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2025-10-28 20:15:31)
标签:

河南博物院

分类: 博物馆记
走入第七站厅--隋唐时代。盘龙石柱,唐821年,登封出土。四周雕刻盘龙,一般是佛殿外摆放,起到祈福的意思。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绘彩陶坐姿伎乐女俑,河南省安阳市张盛墓出土,一共13件乐舞俑,其中8件是坐姿伎乐俑,5件舞俑。河南卫视的很多创意舞蹈就来自于她们。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头型发饰和衣着都是当时流行的模样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武士俑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绘彩陶女侍俑群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彩绘陶房,歇山顶建筑,洛阳出土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浮雕莲花漫草纹方砖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镇馆之宝来了,武则天金简,1982年出土于登封嵩山峻极峰北侧石缝中,是一件与武则天本人直接相关且可移动的文物。其上有铭文62字,大意是献上金简达到祈福的意思,这是天官赐福金简,在嵩山封禅投放了三枚金简,其他两枚还没有发现。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杨国忠进奉银铤,1970年河南省洛阳隋唐宫城北郊出土,感觉就是货币的一类,正面錾刻“专知采市银使右相兼文部尚书臣杨国忠进”;背面上部錾刻“安边郡和市银壹铤伍拾两”,安边郡就是现在的河北蔚县。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唐代丝路繁华开放包容,唐三彩中胡人形象频繁出现,三彩骆驼及牵驼胡俑,1962年洛阳南郊唐墓出土。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彩绘陶俑,
这个手插在怀里不知是什么讲法。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三彩牛角形杯,1976年出土于郑州市后王庄村,以孔雀为造型,但整体样子是模仿中西亚流行的兽首角杯(来通杯)的样式,是文化交融的见证。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青釉陶鹰首壶,征集来的,和下面的三彩鹰首壶很类似,壶面上是骑射图。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三彩鹰首壶,1965年洛阳东郊塔湾村出土,身上赭、绿、蓝、白等釉色呈现着从浓到浅的层次,是波斯萨珊的鸟首壶瓶与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结合的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带上色彩后精气神十足,与众不同。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三彩双龙尊,唐代,于洛阳出土。通体施以黄、绿、白三彩釉,斑驳淋漓,变化万千,好像油画的感觉。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青釉环形鸡首瓷壶,唐代,新乡出土,一侧装饰鸡首,另一侧是龙攀附在瓶口,这环形设计也是第一次见。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彩色铅釉陶器,以黄、绿、白三色为主。隋唐时期,陶瓷生产“南青北白”,河南成为重要的陶瓷中心,主要窑口有巩义窑、相州窑、鹤壁窑等。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各种三彩罐器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这个盘子的花纹感觉带有异域风味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三彩轿车,
巩义出土,感觉前面应该还有一批拉车的马或者牛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三彩钱柜,洛阳征集,华丽的外观代表着瑰丽的盛唐气象。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三彩鸳鸯尊,
1974年洛阳新安十里铺出土,是三彩工艺和实用器结合的典型器物,与唐代艺术的健美、宽硕特征是一致的,也是当时审美的理念。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唐代的陶俑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反应着那个时代的衣冠服饰和风采。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三彩文官俑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三彩人
面、狮面镇墓兽,1991年孟津县西山头村屈突季礼墓出土,出土的三彩、瓷器有92件。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三彩铠甲武士俑
,也是上面孟津一批,唐代盔甲制作考究,其中这种甲特征是胸前、背后的圆形或椭圆形甲板,结实坚固,光亮如镜,故名"明光甲"。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三彩天王俑,洛阳出土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红陶女俑,洛阳出土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还有一个女扮男装的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还有一位挎包的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彩“春花”、“秋月”女俑,1991年巩义铝厂出土。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三彩骑马俑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黄釉陶碾、陶炉、陶勺,
陶碾是唐代的碾茶器物,唐代的喝茶需要将茶饼碾成茶末,然后煎煮,加上橘皮、茱萸、薄荷等香料喝。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石刻
墓门,唐731年,2001年伊川彭婆乡卢正容夫妇墓出土,上面有线刻的图案还有一穿孔。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隋唐
