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尽快制定陈老巷(历史街区)保护详规的建议

标签:
拆迁樊城磁器街襄樊襄阳陈老巷文化 |
分类: >>蜗居·微观襄樊 |
襄阳古城和樊城历史街区,是确立襄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依据。樊城历史街区中完好保存的陈老巷,其街道布局与古建群落,是研究樊城乃至整个襄阳现代经济、建筑沿革、民俗民风的珍贵标本。随着旧城改造的深入推进,历史街区保护尤其是陈老巷保护,亟需政府层面出台定性详规,避免大建设大破坏。
一、樊城历史街区陷入城市建设困局
2012年12月25日,樊城区12个“两改”项目联合开工奠基。其中涉及历史街区的两个项目为投资30亿元的解放路襄阳新天地旧城改造项目、总投资35亿元的汉江大道东段旧城改建(九街十八巷)项目。
总的来看,此次联合开工的“两改”项目,对提升襄阳城市品位,加快推进“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涉及历史街区的两个项目,一个已进入实质性拆迁环节、一个正紧张推进土地征收工作。值得关注的是,“两改”项目对樊城历史街区的影响,没有相应专业层面的评估与公示。磁器街、马街、交通路、古井巷等蕴含历史文化信息的古老街道已经消失,古井巷内千年古井的去留,近期触发广大市民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忧虑。凡此种种,反映出城市规划建设与文化传承之间缺乏衔接性的顶层设计。被消弭的历史符号、割裂的演进轨迹,甚至被毁灭的集体记忆,是不可逆转、无法复制还原的。
文化,尤其是历史文化对襄阳的意义显而易见,行进在现代化建设征途上的新襄阳,更应百般珍爱、精心呵护优秀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历史街区建设规划,急需引入专业历史和文化(文物)工作者共同协商完善。
樊城历史文化街区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历城建扩张大幅度拆毁的伤害,樊城会馆群落、码头文化和街巷旧址遭到毁灭性破坏。在竭力修复城市伤口的新一轮规划建设上,只有保持对历史文化的敬畏,才能不留遗憾、对得起后世子孙。
二、陈老巷街区亟待制定个性化详规
如果说此次开工的两个“涉古”项目不可逆转,那么陈老巷街区保护就显得尤为迫切。在襄阳、樊城两城,已经找不到陈老巷这样集纳历史遗存如此丰富的街区了。失去陈老巷,襄阳将彻底失去记录近、现代化城市演化的载体。
陈老巷之珍贵无需赘言。历届市委、市政府和樊城区方面一直致力于街区保护工作,一大批民间文化工作者也通过采风、踏勘形式,进行不间断关注保护。爱城爱乡的海内外襄阳籍人士,也始终在网络上集思广益、真诚建言。
2010年9月26日,在襄阳投资环境和人才引进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上,樊城区政府与浙江宋城集团南澳现代服务业(旅游)置业公司签订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项目,总投资5亿元。按照约定,樊城区先期投资对陈老巷道路基础设施进行修复。
宏大的规划愿景,没有阻挡时光对陈老巷街区风貌的侵蚀。2010年冬,陈老巷路面维修工程,对削除地面水泥露出的原生态石板路面,重新加覆水泥砖,街巷历史元素再次被尘封地下。这次翻修,只在阮祥泰大院门前保留数米青石路面。与此同时,紧邻古巷西沿的汉江明珠楼盘开工。如今,30多层林立的高楼已彻底改变了与陈老巷共生的时空面貌。
此次解放路襄阳新天地旧城改造项目虽不直接触及陈老巷,但其对磁器街街区面貌的改变以及项目设计风格、使用功能对陈老巷潜在的影响,尚无专业评估。
陈老巷当下境遇,可类比风格、历史极为相似的成都宽窄巷,后者已建成著名文化景点,其成功路径值得借鉴。困于时尚商圈中的陈老巷,具备此种开发性保护的潜质。
综上所述,急切呼吁市委、市政府对陈老巷历史街区保护提出定性详规,确保街区风貌不再受任何城建工程的影响,确保历史文化瑰宝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传承功用,为后人瞻仰历史、瞻仰文化,留一方圣洁完美的人文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