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纵横 |
残缺身体书写完美人生扉页
邹优明和他的荣誉。
命途多舛,出生在一个残疾贫困的家庭,自己又是智力四级残疾人。邹优明,挑战自我,8年体坛搏击摘下13枚奖牌,残缺身体书写自强人生的扉页。
2月8日,记者来到江南区白沙大道龙翔苑小区一套窄小的廉租房采访22岁的邹优明,看着眼前这位瘦小腼腆、衣着朴素的人,记者一时真的无法将他与这么多的荣誉联系在一起。
多灾多难,苦孩子遭遇生命寒冬
1985年夏天,正是邕江水草丰茂的季节,一个小生命在这条千年奔流不息的河流边一个贫困的家庭呱呱坠地。
这个小生命就是现在的邹优明。不幸的是,邹优明的人生路一开始就不是阳光雨露。母亲是残疾人,两条腿一长一短,还患有青光眼。一家柴米油盐全指望着父亲从收破烂的行当里捡回来。
更不幸的是,在邹优明一天天长大的日子中,残疾的父母渐渐发现,这个家庭的希望——儿子智力不如别的小孩,学东西特别的慢。这也许是先天原因,也许是他6岁时曾被汽车和马撞过造成的,也许是经常发烧,影响了头脑的发育……可是,母亲心里翻转着再多的“也许”也无法改变一个铁一般的现实:孩子弱智。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1年的一天,灾难再次降临这个家庭:“顶梁柱”父亲突然从收购破烂的车上摔下来,不省人事,两个月后丢下这队残疾母子,撒手而去。
那一年,独生子邹优明才16岁,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太多的苦难,也因而过早地成熟了,拥有一般孩子少有的坚强。
穷人孩子早当家。父亲不幸离开人世后,邹优明像上紧了法条的时钟一样,每天不停嘀嗒运转。连简单的两位数加减乘除运算还不麻利的他,要承担起掌管、开支每月200元救济金(即现在的低保费)的重任。开始,不懂花钱的他有时候一下子就花掉了100多元。下半月,娘俩只好天天用盐水泡饭凑合过日子。
邻里看着可怜,想着法子接济他们母子俩。请他在诸如国庆等节假日帮送充气球的气罐子,从亭子村送到民族大道,每次给个5元10元的。2002年,母亲经熟人介绍,到华强路一家小工厂糊纸盒,每天清晨6时,当许多同龄人还沉浸在梦乡时,邹优明就起床做饭,吃过早餐后,他骑半小时自行车把妈妈送到工厂,再匆匆赶到学校上课。下午放学,他还要去把妈妈接回家。
就在他们的低保费慢慢增加,眼看生活渐渐从艰难里朝着好的方向爬的时候,他的母亲由青光眼发展到双目失明,家用又失去了一份补贴。
邹优明说,虽然他从1999年就参加多次体育比赛,并获得不少奖牌,但真正拿到奖金只有两次,每次的奖金都是5000多元,平时也只有参加训练才有补助。所以,在他那些荣誉的后面,生活依然苦涩干瘪。
体坛搏击,弱智小伙子崭露头角
邹优明自小在邕江边的亭子街长大,喜爱体育运动,尤其是田径和游泳。慧眼的老师发现了这株苗的不一般,着意培植,要使其茁壮成长。
邹优明和家人做梦都不敢想的机遇终于来临。1999年,他被在读的壮志小学培智班向有关部门推荐参加残疾人体育训练。由此,一个智力残疾人走上了专业体育之路,开始用自己的身体去搏击书写一个残缺而完美的人生扉页。
那一年开始,南宁市体育场和广西体育馆常常出现他的身影,或汗流浃背,或意气风发。跑道上,一跑就是几十圈,他在不断用自己的毅力挑战自我,战胜自我。
成功终究钟情勇士。几个月后,他出师首捷:获得澳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跳远金牌、200米短跑铜牌;2000年,捧回上海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跳远金牌、200米短跑铜牌;2001年,他代表广西参加全国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获得男子田径智残组跳远金牌和100米短跑铜牌。
教练还要继续挖掘他的潜力。2002年后,他转学游泳。时至今日,他仍然感到游泳训练比田径训练艰苦得多,由于他身材矮小,体力相对欠缺,每天训练四五个小时,消耗体力很大,有时还会抽筋,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皮肤都发皱了。但知道自己脑子差的他,不甘心在身体上输给别人,在训练中总是特别能吃苦,下课了总是最后一个上岸,有时还自觉加班训练。
游泳再一次证明了这个残疾人的人生并不“残疾”。2002年,他在西安全国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50米蛙泳金牌、100米蛙泳和100米自由泳两块铜牌;在全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勇夺游泳项目一金一银。2004年,他再次在福建三明市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50米蛙泳金牌、100米蛙泳和100米自由泳两块铜牌。2005年,他获得全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项目第五名。2006年,他在哈尔滨全国第四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200米蛙泳金奖和游泳优秀运动员称号……
此外,他还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01-2005年全国优秀特殊奥林匹克运动员称号。2003年,他被授予“全国自强不息好少年”称号,是南宁市惟一获此殊荣的学生。
前路坎坷,发誓一刻也不松懈
在荣誉光环的背后,邹优明也有自己的忧愁和烦恼,为眼下生活,为未来道路。
他告诉记者,为了维持生活,他曾经找过几份工作,但这些工作往往到他要参加训练比赛就“黄”了,因为没有一个老板愿意过他请这么久的假,自己又不能不参加训练参加比赛,所以,在这样的矛盾面前,他只好选择辞职。“工作以后还可以慢慢找,但比赛的机会来之不易,一旦错过这些机会,错过这个年龄,就没办法找回来了。”
谈及今后的打算,邹优明在坚定中又透出一丝伤感。他在求职过程中,屡遭碰壁,人家嫌他矮小;由于智障,脑力活又难以胜任;至于将来年龄大了,退役当教练,自己又没有文凭……抚摸着厚厚的一摞荣誉证书,他陷入了沉思。
但为国争光的欲望,又使他振奋起来:“我要不断努力,拿出更好的成绩来实现我的梦想!”目前,他正在积极备战今年9月在上海举行的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5月份后将去北京集训。
“世界强手如林,我一刻也不能松懈啊!”邹优明的眼神里透出坚毅。
本报记者陆波岸 通讯员王宗骏
文/图
本文2007年2月13日发表于《南宁日报》,见报时有所删改!
前一篇:“组合拳”锻造投资软环境“硬骨”
后一篇:江南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