dao教和fo教兼收并蓄,比如这尊,背屏竟然好像是个葫芦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菩萨头像,1976年荥阳大海寺遗址出土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力士雕砖,1987年安阳市修定寺塔出土,修定寺塔实地看过,相当不错。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阿弥陀佛石坐像,巩义出土。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白釉狮首塔式瓷罐,唐代,1993年巩义出土,盖钮如四级塔刹,腹部贴塑六个威武的狮首。下面那个是高大的喇叭形底座,三层的莲花瓣向外张开。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十一面六臂观音石立像,
唐821-824年,1976年出土于河南荥阳市大海寺遗址的唐代造像,头部雕刻八个小头像,最上层为佛面,中下层为菩萨面,双耳后分别刻有善恶双面像,很有气势。是唐代早期遗存。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唐汉白玉弥勒佛坐像,新乡博物馆早年征集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进入第九展厅--宋元时期。北宋的石刻头像,2009年巩义市宋陵周王墓出土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宋代的银锭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三彩舍利匣
,北宋998年,1966年密县法海寺塔基地宫出土,四壁中部设假门,堆塑了天王和蹲着的狮子,采用贴花和刻花的手法,描绘出人物莲花麒麟的形象。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三彩
舍利塔,北宋999年,也是法海寺塔地宫出土,七层密檐式,塔上饰宝塔、仰莲、宝莲、麒麟、天王、力士等图案。一层四壁开门,门内有四尊坐佛。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这是一
套北宋时期的杂剧人物砖雕,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西关出土。北宋时期,杂剧深受喜爱,是具有一定表演体制和固定角色的滑稽表演形式,一般为4或5人一场,展现出早期戏剧的专业化特质。这组砖雕作品将杂剧人物的神态、服饰、动作刻画地活灵活现。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蹈砖雕俑、吹排箫砖雕俑、叉手雕砖俑、打节板砖雕俑等,细细看去,每一个都很精彩。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金棺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银棺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宋代
是我国制瓷业发展的繁荣时期,五大名窑中钧、汝、官三窑均在河南。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汝窑
天青釉折肩瓷瓶,也是宝丰清凉寺出土。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汝窑以天蓝为贵,所以这件天蓝釉刻花鹅颈瓶(1987年宝丰清凉寺出土)也成为了镇馆之宝。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看介绍说
汝窑釉料中加了玛瑙,所以釉面才呈现出“似玉非玉而胜玉”的温润质感。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钧窑天蓝釉彩斑盘,造型古朴端庄。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钧窑天
蓝釉荷天蓝釉盘,宋,钧瓷的绝妙在于它令人叹为观止的窑变。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钧窑天
蓝釉荷叶花口瓶,元代,1976年汝州市纸坊乡出土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口沿似开花的花朵般,钧瓷以产于钧州而得名,窑址在今天的禹州市,钧瓷的基本色调是天青色。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临汝窑青釉三足瓷炉,宋代,征集,临汝窑位于今汝州市境内,始烧于北宋时期,历经金、元两代,是中原地区著名的民窑,釉层稍厚,装饰以印花为主,刻花极少,另有光素无纹饰者,具有浓厚的民间艺术风格。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宋代白釉春夏秋冬瓷梅瓶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风月无边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元代白釉赭彩人物纹瓷罐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三彩荷叶童子枕-宋,上蔡出土,这些瓷枕是古人夏日的避暑用具。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白地黑花蹴鞠瓷枕-宋;白地黑花山水人物纹瓷枕,征集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明代的建筑饰件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瓷瓶,明初青花,釉下为苏麻离青料绘制的龙纹图案,荥阳贾峪镇周惠王墓出土。玉壶春瓶的形状是从唐代寺院的净水瓶演变而来。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瓶盖,进口的颜料所以有晕染的感觉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镇河铁牛,清乾隆时期。征集 ,通体铜黑色,与治理黄河水患密切相关。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牛背上还有浮雕的花卉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明彩绘三进陶院落,歇山顶的牌坊与大门之间分列骑马俑二排。院门外有八字墙,门内有影壁,是中国古代北方民居的真实写照。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大明通行宝钞(明洪武时期)、户部官票、大清宝钞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上面是桃枝纹金杯、梅花纹银杯,下面是金耳环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金臂钏和各种金首饰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清代的铜瓶,征集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左国玑行书卷,他是开封人,明代古中州三杰之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好把山林寄图画,多添门户锁烟霞”
走进河南博物院(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