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纵横 |
农村孩子早当家
暑假,没有像城里孩子一样,跟父母出外旅游。他们埋头苦干,利用这两个月的假期帮父母做手工活赚学费。
7月29日,记者在宾阳县农村采访了解到,在远离繁华都市的村庄里,孩子们的暑假过得另有一番滋味,充实而有意义。
一天装饰30个木盒子
7月29日中午时分,宾阳县思陇镇益宪村委下六村。
夏日辣辣的阳光暴晒着这个远离喧闹都市的村庄,经过一个上午的劳作,村民陆续回家一边歇息一边做相对轻松的手工活。
10岁的陆秋云坐在厅堂里一边和奶奶聊天一边敲敲打打做着手上的活,她的身边堆满了做工精致的木盒子。见着陌生人进来,她用流利的普通话招呼记者。
81岁的奶奶不会说普通话,陆秋云一边忙着手中的活,一边和记者攀谈。她告诉记者,镇上有个厂家专门制作装葡萄酒的木盒子,他们村里很多人家到那里领回已经打制好的半成品,然后按照厂家的规格和要求,用竹编品装饰这些盒子。装饰一个盒子可以拿到5元钱的收入。
陆秋云说,这个暑假,她每天都是7点钟就起床,除了用10天的时间来完成作业以外,就一直为家里做事,装饰这些装葡萄酒的木盒子。全家有很明确的分工:奶奶负责编织竹编品,妈妈负责做盖子,她负责裁剪竹编品装饰盒子的侧面,8岁的弟弟则负责编盒子的提环,谁都不能偷懒。所以,放假后她哪里都没有去,就连小朋友最喜欢去的思陇街,她也没有去过。
思陇镇是当地一个有名的竹编之乡,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进行竹编生产。由于环境熏陶,陆秋云心灵手巧,很小就学会竹编手艺,现在已经是一个手工艺的小能手了。装饰葡萄酒木盒子,她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一天可以做30个木盒子的侧面装饰。
体谅爸妈很辛苦
陆秋云的言行给记者一个十分深刻的感受:农村的孩子早当家。
陆秋云一家5口人,爸爸陆卫明远出家门到云南打工,每年只有在7月份农忙的时候才能回来帮忙几天,农忙过后,又打工去了。奶奶已经是上年纪的人,弟弟还小。所以,不管每天放学回家还是假期,家里煮饭菜、洗衣服等家务事和地里种花生、种玉米等农活,她都得帮忙,有时还一个人自己下地干活。
在生活中慢慢锻炼,现在的陆秋云在家里不但是一个手工艺的小能手,还是一个勤快又懂事的小孩。
“你一个小孩子,每天都这样干活,不辛苦吗?”记者问。
“已经习惯了,也不觉得辛苦。还有,我觉得爸妈那么辛苦,我也很愿意多帮他们的忙。”陆秋云成熟的回答,让记者感到吃惊。
陆秋云是益宪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学校很听话,成绩不错。上个学期期末考试,她语文成绩是83分,数学成绩86分。在谈到自己理想,这个长在农家的小朋友脸上流露出了一丝凝重与无奈。
“以后想读大学吗?”
“不想。我想我最多读到初中就回来干活了。”
“为什么呢?”
“我们家没钱。”
“不能因为没有钱就不读书,越是没钱越要发奋读书,这样才能走出村里,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赚很多很多的钱。知道吗?”
陆秋云忽然低下了头,继续熟练地钉着手上的木盒子,很久没有抬起头来,也不说话。几分钟过后,她终于抬起眼睛,天真地回答说:“我会好好读书的,要到县城读书,争取考大学。”
可贵的是,在一旁剥花生的奶奶听到孙女谈上学的事,满脸微笑。她用本地话说,只要孙女想读书,再苦也要送。
在思陇镇,农村山寨一个紧连着一个。陆秋云只是当地众多农村孩子中普通的一个。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该镇很多孩子假期回来,都帮大人搞竹编生产,像陆秋云这样的手工艺小能手,在当地实在不少。谈到当地农村孩子暑假生活,大桥镇新道村委村民韦忠良说,“暑假旅游对农村孩子来说,简直就是神话一般的新奇。”靠近该镇的黎塘镇就有一个火车站,但当地很多孩子都初中毕业了,还不知道火车是什么样子。
本报记者陆波岸
南宁日报 > 2005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