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郑州博物馆
标签:
郑州博物馆青铜苏轼草书 |
分类: 博物馆记 |
河南还有一个郑州博物馆,感觉主要是郑州周边的内容。

禅宗创始人--菩提达摩
真、草、隶、篆四体书写的《瘗鹤铭》碑刻,这个碑刻不是这镇江的焦山吗,百度学习了一下,原来这个与焦山原刻石不尽相同,是清朝光绪1896年,由清末秀才李国治书,每块刻石四列,每列一两个字,正文161字,共有25块刻石组成。行文诸体兼用,一气呵成,相得益彰。其中篆书工稳,以方为主,兼有圆意;隶书笔画粗细悬殊,刚柔并济,草书变化取势。和苏轼的《醉翁亭记》并称“翰墨双璧”。






苏轼曾写两体《亭记》:一是楷、行、草兼用字体写成,被称为草书《醉翁亭记》;另一是用大字楷体书写,被称为大字楷书《醉翁亭记》。大字楷书《醉翁亭记》勒石为碑立于滁州琅琊山,拓片流传甚广。草书《醉翁亭记》则长期遁迹隐踪,被收藏者视为至宝不肯轻易示人,元代赵孟頫,明代宋广、沈周、吴宽曾先后为之题跋。郑州博物馆所藏刻石正是来源于此本。



大唐嵩阳观记



敕戒坛碑拓片,又称《会善寺戒坛牒》,原碑现存于嵩山会善寺内

汉忠烈纪公碑,现存于郑州邙山区古荥镇纪公庙村,系唐702年纪念西汉忠臣纪信而立。该碑由唐代文学家卢藏用亲自撰文并书丹,采用隶书字体书写,碑首雕有六龙纹浮雕。

禅宗创始人--菩提达摩

真、草、隶、篆四体书写的《瘗鹤铭》碑刻,这个碑刻不是这镇江的焦山吗,百度学习了一下,原来这个与焦山原刻石不尽相同,是清朝光绪1896年,由清末秀才李国治书,每块刻石四列,每列一两个字,正文161字,共有25块刻石组成。行文诸体兼用,一气呵成,相得益彰。其中篆书工稳,以方为主,兼有圆意;隶书笔画粗细悬殊,刚柔并济,草书变化取势。和苏轼的《醉翁亭记》并称“翰墨双璧”。







苏轼曾写两体《亭记》:一是楷、行、草兼用字体写成,被称为草书《醉翁亭记》;另一是用大字楷体书写,被称为大字楷书《醉翁亭记》。大字楷书《醉翁亭记》勒石为碑立于滁州琅琊山,拓片流传甚广。草书《醉翁亭记》则长期遁迹隐踪,被收藏者视为至宝不肯轻易示人,元代赵孟頫,明代宋广、沈周、吴宽曾先后为之题跋。郑州博物馆所藏刻石正是来源于此本。




大唐嵩阳观记



敕戒坛碑拓片,又称《会善寺戒坛牒》,原碑现存于嵩山会善寺内


汉忠烈纪公碑,现存于郑州邙山区古荥镇纪公庙村,系唐702年纪念西汉忠臣纪信而立。该碑由唐代文学家卢藏用亲自撰文并书丹,采用隶书字体书写,碑首雕有六龙纹浮雕。

前一篇: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后一篇:走进登封--少林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