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河南博物院(三)

标签:
河南博物院 |
分类: 博物馆记 |
走进第五站厅--秦汉时期。首先是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

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铁权,河南省宝丰县出土,就是古代的秤砣,40个字的篆书铭文是研究秦国及其他六国文字演变的珍贵实物资料。

各诸侯国的各种货币,楚国的郢爰

各种布币

鎏金铜节约、盖弓帽,马车上的装饰。
长袖飘飘的玉舞人,在广州南越王博物馆也见过。


青玉勾连云纹戈,以玉为戈最早出现在凌家滩遗址中,作为一种礼仪和仪仗使用,如此精美真是汉代玉器中的佳作。
玉剑饰是装配在剑身及剑鞘上的玉制部件统称,通常包括玉剑首、玉剑格、玉剑瓆以及玉剑珌等部件。

汉代彩绘陶女俑,下面蹲着的还有洗盆的、宰羊的。

标牌上上绿釉陶执盾俑,看着像红陶
红釉陶骑射俑
六博陶俑,因为博具上有六根博箸而得名的一种棋类活动。
灰陶尊上的倒立俑
陶杂技俑

百戏陶俑群
绿釉立姿陶狗
动物园又来了,羊、鹅

狗


白釉绿彩长颈瓶,这种釉上施绿彩的工艺,开创了唐三彩之先河。
白釉绿彩三系罐

北朝的青釉莲花八系瓷尊,用佛教的莲花为题材,制作工艺复杂。
彩绘陶俑,发髻真高

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铁权,河南省宝丰县出土,就是古代的秤砣,40个字的篆书铭文是研究秦国及其他六国文字演变的珍贵实物资料。

各诸侯国的各种货币,楚国的郢爰

各种布币

鎏金铜节约、盖弓帽,马车上的装饰。

长袖飘飘的玉舞人,在广州南越王博物馆也见过。


青玉勾连云纹戈,以玉为戈最早出现在凌家滩遗址中,作为一种礼仪和仪仗使用,如此精美真是汉代玉器中的佳作。

玉剑饰是装配在剑身及剑鞘上的玉制部件统称,通常包括玉剑首、玉剑格、玉剑瓆以及玉剑珌等部件。

金缕玉衣,河南省永城市僖山一号汉墓出土
这里是西汉梁王刘武及家族的墓葬群。出土了很多好东西,专门去看过。
骑马陶俑,刘武儿子刘买墓中出土,身上的丝绸都腐朽了,所以变成现在的样子了。



辟雍碑,是西晋278年的一方碑刻,全称“大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皇大子又再莅之盛德隆熙之颂”,又称“皇帝三临辟雍碑”等,无撰书人姓名,属隶书书法作品,原碑位于河南偃师西南大郊村汗太学遗址。

四神云气图壁画--西汉早期,是芒砀山刘买墓室的三米高的墓顶上,比敦煌壁画还早600年,是目前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西汉时期壁画。镇馆之宝之一。具体内容就不写了,大家可以百度好好看看,否则担心又发不出去了。


东汉的熹平石经,公元175年,洛阳出土。文字是隶书。在很多地方都见过,目前只有残石了。上博也有一块,相对大一点。

骑马陶俑,刘武儿子刘买墓中出土,身上的丝绸都腐朽了,所以变成现在的样子了。




辟雍碑,是西晋278年的一方碑刻,全称“大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皇大子又再莅之盛德隆熙之颂”,又称“皇帝三临辟雍碑”等,无撰书人姓名,属隶书书法作品,原碑位于河南偃师西南大郊村汗太学遗址。


四神云气图壁画--西汉早期,是芒砀山刘买墓室的三米高的墓顶上,比敦煌壁画还早600年,是目前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西汉时期壁画。镇馆之宝之一。具体内容就不写了,大家可以百度好好看看,否则担心又发不出去了。


东汉的熹平石经,公元175年,洛阳出土。文字是隶书。在很多地方都见过,目前只有残石了。上博也有一块,相对大一点。
最右边的是鎏金云龙纹铜炉盖,通体鎏金,盖顶铸柿蒂纹,器身饰瓦楞纹及兽面纹。1974年河南偃师县寇店乡李家村的村民在挖树坑时偶然发现的,这个地方是汉魏洛阳故城遗址。炉内还盛放着48件小件鎏金铜器和铜模型器等。

