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心,实践力:“绿色汉江”这六年
标签:
绿色汉江襄樊癌症村环保ngo南水北调运建立 |
分类: >>蜗居·微观襄樊 |
12月2日上午,湖北省襄樊市朱集镇刘湾村沸腾了!由当地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汉江”引来日元贷款建设的自来水厂正式通水,整个村庄守着大河无水可用的煎熬正式终结!在隆重的剪彩仪式上,村民们专门请来“绿色汉江”会长运建立和志愿者代表,并集体向环保勇士致谢。
成立于2002年9月的'绿色汉江(襄樊市环保协会),是目前汉水流域唯一一家环保NGO,湖北省首家民间环保组织、湖北省唯一获得“福特汽车环保奖”和“地球奖提名”的环保NGO.他们以“关爱水资源,保护母亲河”为核心理念,紧密围绕当地环保工作部署,积极配合环境主管部门展开环境宣教,为改善水环境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号,以扎实有效的环保教育与实践,成为国内民间环保较为知名的活跃团队。
在襄樊,绿色汉江更具鲜明的时代印记与标本意义,它以茁壮的生命力记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致力建设“以人为本”宜居城市的生动历程。
务实:本色NGO的姿态
汉江从襄樊穿城而过,水质常年保持二类,在传统“不缺水”的城市宣传水资源保护,难度可想而知。绿色汉江以典型污染事件为发端,唤醒广大民众的护水意识。
2004年前后,“绿色汉江”搜集到湖北境内唐白河出现深度污染、沿线村庄消化道肿瘤高发的信息,通过“徒步唐白河“溯源暗访,掌握到上游大量小造纸企业违规排污的确凿证据,协会与相关媒体保持高强度关注,使这一问题走进公众视野,最终引起国家环保总局和鄂豫决策层的高度重视。两省建立协同机制,采取断然措施关停污染企业。源头治污,使流域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之后,绿色汉江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避免污染转移。
为解决唐白河下游农民安全饮水问题,遏制区域性消化道肿瘤高发态势,绿色汉江逐层奔走,得到了当地政府、世界银行、湖北省水利厅、日本驻华大使馆的援助,在污染最严重的襄阳区朱集镇建设两座水厂,为6个村庄3646家农户供应深层洁净水,受益人群高达15401人。首期翟湾水厂已于2006年3月投入使用,由日本政府无偿援助1000万日元的中日友好刘湾水厂也在今年12月2日正式出水。
唐白河湖北境内污染之重曾触目惊心,但这一地区在众多知名媒体聚焦报道时,始终保持相当的理智与安定,这与绿色汉江安排骨干力量先期开展的入户式教育密不可分。协会会长运建立带领志愿者37次徒步白河,42次进翟湾。当年在白河沿线村庄建立的农民水质监测组至今仍在日常运作,他们用绿色汉江发放的数码相机记录河流的变迁。2007年8月28日,太平洋环境中国项目主任萨婷婷(Daniela
Salaverry)小姐在调研唐白河水质保护现状时感慨,没想到白河上的艄公都是水质观察员!
