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2025-10-17 10:56:22)
标签:

河南博物院

中原文化

夏商至西周

分类: 博物馆记
河南博物院大名鼎鼎,预约到门票来之不易,所以我们放弃了登封没有看完的国宝,匆匆返程在早晨9点等候排队进场。如今的文博热真是越来越热。作为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河南真正是珍品云集,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是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大门是以元代古观星台为原型,演绎“戴冠的金字塔”造型。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一共十个展厅,我们几乎没有停歇,就这样看得还是囫囵吞枣。进馆后直奔贾湖骨笛展厅。贾湖骨笛是8000年前的器物,用仙鹤翅膀上的骨头制作而成,于1987年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M282号墓出土。它不仅是中国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更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我曾在2008年首都博物馆的特展上第一次见过它。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这是商代的一个刻了“目”字符的龟腹甲片,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契刻符号,可以称之为原始文字或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这对拉手的瓶子非常可爱,学名是彩陶双连壶,来自仰韶文化时期,而且双连壶腹部相通类似于交杯酒,可能是举行庆祝活动时的酒具,是友好、团结的象征。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花瓣纹彩陶钵,也是仰韶文化,1956年三门峡庙底沟出土。在古文字中“华”的本义就是花,有人推测使用花瓣纹图案的氏族与“华夏”有一定的渊源。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一个蛙形的动物爬在缸上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磨光黑陶觚,夏代的文物,古代作出黑色并不容易,古代贵族使用的酒器,龙山文化的精品。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占卜用的卜骨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玉铲和玉鸟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二里头文化的铜爵,也是一种酒器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乳钉纹铜斝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弦纹灰陶盉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漩涡纹灰陶饼,不知是做什么用的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石铲、石斧、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郑州商城的商代兽面纹铜盉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兽面纹铜爵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铜斝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曲内铜戈、直内铜戈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兽面纹铜瓿bu,我以为是罍,不知道这两个有啥区别。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玉璋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这件青铜罍的纹饰也很漂亮,底部还有梅花形状的镂空,据说是目前已知经过科学发掘出土时代最早的青铜壘。属于商代中期的文物。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兽面乳钉纹铜方鼎(杜岭二号方鼎),这也是九件镇院之宝之一。它是迄今发现的商代早期最大青铜器之一,还有一件一号方鼎走国博,这件宝贝的出土让郑州商城最终被确认为商王朝的王都。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腹部呈斗形,兽面纹是商代青铜鼎盛兴的主题纹样,周围是一圈乳钉纹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满身花纹的兽面纹提梁铜卣太漂亮了,提梁一端还有一个链子与器盖上的柱纽相连,防治盖子掉落,古人一直特别智慧。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兽面纹铜圆鼎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这件原始瓷尊其貌不扬,但是目前发现的较早的瓷器之一,尊也是古代的盛酒器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偃师商城遗址出土的器物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兽面纹铜建筑饰件,公元前1000到1300年,1989年河南郑州小双桥出土,是目前已知青铜类器物使用于建筑物上的最早实物,真是华美精致,可以想象当时商代王宫的气派。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朱书文陶片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好吧,看来是比甲骨文还早的文字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开始进入安阳殷墟部分,光绪年间王懿荣发现来药材中的龙骨上有文字,于是石破天惊,中国的历史就此改写,可谓是中国最古老的档案。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刻辞卜骨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刻辞龟甲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后母辛”四足铜觥,漂亮,出土于安阳殷墟妇好墓的青铜酒器精品。妇好墓是1976年“全国十大考古成果之一”,机缘巧合之下是难得保存那么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
