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大法王寺

标签: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华夏第一塔大法王寺唐塔 |
分类: 绿色激情 |
从太室山脚下坐上景区公交,我们直奔嵩岳寺塔。一路上风驰电掣的感受春风的小小凌厉,看着眼前的油菜花正在由绿转黄,桃花正在努力绽放。春天就是生机勃发的季节。



在路口下车后看到嵩岳寺塔的指示牌。

树丛背后大玉米棒式的塔尖探出了脑袋。


嵩岳寺塔在太室山南麓的嵩岳寺内,为北魏时期佛塔,建于北魏520-525年,是中国最古老的砖塔,在很多书籍上都看过它的身影,终于看到实物了。
这是一个15层的密檐式砖塔,平面呈十二边形,塔身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东、西、南、北四面各辟一券门通向塔心室。下部上下垂直。塔身自下而上逐层内收,构成柔和的抛物线。塔刹由基座、覆莲、须弥座、仰莲、相轮、宝珠等组成,塔下还发现过地宫。
如今郑州千禧广场的网红标志大玉米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古老的嵩岳寺塔。

1500年的岁月里,它依旧高挺矗立在林间,不能不说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件传奇艺术珍品。

夕阳西下,光影下的古塔熠熠生辉,让我们不忍离开。

龛内的小狮兽




内部的样子

旁边的屋子里住着看塔的老人,和古塔相伴的日子不知是否超然




火焰般的门楣还保留着印度塔的一点味道

如此比例协调,轻快秀丽的古塔从哪里角度看去都优美绝伦。


嵩岳寺在鼎盛时期拥有大量建筑和僧侣,并在唐代达到顶峰,如今剩下的仅有这古塔了。

院内还有一座石经幢一座,幢身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字样,应该是寺内曾经留下来的。


天色渐晚,守门票的工作人员都下班了,我们才恋恋不舍的离开,顺着山中的步道走到旁边不远的大法王寺。


回首而望,向着林间古朴优雅的古塔默默挥手,祈愿它长长久久。


顺着蜿蜒的小路走了没多远,看到远处红色的屋顶,就知道大法王寺到了。





大法王寺依山而建,始建于东汉71年,也是一座古老的寺院。是由汉明帝敕建为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译经的场所,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与白马寺同期建造,而且早于少林寺400余年,但却真是低调一点不出名。

如今的寺院规模宏大,从低到高七进院落,有山门、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 殿、西方圣人殿、藏经阁(白玉卧佛殿),还是很气派的。



石砌长方形护栏内是“紫金莲池”。

没有绿叶还是稍显冷落了些




一天的行程紧张匆忙,来不及去看少室阙就已经夕阳落山了,因为第二天预约了河南博物院。于是遗憾之中也才有了8月23日我们带着女儿的第二次来。

补上一些8月夏天的法王寺图片



在路口下车后看到嵩岳寺塔的指示牌。

树丛背后大玉米棒式的塔尖探出了脑袋。


嵩岳寺塔在太室山南麓的嵩岳寺内,为北魏时期佛塔,建于北魏520-525年,是中国最古老的砖塔,在很多书籍上都看过它的身影,终于看到实物了。

这是一个15层的密檐式砖塔,平面呈十二边形,塔身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东、西、南、北四面各辟一券门通向塔心室。下部上下垂直。塔身自下而上逐层内收,构成柔和的抛物线。塔刹由基座、覆莲、须弥座、仰莲、相轮、宝珠等组成,塔下还发现过地宫。

如今郑州千禧广场的网红标志大玉米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古老的嵩岳寺塔。

1500年的岁月里,它依旧高挺矗立在林间,不能不说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件传奇艺术珍品。

夕阳西下,光影下的古塔熠熠生辉,让我们不忍离开。

龛内的小狮兽




内部的样子

旁边的屋子里住着看塔的老人,和古塔相伴的日子不知是否超然




火焰般的门楣还保留着印度塔的一点味道

如此比例协调,轻快秀丽的古塔从哪里角度看去都优美绝伦。


嵩岳寺在鼎盛时期拥有大量建筑和僧侣,并在唐代达到顶峰,如今剩下的仅有这古塔了。


院内还有一座石经幢一座,幢身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字样,应该是寺内曾经留下来的。



天色渐晚,守门票的工作人员都下班了,我们才恋恋不舍的离开,顺着山中的步道走到旁边不远的大法王寺。


回首而望,向着林间古朴优雅的古塔默默挥手,祈愿它长长久久。


顺着蜿蜒的小路走了没多远,看到远处红色的屋顶,就知道大法王寺到了。





大法王寺依山而建,始建于东汉71年,也是一座古老的寺院。是由汉明帝敕建为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译经的场所,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与白马寺同期建造,而且早于少林寺400余年,但却真是低调一点不出名。

如今的寺院规模宏大,从低到高七进院落,有山门、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 殿、西方圣人殿、藏经阁(白玉卧佛殿),还是很气派的。




石砌长方形护栏内是“紫金莲池”。

没有绿叶还是稍显冷落了些




一天的行程紧张匆忙,来不及去看少室阙就已经夕阳落山了,因为第二天预约了河南博物院。于是遗憾之中也才有了8月23日我们带着女儿的第二次来。

补上一些8月夏天的法王寺图片
前一篇:走进河南登封--嵩阳书院
后一篇:走进河南博物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