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郑州博物馆

(2025-10-28 20:25:30)
标签:

郑州博物馆

青铜

苏轼草书

分类: 博物馆记
河南还有一个郑州博物馆,感觉主要是郑州周边的内容。
走进郑州博物馆
仰韶文化的陶器,发掘于渑池县仰韶村,距今5-7千年。构图简洁和谐,线条简洁流动,审美太棒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马克杯放到现在也完全不过时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青铜钺
走进郑州博物馆
兽面纹铜方鼎,1982年出土于郑州市向阳回族食品厂商代青铜器窖藏坑,直口,深腹,平折沿,方唇,口沿上对称拱形双耳。
走进郑州博物馆
羊首兽面纹铜罍,商代(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1982年郑州市出土。
走进郑州博物馆
牛首铜尊,商代早期青铜文化的代表走进郑州博物馆
兽面纹铜斝。商代
走进郑州博物馆
涡纹真漂亮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山字形骨器,不知做什么用的
走进郑州博物馆
商代器物,感觉像四叶草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龙纹铜簋,1995年登封告成镇袁窑村出土
走进郑州博物馆
第一个字不认识, 父卣,1999年郑州高新区出土,非常秀气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牛头装饰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鲁侯方壶,春秋早期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商代青釉瓷尊,它的出土将中国烧制瓷器的历史从汉代提前到商代早期。烧制陶器大约需要800度,而烧制瓷器则需要达到1200度高温走进郑州博物馆
青铜俯首衔环,新郑胡庄出土
走进郑州博物馆
青铜玉带钩
走进郑州博物馆
带盖铜he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羽翅纹长颈铜壶。战国,1976年密县米村出土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虎形钮铜淳于,战国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米仓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登封周时遗留下的观星台就是天地之中的所在地。走进郑州博物馆
汉三阙的复制品
走进郑州博物馆
禅宗创始人--菩提达摩走进郑州博物馆
真、草、隶、篆四体书写的《瘗鹤铭》碑刻,这个碑刻不是这镇江的焦山吗,百度学习了一下,原来这个与焦山原刻石不尽相同,是清朝光绪1896年,由清末秀才李国治书,每块刻石四列,每列一两个字,正文161字,共有25块刻石组成。行文诸体兼用,一气呵成,相得益彰。其中篆书工稳,以方为主,兼有圆意;隶书笔画粗细悬殊,刚柔并济,草书变化取势。和苏轼的《醉翁亭记》并称“翰墨双璧”。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苏轼曾写两体《亭记》:一是楷、行、草兼用字体写成,被称为草书《醉翁亭记》;另一是用大字楷体书写,被称为大字楷书《醉翁亭记》。大字楷书《醉翁亭记》勒石为碑立于滁州琅琊山,拓片流传甚广。草书《醉翁亭记》则长期遁迹隐踪,被收藏者视为至宝不肯轻易示人,元代赵孟頫,明代宋广、沈周、吴宽曾先后为之题跋。郑州博物馆所藏刻石正是来源于此本。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康熙年间原刻石已漫漶不清,高拱后人高有闻便以家藏刻石旧拓翻刻,所以保存完整,弥足珍贵,这是从新郑高拱家祠征集而来的。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博物馆里介绍的非常清楚,尤其是拓片,比现场看得更清楚,前面几篇都有介绍,不再赘述,慢慢看图品鉴吧。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如今这些拓片也是宝贝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大唐嵩阳观记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敕戒坛碑拓片,又称《会善寺戒坛牒》,原碑现存于嵩山会善寺内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汉忠烈纪公碑,现存于郑州邙山区古荥镇纪公庙村,系唐702年纪念西汉忠臣纪信而立。该碑由唐代文学家卢藏用亲自撰文并书丹,采用隶书字体书写,碑首雕有六龙纹浮雕。走进郑州博物馆
尊胜经幢是唐代佛教石刻文物,原存于郑州开元寺,正面篆刻“尊胜幢”三字,其余各面均刻有陀罗尼经文;底座、华盖及顶盖装饰有坐佛、佛龛、兽首衔带、瑞兽及仰莲等纹饰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也是纪信的碑刻,西汉纪将军庙碑
走进郑州博物馆
黄庭坚书《归云堂》
走进郑州博物馆
《面壁塔题字》,宣和1122年立,蔡京书,行书“面壁之塔”四个擘窠大字。书法雄放遒健,现在河南登封少林寺。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走进郑州博物馆
郑州位于九州之中,北临黄河,西依嵩岳,古老的中原文化的发祥的核心地,值得一次次深入的学习和探究。

走进郑州博物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