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2025-10-21 20:21:48)
标签:

河南博物院

西周东周

分类: 博物馆记
晨肇贮”铜角(父乙角)--号称西周第一角,1981年河南信阳河道里出土,是在河滩的淤泥中发现的,共13件,带有父乙或父丁两类铭文。青铜角由青铜爵演变过来,多出现在商末至西周初年。由于流行时间短,因此流传至今的青铜角极为稀少。角能装四升酒,爵只能装一升。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体发亮,盖子设计很奇特,好像一个饺子形状。前面还有一个小鹿的头。这样子还是第一次见到。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兽形铜觥盖首,1986年在信阳浉河港出土,虽然残缺了,但质地黑亮,与那些具有“父乙”铭文的青铜器一样,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的威武和神秘。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爯父簋是1981年出土于河南南阳郊砖瓦厂的西周晚期青铜器,外表装饰窃曲纹、瓦纹及蟠龙纹,器盖与腹部铸有44字铭文。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龙纹铜盘,也是南阳郊砖瓦厂出土的。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线
刻的鱼非常形象,一头接一头环绕着盆边。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他西周封国的遗珍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父辛”铜卣,1975年襄城县霍村出土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二
同“铜壶,1955年泌阳县前梁河村出土,脖颈回字纹,壶身的垂鳞纹真好看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盖上的铭文感觉像鸟篆文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食”铜樽,通体乌黑发亮,1983年济源市下冶村在大岭村修路时发现,圈足内壁上有铭文食字。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诹”铜簋,禹州出土、兽面纹铜簋是襄城霍村的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来一个重器,“匍“雁形铜盉。一名叫匍的应国使者在受到邢国的热情接待后,将对方相赠的铜料做成了雁形温酒器。这件盉在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雁双目圆瞪,扁嘴微张,雁尾一个圆雕铜人抱着器盖上的环形钮。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人发丝细腻整齐,五官清秀,穿着带褶的裙子,双脚踩着一个浮雕的牛头,真是无比精致。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子里有铭文44个字,说明了这段西周诸侯国邦交的故事。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合玉佩,1990年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去过平顶山博物馆,非常推荐,国博那个鹤与斧头图案的罐就是平顶山出土的。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西周
贵族们特别流行这种由多块玉串联组成的佩饰,到了春秋时期流行系在腰带上,所以就没有这么繁复了。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璜组玉佩,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璜是古代六礼之一。就喜欢这些玉,还有三门峡的虢国博物馆没有去,那里也有很多玉佩。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一组
酒器,最左边的是弦纹三足铜盉,中间二件是雷文铜觯、兽面纹铜爵,最右边的是“鱼父乙”铜卣,通体素面无华,和其他繁复的青铜器相比显得卓尔不群。都是1961年鹤壁庞村出土,鹤壁是当时的卫国,一起出土的还有一个枓,就是盛酒的勺子,不同的是勺子是直柄,而枓是曲柄。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曲纹铜鬲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国的“姜”铜壶,菱形的回字纹非常时尚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部是凤鸟纹,壶柄处是个兽首,盘角如蜗牛。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敔”铜簋,应国的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西周“柞伯”铜簋,两侧饰有龙首形耳,圈足设计,附有喇叭形支座,仪式感满满,有点像现代体育比赛的奖杯。铭文记录了柞伯的一次射礼活动。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应事”铜簋,外侧一对兽首耳各衔一圆形环,颈部是方目变形夔龙纹,有五字铭文“应事作旅簋”。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应伯“铜壶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应伯”铜盨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铜鼎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虢季“铜方壶,1990年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下次出发的目标之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三角形的是蝉纹吧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凤鸟纹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兽蹄足,垂鳞纹,口沿下还有一圈窃曲纹。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簋上有窃曲纹和瓦愣纹,下部有矮支足。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虢季“铜列鼎、铜列簋,七鼎六簋的规制,还有鬲,都带有“虢季“的铭文,虢季是西周晚期虢国某一代诸侯。当时三门峡的虢国墓地共出土文物5000多个,尤以青铜和玉器为大宗,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河南确实厉害,一个地方出土的器物就可以撑起一座博物馆。