内壁与器身均有“后母辛”三字铭文(“辛”是墓主人妇好死后的庙号),是鸟兽合体的完美演绎,看看它的足,前两个像蹄子,后两个像爪子。在中国考古博物馆看到很多妇好墓出土的精品,河南博物院也有不少。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觥筹交错这个词来自于觥,所以它也是一个酒器。卷曲的犄角犄角,双目外突,脸型有点像牛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流线型的扉棱,上面还有一个长尾巴的龙形动物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又是一件重器,妇好鸮尊,也是一对,还有一个在国博吧。小小的猫头鹰满满的饕餮纹、云雷纹、蝉纹和夔龙纹,尾巴根上也装饰着一只大眼睛的鸮,不过拍得不是很清楚。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后盖的纽上装饰着一条龙和一只鸟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双足和下垂的宽尾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气宇轩昂又萌萌哒,真是满满的可爱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好“汽柱铜甑形器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兽面纹铜瓿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兽面纹贯耳铜壶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守父乙“铜觯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母亚“铜斝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爰“铜方彝,这是安阳戚家庄出土,盖子像一个四阿式屋顶,四个坡的正中和四坡角上还有扉棱,爰字在甲骨卜词中是动词和祭名,据说带有这个字的青铜器有三十多件。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妇好”铜方尊,公元前1300年-1046年,器底有铭文妇好二个字。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妇好“铜方斝,这些器物都比平时见到的大很多,底部也有妇好字样的铭文,据说普通
贵族使用圆形斝,高级的贵族则使用方形斝。斝是用于盛酒和温酒的器物,不过如此规模,应该不是实用器,是祭祀用的礼器。武丁真的是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妇好。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棱锥形的四足造型显得挺拔、威武。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各种玉器,妇好也是一个喜欢玉器的女人。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玉熊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玉跽坐人像,这头发还是齐刘海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玉戈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玉斧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玉瑗、玉璜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各位纹饰,非常喜欢,但总也记不清楚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各种方国的遗存,这是舌国与“舌”铭青铜器,徙国与“徙”铭青铜器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父乙”筒觥,又有耳朵又有角,脊背上还有点点的扉绫。1952年出土于河南鲁山,兽形的盖子,底部有“析子孙父乙五”字铭文。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秉盾丁”青铜卣,是商代后期的文物,出土于开封。后面是兽面纹铜觚和兽面纹铜爵。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中部仿佛一条鱼饰,每个青铜器的纹饰都无比华丽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云雷纹铜卣,商代后期,于1980年在罗山县蟒张乡后李村出土,当时出土了29件带“息”字铭文的青铜器,有觚、卣、戈、爵等,这里曾是商代息国的贵族墓地。非常喜欢,又简单又别致的设计。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鸮铜卣,商代晚期,1980年出土于信阳罗山县莽张乡后李村,其造型为两只背对背的猫头鹰形象,器内曾盛放秬鬯香酒用于祭祀活动。腹部有夔纹及鸟纹,四足呈蹄形,特别生动写实。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腹部装饰的是鸮的螺旋形翼纹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蛇形的提梁,顶端就是蛇头,实在是夸张的设计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蘑菇状的纽,两个彷佛盘曲的小蛇,或者像现在时尚的英文子母。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息铜鼎”,器身以云雷纹为底,饰有三组兽面纹和倒置的夔龙纹,工艺精湛。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西周兽面纹铜甗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铜爵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保”铜尊出土于洛阳,西周文物,因铸造人名“保”而得名,在底部的圈足内侧铸有铭文四十六字,大意是说,周王命令保俘获了殷和东国的五个诸侯,王对“保”进行嘉勉和赏赐。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原始瓷簋,西周时期,1977年洛阳北窑西周墓出土,当时出土了350余件原始瓷器,包括瓮、罍、豆、尊、簋、器盖等,器表均薄施一层青釉。这些瓷器的釉色、火候、胎质等都比较成熟,是南方地区的产品。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泥制簋范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长子曰铜簋形觥,也是鹿邑太清宫镇长子口墓出土,器身设计成了一只带有槽流的“簋”,正圆形而非常见的椭圆或长方形。敦实饱满,鼓腹,高圈足,非常可爱。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器盖前端为兽首,盖身盘绕着一条龙身,盖顶端有一个半环形钮,腹部刻有兽面纹。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西周时期的透雕夔龙纹铜钺,洛阳北窖出土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刃口两端的透雕夔龙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兽面纹铜方觥,西周时期,鹿邑太清宫镇长子口墓出土,是1997年发掘的中字形大墓,墓主长子扣可能是君主或贵族,出土了1000多件器物。背上有两个竖起来片片,像不像翅膀呢。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嘴角似乎弯成了一个弧线,好像微笑一般。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玉虎形跽坐人是虎、鸮、人的结合体,长子口墓出土,不仅玉质精美而且虎形非常生动。椅子还未出现的先秦时期,跽坐(跪坐)是符合当时“礼”的标准坐姿。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龙凤纹玉璜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长子口“扁尾铜圆鼎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子“四耳铜簋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骨牌箫,长子口墓的,是禽类的腿骨头制成,是中国最早的排箫实物,据今3000多年的历史了。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排箫出土的照片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兽面纹铜觯,长子口墓出土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卷首铜刀,长子口墓出土,这应该是兵器的把手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铜方爵,长子口墓出土的青铜器中方尊、方爵、方觚等方形器较多,方形器多出土于贵族和王室成员之墓,所以墓主人的地位是很高的。(未完待续)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