五凤铜熏炉,1989年焦作市嘉禾屯林场的砖窑窖藏中被发现,大凤雄姿昂扬,口衔圆珠,其胸前、双翅和尾部还各有一只雏凤,因此得名五凤熏炉,而且寓意非常好。
熏炉是用来熏香和取暖的炉子



五凤铜熏炉,1989年焦作市嘉禾屯林场的砖窑窖藏中被发现,大凤雄姿昂扬,口衔圆珠,其胸前、双翅和尾部还各有一只雏凤,因此得名五凤熏炉,而且寓意非常好。

熏炉是用来熏香和取暖的炉子

铜天禄,东汉,1989年焦作出土,通体锈蚀成孔雀绿色,昂首挺胸,尾部还有一个扁扁的大尾巴,所以虽然个头小,依旧很显眼。
盘龙石砚,东汉,是墓主人生前的实用物,1978年南乐县宋耿洛村出土。
这是大名鼎鼎的袁安碑,在很多书法书上看过,东汉92年,61年于偃师扒头村征集。袁安是袁绍的四世祖,官至司徒,字体在小篆和隶书之间,可以细细品鉴。另外只有汉代的碑才有碑穿。
甘陵像碑,东汉25--220年,1922年洛阳城北张羊村出土,碑主是袁安的少子袁博。字体为隶书。


徐美人墓志,西晋299年刻制,1953年出土于洛阳老城北五股路小学,徐义是贾南风的乳母。
东汉许昌故城,车马过阙画像砖、建筑画像砖
“上人马食大仓“画像砖

盘龙石砚,东汉,是墓主人生前的实用物,1978年南乐县宋耿洛村出土。

这是大名鼎鼎的袁安碑,在很多书法书上看过,东汉92年,61年于偃师扒头村征集。袁安是袁绍的四世祖,官至司徒,字体在小篆和隶书之间,可以细细品鉴。另外只有汉代的碑才有碑穿。

甘陵像碑,东汉25--220年,1922年洛阳城北张羊村出土,碑主是袁安的少子袁博。字体为隶书。



徐美人墓志,西晋299年刻制,1953年出土于洛阳老城北五股路小学,徐义是贾南风的乳母。

东汉许昌故城,车马过阙画像砖、建筑画像砖

“上人马食大仓“画像砖

麟趾金、马蹄金,在海昏侯博物馆见过不少。
四神石柱础,许昌出土
石辟邪,1978年许昌出土,躯干呈'S'形曲线,还有一个大尾巴,应是高等级官吏墓葬留存。


雄性石鹿,东汉,呈跪地姿态,1978年南阳出土
金“关中侯印”1951年出土于河南省南阳县石桥镇侯,这个印是东汉末年曹操为笼络军功者设立的虚衔,无饷禄,仅以金印象征荣誉。没有拍清楚,估计是太小,看了网上的其实非常精美,周边还有波浪纹。
字体采用的是汉代特有的“缪篆”,是根据秦小篆简化或变化而成,是一种接近于隶书的篆书,字体平正,笔画

四神石柱础,许昌出土

石辟邪,1978年许昌出土,躯干呈'S'形曲线,还有一个大尾巴,应是高等级官吏墓葬留存。


雄性石鹿,东汉,呈跪地姿态,1978年南阳出土

金“关中侯印”1951年出土于河南省南阳县石桥镇侯,这个印是东汉末年曹操为笼络军功者设立的虚衔,无饷禄,仅以金印象征荣誉。没有拍清楚,估计是太小,看了网上的其实非常精美,周边还有波浪纹。

