要崩溃了,生活的经济来源也陷于无助的状态,成了一名“准五保户”。正在这时,她的侄女米肖华一家以极大的包容之心接纳了这位婶婶。
“叔叔婶婶就是我的父母”
近日,记者来到市自来水公司宿舍米肖华家。说起照护婶婶的来历,今年65岁的米肖华回忆起了三十六年前的往事。
“1971年,住在上海路老屋的婶婶来我家帮助照料我的小孩,与我们一家相处很好。几年后,她回老屋居住。1984年,我就把儿子不在身边的叔叔、婶婶接过来住……”米肖华说。
那时,米肖华与同是自来水公司职工的丈夫庞忠义还未退休,在忙单位工作的同时,尽量挤出业余时间照护叔叔、婶婶。深明事理的丈夫对妻子孝顺老人的义举十分理解。1988年的一天,叔叔突发中风,倒下不省人事。庞忠义和妻子立即将叔叔抬下高楼,用自行车送到医院抢救,使叔叔转危为安。
为了让老人住得舒适,米肖华还让两个儿子“委屈”地同挤一间房,腾出一间房给叔叔、婶婶住。1997年,米肖华夫妇俩退休了,有了更多的时间“专业”照护老人。虽然退休金不多,还要养两个儿子,但夫妇俩从未向单位申请过困难补助,也未向单位透露过赡养叔叔、婶婶的事情。
忠厚传家久,孝心继世长。耳渲目染长辈孝敬老人的举动,儿孙一辈也把老人当作自己的“直系亲属”,亲热地叫着“婆婆、祖祖”。年事已高的黄淑馨患有手发抖的毛病,每当吃饭时,米肖华的儿子、儿媳妇、孙子都争着帮夹菜。节假日,三代人都陪着老人去散步。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黄淑馨是曾祖母呢。
“现在,我白天去埌东照顾我的小孙子,婶婶由丈夫照护,晚上我再赶回来一起照护婶婶。”米肖华夫妇继续着爱心接力。
“在一些人看来,叔叔、婶婶毕竟与父母不一样,所谓‘帮你是人情,不帮你是道理’。你怎么看这件事呢?”记者问道。
“我不这样看。我父母已经去世,叔叔、婶婶就是我的父母。况且,不论近亲、远亲,都是长辈,帮得就帮,这样社会才会和谐嘛!”米肖华的善良心胸溢于言表。
“社区居委会功不可没”
“其实,照护老人只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而社区居委会对老人的关怀的确是做到家了!”庞忠义再三感激地说。
事情得从去年说起。当时新上任的社区居委会主任胡国琴到自来水公司了解退休工人档案的年审情况,一对互相搀扶着缓缓行走的“母女”引起了她的注意。当了解到米肖华照护婶婶的事迹后,胡国琴立即与社区低保再就业协管员滕美琼,把享受低保和百岁老人津贴等政策送上门,落实原来米肖华不知晓、而黄淑馨该享受的待遇。中秋节,社区居委会干部还给黄淑馨送来月饼。老人怕热,又送来一台小风扇。眼下,社区居委会正在帮助黄淑馨申办城镇居民医保。
在采访过程中,不善言辞的黄淑馨眼里一直饱含着对米肖华夫妇和社区居委会干部的感激之情。
“社区居委会功不可没。”盛赞社区居委会的不止米肖华一家,特别是295户840多名船民亦有此同感。
作为南宁市惟一管理船民的社区居委会,为船民的再就业没少操心。1998年就荣获“南宁市再就业明星”称号的社区居委会主任胡国琴,自然对下岗失业人员有着一份特殊的情结。91岁高龄的船民王七姐家人反映,王七姐的儿子黄连伟、吴爱夏夫妇下岗失业,都是聋哑一级残疾人,独生儿子在合浦居住。黄连伟为了互相有照应,想把妻子和儿子的户口迁入江南区,因为对政策和程序不熟悉而遇到困难。居委会就多次奔忙,帮助他们在今年3月落实了户口,并按政策办理了低保。聋哑船民无言表达,唯有曲着两只大拇指表示感激之情。船民中零就业家庭的较多,社区居委会千方百计为之牵线,力所能及地使五六名船民实现了再就业。
在江东社区,和谐还体现在辖区单位积极参与共建社区工作。从今年开始,广西体育局江南训练基地党委组织开展“百名党员义工服务”“党员爱心小分队”活动,慰问包括船民在内的特困居民10多户。市商业银行江南支行领导主动向社区居委会领“任务”,慰问5户特困居民,送上米、油等生活必需品和每户200元慰问金……
俗话说“水涨船高”,但船民居住在船上,每当洪水来临或是台风肆虐,都对船民造成极大的威胁。这时,社区居委会干部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江边,叮嘱船民注意安全,还与水上派出所管段民警吴杰、滕英天等,乘坐汽艇看望船民,并在船民中设5个组长,嘱咐组与组、船与船之间互相照应。对于危船,社区居委会动员船民到岸上投亲靠友;岸上没有亲属的,就协调平西小学腾出教室安顿。近年来,南宁市多次遭遇台风、洪水,船民都安然无恙。去年8月强台风时,江南区黄建宁区长看到船民安顿得好好的,紧握着社区居委会主任胡国琴的手,激动地说:“有你们这样的基层干部,我们就放心了!”
本报记者陆波岸
本文2007年11月29日发表于《南宁日报》,见报时有所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