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卓有成效

(2007-02-15 17:07:00)
分类: 八桂播报
三个网络编希望 七项保障织温情
江南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卓有成效
 
江南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卓有成效
 
残疾人在就业岗位上工作。(陈忠摄)

    生活在邕江南岸的2万多名残疾人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因为有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怀,他们成了得到特别照顾的群体。

  近年来,江南区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被授予“广西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全国社区康复工作先进县(区)”等荣誉称号。目前,该城区已被获准申报创建全国残疾人示范区。
 
建立完善“三个网络”
 
  把爱心化作温暖,用网络编织希望。江南区在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中,建立完善了管理协调、技术指导和训练服务三个网络,编织残疾人充满爱心和温暖的生活。

  在建立完善管理协调网络中,该城区成立了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落实和实施创建活动。城区领导亲自协调解决创建工作经费、康复室设立等问题,深入社区(村),具体检查指导创建工作。目前,城区残联设立了肢残、盲人、聋人、智力残疾人亲友会、精神残疾人亲友会等专门协会。形成了城区——镇(街道办事处)——村(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三级体系。三级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强化责任意识,协调运作。

  在建立完善技术指导网络中,该城区与辖区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协商,在该院成立肢体残疾、听力语言残疾、视力残疾、精神残疾、智力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和残疾人康复室。中心的组员分别由各科室医术精湛的医生担任。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都接受120学时的业务培训,经考试全部合格。

  为了使更多的残疾人足不出户,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安全、便捷、有效、经济实惠的社区康复服务,缓解残疾人“康复无门”、“康复难”的问题,该城区建立完善训练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残疾人活动场所、企事业单位等现有机构、设施、人员的作用,在23个社区(村)建立了康复室和康复站。每一名康复协调员每月至少完成走访一次残疾人家庭,为一定数量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做好服务记录和转介登记工作等任务。每个社区康复站都配备有经济实用的康复器材、康复训练挂图、康复知识普及读物和辅助用具。残疾人康复服务建档率达92%。
 
优先提供“七项保障”
 
  身体残疾的人,生活需要一丝阳光,一份依靠。江南区在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中,提供了政策、资金、队伍、训练、资源、就业、舆论等七项保障,让他们的生活充满温情。

  近年来,该城区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救助实施方案》、《保证残疾人基本医疗救助管理办法》等各项优惠残疾人的政策,并结合新农村建设出台了新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城区民政局出台了《关于残疾人优待的有关意见》,规定二级以上的残疾人都能享受低保。城区每年下拨一笔专项经费用于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还下拨20万元专款经费用于人员培训、康复需求调查、社区康复站建设、各类康复辅助器材配置等项目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康复服务工作的经费来源。

  在康复队伍建设方面,城区采取集中办班、以会代训、政策研讨等不同形式,对社区康复协调员队伍进行了系统的方针政策、康复训练知识培训工作。每一名社区康复协调员上岗前都接受了30学时的集中培训,并全部通过考试,培训合格率达100%。为建立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素质高的残疾人康复工作队伍打下了基础。

  同时,社区康复协调员深入残疾人家庭,逐一筛选记录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情况,筛出率达65%,训练率达95%,康复满意率达9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人而异,为残疾人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指导他们进行康复训练。针对有些残疾人存在行动不便,无法到康复机构训练的问题,则采取“上门送康复”的办法。

  城区民政部门依托社区服务和“星光老年计划”,将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纳入其中,对贫困残疾人康复对象进行救助;卫生部门利用社区(村)的卫生服务机构建立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将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承担社区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具体实施,定期组织专家对社区康复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将残疾人看病吃药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解决残疾人医疗问题;教育部门负责残疾少年儿童的教育和残疾人子女义务教育工作。

  就业是生存之本。城区街道办残联和各社区(村)开展残疾人求职登记、推荐就业和扶持个体从业等工作,根据残疾人在教育、就业、职业培训等方面的需求,开展转介服务,协调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转介服务。同时,通过各级残疾人工作刊物和各种新闻媒体、网站、工作简报和各类活动等渠道进行宣传。由于宣传工作到位,各单位的职工和在校学生纷纷加入到扶残助残的队伍当中,帮助重症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向残疾人及其家属宣传康复知识等。
 
本报记者陆波岸 通讯员王宗骏
  
  本文2007年2月13日发表于《南宁日报》,见报时有所删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