绿色汉江成立六年来,以这种高度负责的务实姿态游走于各级主管部门,将环保政策与民间呼声融合在一起,形成强大的环保推进力和社会影响力。
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动工,“绿色汉江”自2002年起密切关注汉江襄樊段水情变化。2005年,协会的“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汉水流域(襄樊段)开展环境教育项目”获阿拉善SEE生态滋根奖。今年3月,协会通过缜密调研,在水库到襄樊市区确定5个水质监测点,定期观测水情变化;同时抽调骨干力量成立5个小分队,定期前往监测点观测记录,形成包涵卫星定位与人文状况的系统资料。
民间层面的发动,超越了文化与国界。2007年2月,中国农历正月初九,河流保护联盟(Water Keeper
Alliance)委派专员来到襄樊,与绿色汉江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今年3月,由WKA资助的“绿色汉江号”正式下水,成为市民每周定期接受襄樊水情教育的活动基地。
民众:环保NGO的生命
环境忧患意识的唤醒与养成,需要渐进的过程。绿色汉江扎根襄樊,始终强调“护水”宗旨,致力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民间实践,普及并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
2008年3月9日,协会在襄樊发起“杜绝白色污染·为母亲河洁面”运动,倡议500多名大中专学生和环保志愿者捡拾汉江沿岸塑料垃圾,通过参与式的标本活动,提请社会各界关注白色污染。之后,协会向市民赠送环保购物袋20000余个,由协会编写的《杜绝白色污染歌》也在市民中传唱一时。
民间环保任重道远。绿色汉江定期组织环保小分队进校园、下农村、到社区开展环保宣讲,开展环保宣传。六年来,类似宣讲多达448场次,民众耳熟能详的“环保课堂”成为传播环保理念的阵地与载体。
污染,污染企业以及污染背后的利益动机,是环保NGO无法回避的现实。那些挣扎在污染恶梦中的受害者,相对于排污者处于绝对的弱势。光鲜背后艰难的环境维权,让绿色汉江拥有更加强大的原动力。2003年酷暑,宜城市上大雁工业园区周边农田受企业违规排污发生绝收,绿色汉江闻讯后感到事发现场,一方面积极与环保主管部门报告联络,一方面协助受害农户现场取证。污染企业最终受到应有的惩处,受害农户也得到了应得的赔偿。
冒险排污与环保执法间的博弈,有时需要胆识的较量。在监督一家磷酸厂违规排污的过程中,绿色汉江的环保志愿者们踏冰暗访,费尽周折。
深沉的忧患意识,体现了绿色汉江作为民间环保组织对全民环保事业深沉的热爱。2003年,绿色汉江组织获得“襄樊民间组织先进单位”表彰。知名艺人、表演团体纷纷团结在协会周围,用民谣、戏曲、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鲜活方式开展更大范围的环保宣教,成为襄樊环保实践的有生力量。更多知名商家也纷纷参与环保活动,体现应尽的社会责任,地方政府部门也开始特邀协会骨干,为公务人员讲播环保理念。
做为中国内陆的地方NGO,能将利益相关者转变为环境保护笃定不移的参与者与行动者,这种影响的力量究竟是怎么产生的?今年4月13日,《亚洲地球要素》节目主持人Rob先生从香港辗转飞抵襄樊,采制《环境卫士》专辑向全球介绍“绿色汉江”及其创始人运建立女士为保护母亲河所做的突出贡献。
这位被BBC和美国《时代周刊》报道,先后获得地球奖提名、感动襄樊十大人物的华发老人,面对镜头语气坚定:“有人将NGO翻译为非政府组织,这个理解说明非政府组织并非反政府组织。绿色汉江作为连接政府与民间环保诉求的桥梁和纽带,正获得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倾力支持。环保NGO在环境教育和公众发动上,依然拥有巨大的空间”“一条河流的治理无法一蹴而就,绿色汉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六年,绿色汉江始终与自己的城市和民众一路前行,至今共有团体会员57个,个体会员137人(不包括团体会员单位人员数),志愿者超过2000人。
为了一条河流的清澈梦想,他们用关怀自然的爱心与体恤生命的胸怀憧憬一座城市的美丽的愿景。这爱源远流长,这关怀一路芬芳。■20081202于北京亮马桥,刊于[襄樊晚报]
新闻链接:中日友好刘湾水厂投产[2008-12-3襄樊日报]
12月2日,中日友好刘湾水厂投产。日本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成田浩司、襄樊副市长李跃华出席投产仪式。
因受上游河南境内造纸企业污染,白河在进入湖北襄樊市朱集镇后失去作为饮用水源的功能,并逐渐污染浅层地下水,危害当地2万多村民的健康。
在了解以上情况后,日本驻华大使馆于2007年把一份“利民工程”项目书交到我市环保组织“绿色汉江”负责人手中,表达援建刘湾水厂意向,并于2007年12月15日签订了援建协议。
利民工程是日本政府开展的无偿援助项目,每个项目援建金额为1000万日元。中日友好刘湾水厂总投资355万元人民币,除日本提供的资金外,襄樊地方政府配套了其余的293万元人民币建设资金。
据了解,中日友好刘湾水厂水源来自150米的深层地下水,日供水能力为2000吨,可解决刘湾以及周边6个村12117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步履蹒跚:民间的力量:绿色汉江在行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