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让整个城市都在应考

标签:
襄樊暴雨城市应急社会新闻杂谈 |
分类: >>蜗居·微观襄樊 |
经历一个夜晚的襄樊市民清晨见面轻松了许多,“幸亏昨晚没下大雨”,这样的见面问候并非漠视政府应急的努力。整个夜晚,布置在低洼地带的排涝设备齐齐开足了马力。除了几个传统渍水地点仍在紧张排水外,昨天影响公共交通的绝大部分内涝街区已经恢复正常。
幸亏昨晚没下大雨!市民话语表露的庆幸,多少反映出的仍是无奈。是的,很多管理空白仍在继续——
暴雨让丹江路隧道理所当然被淹,只不过这次是没顶之灾。隧道两边站满了急切通行的市民,数十米之距如今绕车需要将近十五元车费,那么船就来的很有道理。
在闹市区能弄来小船,而且像模像样地轮渡经营,需要相当的勇气和本事。船老大和气生财,高声叫喊:坐船过街,每人五元。船头两端绑定的绳索被牵引固定在隧道两头,如此往来无需动力装置,也就减少了惊扰,于是管理部门可以视而不见。
危险,并不因管理缺失而豁免。船上的生猛男女尤其是年轻女孩看上去兴致盎然,对船家所谓绝无翻覆的安全承诺心存侥幸。看见老人与孩子上船,格外让人揪心。
这时候,游泳的也来了,小伙大概急着表现,也顾不得身下是污水还是净水。
城区行船蔚为大观,皮筏子也迅速加入到“轮渡经营”的行列。这个体重显然超标的中年男人在使用塑料船浆时动作生疏,他最终顶住了岸上成堆的嗤笑,以同样价格参与竞争,居然在十分钟内拉到了两个订单。当一个体重足有八十公斤的小伙坐上筏子的时候掉入水中,人们的惊叫覆盖了旁边抽水机的轰鸣。
小伙从水中站起来很丢了脸面,皮筏子由此最终退出竞争。
整个上午,丹江路隧道一直这么喧闹于惊心动魄之中。船老大一定心存感恩,如果不是天老爷帮忙、如果不是执法部门的格外观照,哪里会有此种丰厚的“望天收”呢?
从体恤的角度上看,他们用另类方式解决了过路难题,所以就不能指责他们见利忘义。有个年纪稍长的老人甚至认为眼前闹剧正在重现襄樊数十年前的水运胜景;旁边另一拨人马则绘声绘色地传递另一个版本的笑话:新华乐园池子里的锦鲤又跑光了——笑话几乎跟去年暴雨的几个场景如出一辙。显而易见,为工作失误寻找借口在这个城市实在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在刚刚抛掉暴雨警惕的人们看来,能在丹江路隧道欣赏城中趣事也算是难得的情绪调节了。
在围观人群高潮迭起的惊呼中,巡逻警察也曾莅临路口,不过仅是逗留数分钟后就扬长而去。丹江路隧道的热闹场景,似乎变成一大群人露天式的广场娱乐。
在先前有过一场暴雨、且天气预报也有足够的预警,为什么整座城市的应急预案在执行层面仍有太多空白?城市管理系统庞杂,行政瑕疵在所难免。但应急事件另当别论,既然预案在先,那么事中事后出现的任何疏漏都是不能原谅的。■
襄樊暴雨全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