字体采用的是汉代特有的“缪篆”,是根据秦小篆简化或变化而成,是一种接近于隶书的篆书,字体平正,笔画
斜索戏车画像砖
上面那块是熟悉的“泗水捞鼎”画像砖


第六展厅,开始看汉代的建筑。这是个黄绿釉陶仓房,四阿顶的屋顶。
陶廪,应该也是仓库,屋檐采用庑殿顶设计,顶部装饰有筒瓦和瓦当头。

真高,汉代有高楼不虚,到唐代似乎就不建高楼了。


上面那块是熟悉的“泗水捞鼎”画像砖

胡汉战争画像砖


第六展厅,开始看汉代的建筑。这是个黄绿釉陶仓房,四阿顶的屋顶。

陶廪,应该也是仓库,屋檐采用庑殿顶设计,顶部装饰有筒瓦和瓦当头。

绿釉陶楼院,汉代的楼阙见过不少,来到河南博物院又被震撼到一下,都比之前见到的更加复杂高大。

真高,汉代有高楼不虚,到唐代似乎就不建高楼了。

绿釉陶水榭,水榭是邻于水边或水池中建立的楼阁,除了供豪门贵族消遣之外,也具有登高望远的功能。
这个七层连阁彩绘陶楼,1993年河南焦作白庄6号东汉墓出土,真是一个大庄园,既有高楼还有连廊与附楼相连,主楼为七层四重檐楼阁式建筑,高近2米。附楼为单檐四层建筑。主楼每一扇门窗周围还刻有精美的几何图案,门口还有一只看家狗。

七层灰陶仓楼,五个屋顶层层叠叠真是壮观又精美,建筑学家都应该可以从中得到借鉴。
淘井、红绿釉陶仓、绿釉陶仓
彩绘四层陶仓楼,屋顶上是有一只雄鸡吗

这个不仅有鸡还有很多的鸟

四神瓦当
古人对天象很痴迷,因为事关农牧业发展,所以连画像砖上都刻了白虎星座,南阳出土


这个七层连阁彩绘陶楼,1993年河南焦作白庄6号东汉墓出土,真是一个大庄园,既有高楼还有连廊与附楼相连,主楼为七层四重檐楼阁式建筑,高近2米。附楼为单檐四层建筑。主楼每一扇门窗周围还刻有精美的几何图案,门口还有一只看家狗。

七层灰陶仓楼,五个屋顶层层叠叠真是壮观又精美,建筑学家都应该可以从中得到借鉴。

淘井、红绿釉陶仓、绿釉陶仓

彩绘四层陶仓楼,屋顶上是有一只雄鸡吗

这个不仅有鸡还有很多的鸟

四神瓦当

古人对天象很痴迷,因为事关农牧业发展,所以连画像砖上都刻了白虎星座,南阳出土


汉代彩绘陶女俑,下面蹲着的还有洗盆的、宰羊的。

标牌上上绿釉陶执盾俑,看着像红陶

红釉陶骑射俑

六博陶俑,因为博具上有六根博箸而得名的一种棋类活动。

灰陶尊上的倒立俑

陶杂技俑

百戏陶俑群

绿釉立姿陶狗

动物园又来了,羊、鹅

狗

淡黄釉绿彩四系罐,北齐的,魏晋时期陶瓷艺术也进入了一个跃进的时代。北朝创新烧制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白瓷”。白瓷的成功烧制为唐代“南青北白”的制瓷格局奠定了基础。

白釉绿彩长颈瓶,这种釉上施绿彩的工艺,开创了唐三彩之先河。

白釉绿彩三系罐

青釉鸡首瓷壶

北朝的青釉莲花八系瓷尊,用佛教的莲花为题材,制作工艺复杂。

彩绘陶俑,发髻真高

灰陶武士俑

灰陶武士俑,魏晋南北朝时期相互融合,所以这些陶俑的衣着都有着少数民族的风格。

带着马鞍的彩绘陶马,北齐的,北齐陶俑有人物俑、动物俑以及一些生活器具。
上面一个“关”字瓦当还是第一次见到,旁边的是”汉并天下“瓦当。下面的是彩绘陶兽
范粹墓志,他说北齐的骠骑大将军。
褐绿釉陶桃都树,出土于济源西汉晚期墓,上半部分暗绿色,下半部分红褐色,底座是三角锥形,树枝三层,每个叶片上有各种动物,反映了汉代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
顶上是个高冠立鸡



灰陶武士俑,魏晋南北朝时期相互融合,所以这些陶俑的衣着都有着少数民族的风格。


带着马鞍的彩绘陶马,北齐的,北齐陶俑有人物俑、动物俑以及一些生活器具。

上面一个“关”字瓦当还是第一次见到,旁边的是”汉并天下“瓦当。下面的是彩绘陶兽

范粹墓志,他说北齐的骠骑大将军。

褐绿釉陶桃都树,出土于济源西汉晚期墓,上半部分暗绿色,下半部分红褐色,底座是三角锥形,树枝三层,每个叶片上有各种动物,反映了汉代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

顶上是个高冠立鸡

前一篇:走进河南博物院(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