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华风采 |
注册葡萄卖得欢
宾阳农民注重品牌包装拓宽“钱”途
本报讯(记者陆波岸
志广村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地处宾阳县和吉镇一个边远山区。近日,记者来到这里采访看到,村里的葡萄园到处是果农采摘、销售志广葡萄的繁忙景象。村民告诉记者,村里土地肥沃疏松,适宜种植葡萄。2002年春,村里与桂林市兴安县大凸村签订巨峰葡萄120亩的种植项目。2003年,又通过建立葡萄科技示范基地和志广村葡萄协会,立足实际,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葡萄产业化经营,重点打造特色精品,努力培育志广村葡萄品牌,拓宽销售渠道。今年,全村每家每户都种植葡萄,葡萄面积已达300亩,亩产量达1500公斤以上,年总产量近40万公斤。葡萄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志广村葡萄品质佳,卖相好,从田间到销售每个环节有关部门都实行严格的检验检测,确保所有葡萄都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因此,所产葡萄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该镇有关部门和村民认为,为志广葡萄注册商标可以在市场上打出更硬更响的品牌,也可防止部分商贩打着志广葡萄的旗号,销售其他产地生产的葡萄,败坏志广葡萄的名声。遂向工商部门申请注册志广牌葡萄商标,树立志广村葡萄品牌效应,为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在没有注册商标时,我们种植的葡萄每公斤卖3.6元。给葡萄注册商标后,今年每公斤志广牌葡萄卖到4元,比没有注册前多卖了4角钱。”村长黄少忠说。
葡萄注册商标卖得好价钱,是宾阳县农产品经过品牌包装后走向市场的一个典型例子。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宾阳县把培育农产品品牌作为促进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从增加商标注册总量、培育著名商标、保护商标专利权等方面全面促进农产品品牌商标的发展。
近年来,品牌意识越来越强的宾阳县农民,通过注册商标的形式,给农产品“冠美名、提品质、创品牌”,昔日众多名不见经传的“土货”纷纷走向区内外市场,一些产品还摆上了香港、越南、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餐桌。目前,宾阳县相继成功注册了“常发”牌和“武陵”牌大米、“陈平”牌甜竹笋、“荷塘月”牌莲藕等农产品商标21件,初步形成了食品、大米、果蔬等六大品牌系列,农民从商标和品牌中得到实惠,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南宁日报 > 2005年08月11日>县区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