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为什么不帮助病人戒烟?
(2009-06-29 11:44:43)
标签:
健康 |
有朋友问:据调查中国大多数医生即使问到患者的吸烟状况也认为患者吸烟已经影响了其健康状况,依然没有帮助患者戒烟。除去医生太忙不愿花精力的因素,你觉得医生还有什么心理因素不肯帮助患者戒烟?劝说一个人做出决定改变行为是非常困难的,医生不愿挑战患者?医生自己认同吸烟行为?(中国医生的吸烟率几乎跟人群吸烟率一样)医生缺乏改变他人观念并付诸行动的能力?
回答如下。
我本身既是医生,又是一个吸烟者。“吸烟有害健康”,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
我对酒,没有任何躯体和心理依赖,尽管大家聚会的时候,我也经常会喝高了。但是,对烟,我确实有身体和心理依赖。
吸烟,身体依赖的感觉是:过一段时间不抽,就会感到眼睛干涩,打哈欠、流眼泪,头脑发懵。
吸烟的精神依赖是:
1、吸烟可以让自己的工作暂时停顿休息一下;
2、可以深吸气,起到放松的作用,如同行为疗法中的“放松训练”。
3、让工作暂时告一段落,有一种小小的完成感。这就像是敲一阵子键盘,最后狠劲地敲一下回车键,然后就放松和停顿一下,这样可以获得一个小小的完成感,然后再继续后面的工作。
4、焦虑着急的时候,吸烟,可以让自己暂时把工作节奏放缓,把急切的心情放缓,给自己一些静下来并进行思考的时间。
5、吸烟,是自己应对焦虑或困难的一个操作方式。如果使用戒烟贴,就没有了“用打火机咔嚓一声点燃香烟,吞云吐雾,看烟雾冒出来”这样的行为效果和感觉了。所以,烟草依赖,不仅是身体依赖、尼古丁依赖,更是一种行为依赖。比如,有的人,原来每天吸两包烟,后来服用了尼古丁药片后,减为每天吸一包,结果是:一手拿着药片,另一手拿着香烟(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嘛)。这表明,吸烟成瘾,其中一部分是“吸烟行为成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吸烟,与女孩心情不好的时候去逛商店、吃零事,是同等意义上的行为应对方式。这也就是为什么戒烟之后,很多人会发生肥胖的原因。戒烟后的肥胖,有很多原因,第一个原因,不抽烟,变成了多吃饭,吃零食;第二个原因,不抽烟,变成了多睡眠;第三个原因,不抽烟,变成了少工作、多娱乐。
6、不减轻工作压力,不减少焦虑,只说戒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情。健康,是一个人整体生活的健康,而不是单一的“不吸烟的健康行为”。吸烟,是整个生活不健康的时候在局部行为上的表现。比如,工作压力太大,熬夜工作,心理焦虑,在这种情况下,人就更容易喜欢抽烟。如果要戒烟的话,就需要首先把整个生活安排得更健康一些。不如,不过劳,不熬夜,多有空闲时间去从事各种娱乐活动等。
7、快乐一会儿是一会儿。人其实有很多释放心理能量的方法,比如,激情奔跑,发脾气,酗酒,飙车等。吸烟是一个相对安全和健康的释放所积压的心理能量的方法之一。
8、人总是会要做一些违犯禁忌的“坏事”的,吸烟就是坏事之一。如果不吸烟的话,一定会做另外一些“坏事”的。
由此可见,吸烟,反映的是一个人整体心理不健康,整体生活不健康,而不仅仅是吸烟本身造成的危害(慢支、肺气肿、肺癌等)。而吸烟,也是一种压力应对方式,尽管是一种不太健康的应对方式。所以,戒烟,应该从个人整体生活健康、整体心理健康开始,而不是只盯住并禁止他的局部吸烟行为。
医生为什么不坚决禁止病人抽烟?我想到如下的可能:
1、有的医生,他本身不知道烟草依赖的全部心理机制。即使想帮助病人,也不知道如何才能有效地帮助病人。(认知缺乏,专业知识技能缺乏)。
2、医生会认为,吸烟与不吸烟,是病人的个人权利,值得尊重。是否吸烟,终决权在病人而不在医生。
3、把吸烟与其它“嗜好”等同地来看待,把吸烟看作是他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有的人喜欢去泡吧、熬夜等。
4、吸烟有发生肺癌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就像游泳有可能发生“溺死”,我们没有理由不让人们去游泳;开车就有可能被撞死,我们却没有理由劝阻人们去开车。戒烟,也是如此。
5、吸烟,具有预防肺癌的意义,但是,预防工作,似乎这不是临床医生的主要工作。目前,门诊临床医生的工作主要是“治疗已病”。医生不认为这是医生的必须要做的事情,似乎认为这不是医生的首要职责。在医生的工作职责中,没有要求医生必须帮助病人戒烟。我对病人(或我儿子)都会说:吸烟有害,请不要吸烟。这只是一个健康提醒或建议,没有任何强制性。
6、病人的健康,与医生的个人利益无关。所以,医生会不痛不痒地跟病人说一句:吸烟有害健康。
我也会奉劝别人不要吸烟,可是轮到自己,至今还没有想要戒烟的愿望,只是告诉自己:一定要尽量减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