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又是一件令人难忘的器物,蟠龙纹铜盉,依旧是虢国的,该盉采用线刻、高浮雕与圆雕多种手法,扁圆的器身非常特别,还有盘龙状的盖子,兽首半环形的鎜,兽首的壶流,下面还有四个小人做足,是跪坐的女子。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虢季“铜盨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虢季”铜甬钟,一共八枚,四个大的是低音钟,四个小的是低音钟,它们和鼎一样都是身份的象征。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上面都有丰富的铭文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下面的是编钟的钩子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七璜组玉佩,126厘米,七个大大小小的玉璜租车,周边还有红玛瑙珠和料珠,这高等级规格应该是虢季的物品。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缀玉面罩,也是金缕玉衣的雏形。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九件镇馆之宝之一玉柄铁剑,剑柄为铜芯,铜芯外镶有晶莹透亮的和田美玉和绿松石,并有精美的竹节饰纹,剑身和剑柄的结合处也镶有绿松石。珍贵之处在于其利用玉、铜、铁三种材料制作,铁器的铸造和广泛应用是在汉代,而这把剑是西周晚期,距今大约2800年的历史,所以是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被专家们誉为“中华第一剑”。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玉头饰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玉项饰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玉戈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一组玉器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卷尾的老虎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活灵活现的小鹿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牛头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铜銮铃,都是马车上的器物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人面铜马具,给马套的面具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在江西博物馆也见到过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铜鱼是在帷幔上悬挂的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进入第四展厅,东周时期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又一件镇馆之宝--莲鹤方壶,还有一件在故宫博物院。听说过很久,没想到这么大,确实震撼到了我。它是盛酒器或盛水器,1923年在河南新郑县南门外李家楼打井的时候发现,郑公大墓由此被发现,共有百余间大型青铜礼乐器出土,它们在地下沉睡了2700年。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此壶采用了西周后期盛行的方形设计,底部由两只卷尾兽托着,腹部四周攀着四条飞龙,脖子上挂着两只龙形怪兽,上部为10组双层并列绽放的莲花,而点睛之笔是那只昂首的仙鹤。整个方壶是郑国国jun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它曾在2003年成为东周青铜器邮票中,七枚之首,考古专家们称赞为“青铜时代的绝唱”。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郑国与郑韩故城,蟠龙纹钮钟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春秋时期的垂鳞纹铜升鼎,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县下寺楚国墓地,繁缛的楚国风格。鼎的主人是孟滕姬,是山东滕国人,远嫁于楚,是楚康wang时期王子午的夫人。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两耳饰浮雕蟠螭吻,口沿下是蟠虺纹,腰部下部是浮雕的垂鳞纹,腰部和口沿之间有6个曲身卷尾的小兽。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蟠螭纹铜盖鼎,大约制作于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之间,2005年出土于上蔡县郭庄楚国墓,墓主可能是楚国分封在蔡国的高级贵族。盖上有四纽,正中一个为圆形纽,蹄形足,口径达80厘米,在已出土的楚国铜器中体量仅次于安博的铸客大鼎。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夔龙纹四耳铜鉴,也是上蔡郭庄出土的,也是一对的,两件铜鉴装饰豪华,有蟠螭纹和细小的蟠虺纹。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龙耳虎足方壶,淅川下寺楚墓出土,也是一对,高度接近80厘米,虎形的器座,颈部附曲身卷尾的龙形,兼具动态飘逸与静态庄重之美。器身饰蕉叶纹、蟠虺纹及镂空夔龙纹。器形与1923年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颇为类似。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蟠虺纹铜盖鼎,1966年出土于河南潢川县隆古乡高稻场,该墓群共出土13件青铜器,根据铭文证实器物属蔡国遗物。圜底接三外撇兽首蹄足,鼎足外撇是楚文化与吴越文化交融的特点。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倗“铜玉缶,淅川下寺楚墓出土。器身上部一周带有蟠虺纹,隆起的盖上装饰有涡纹、蟠虺纹、绹索纹及六个圆鼓纹装饰,盖顶有环形的“提手”,它是楚国贵族“倗”用于沐浴的盛水器。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肩部有一对兽首状浮雕的兽头。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错金银铜猿首,1983年淮阳马鞍冢的陪葬车马坑中出土,辕首是装饰在车辕前端的饰件,这件装饰品非常精美。错金银工艺在战国和秦汉时期比较流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楚简,1994年新蔡葛陵楚墓出土。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黄君孟“铜鼎,1983年出土于河南光山县城北侧宝相寺附近的黄君孟夫妇墓,“黄”指黄国,“孟”是国jun的名字,黄国是个小诸侯国,于公元前648年被楚所灭。这件铜鼎展示了2600多年前黄国的文化风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吴国勾敔夫人墓是1978年在河南固始县侯古堆发现的春秋时期墓葬,墓主为宋景公之妹勾敔夫人季子,她是嫁到吴国的,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编钟等文物。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错红铜龙纹铜方豆,方形的外表很独特,器身外表有装饰了红铜镶嵌的龙兽图案。这种工艺称之为"错铜"。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乳钉纹铜圆盒,盖顶中央设有小鸟形捉手,器身呈双扁球形相叠造型,器身布满了细密的乳钉纹。感觉像是一个首饰盒。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到了我喜欢的玉器展厅,淅川下寺楚国墓出土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人首蛇身线刻,真是夸张的饰品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青玉虎形玉佩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玉人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玉梳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剑格剑铋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玉带钩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白玉龙首绞丝纹佩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青玉兽面谷纹壁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跽坐人漆绘铜灯,1974年出土于河南三门峡上村岭。由灯盘、Y形灯架和跽坐人三部分组成。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铜人表情沉静肃穆,双膝跪坐于长方形的座上,头梳偏髻,身着束袖长袍,腰束宽带并配有带钩,双手托举“丫”形的灯柄。这种艺术造型灯和雁鱼灯、长信宫灯都设计巧妙且又生动写实。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Y形灯架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错金豹形器座,1958年河南省三门峡陕县观音堂村出土。盘卧的豹子满身装饰有序的桔瓣状豹斑花纹,虽然其上的金箔已经脱落,但不难想象初成之时的精美。特别的是豹子颈部还有一个项圈,它的模样让我想起了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小金兽。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错银嵌松石云纹铜方豆,战国时期,1935年出土于河南汲县山彪镇,顶上有圆形的捉手,方形的器身,上面装饰红铜丝嵌错云纹,并镶嵌点缀着绿松石,形成红绿相间的装饰效果,爱不释手啊。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错金嵌松石兽耳铜方鉴,三门峡上村岭出土的。方鉴和旁边的方罍是一套,外层方鉴用于盛冰,内层方罍可置酒水食物,通过冰镇实现降温保鲜,就是古代的冰箱。如果方鉴放入热水还可温酒,旁边还有一个小勺。古人巧思奇绝。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方鉴四壁各攀附一曲身探首之龙,憨态中透出几分活泼,动感十足。器口、颈及腹部装饰着错金嵌绿松石的方形和菱形花纹,工艺精细。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错银髹漆蟠螭纹铜方罍,罍的肩腹部用错银丝组成几何纹带,栏内装饰蟠螭纹,花纹细如毛发,展示了战国时期错金银工艺的高超水平。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刻纹铜鉴残片,公元前475到221年,辉县出土。刻划法是春秋晚期出现的一种新工艺,在胎体轻薄的铜器上刻制纹饰,东周以后一些青铜器逐渐由礼器向实用器演变,线刻画像铜器就多是小巧轻便的日常用器,其纹饰包含楼台、人物、鸟兽等,内容十分丰富。这件铜鉴残片虽已不完整,但其中细节满满,包含了狩猎、庖厨、宴饮等场景,极富动感。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错金银几何纹铜箍,三门峡市上村岭的,也是“错金银”工艺,通过镶嵌金银丝或片形成纹饰。其纹样以几何纹为主,辅以云纹、动物纹等,纹饰规整细腻。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错金嵌松石铜带钩,三门峡市上村岭, 带钩的钩体呈弧形,钩首设计成兽首状,颈部两侧各铸有一条曲体小龙,二龙的尾巴上又有兽面装饰。带钩是古代服饰中的重要配件,用于扣接束腰,同时也可以悬挂囊物和装饰物,体现了古人们的精致生活。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鸟兽纹贯耳铜壶,战国时期,1935年汲县山彪镇出土。器身以夔纹衬地,腹上部前后各饰浮雕兽面两个,中部为浮雕凤、虎、鹿等。所饰动物颇具灵气,活灵活现。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盖面饰夔纹,四角各饰一浮雕蛙纹。几乎一座战国动物园的酒壶。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青铜羽纹扁壶,战国时期铜壶的形制多为圆壶和方壶。所以这个扁壶造型独特,与商周其他风格不同,器身饰以嵌红铜条组成的长方形界栏,栏内饰羽状纹。可谓当时的时尚新款式吧,确实审美极度在线。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十七年郑令”铜戈,战国时期,1976年新郑市白庙范出土。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兽首铜矛,1975年南阳新店出土,矛身修长,兽首装饰位于矛柄顶端,通常作为仪仗用具出现,很华美。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龙虎纹镂空仪仗铜戈,1984年许昌鄢陵县王店村出土,虎形装饰咬合戈援,銎部塑夔龙形象,整体采用双面镂空铸造工艺,无刃且纹饰繁复,显示出仪仗用具的典型特征。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素面铜胄,战国时期,1966年灵宝市五庙乡出土。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河南博物院的进门雕塑,古代的河南可是有大象的,一个人牵着象,所以代表着河南的简称“豫”。(待续)

走进河南博物院(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