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东馆--书法馆
标签:
上海博物馆东馆书画馆曹全碑王安石 |
分类: 博物馆记 |
上博东馆书法馆一进门的芭蕉有着唯美的意境,尤其是滴答的雨声,让人马上想起雨打芭蕉夜半时的诗句。

2月第一次去上博,认真的看了书法馆,《熹平石经周易残石》来自东汉25年,是蔡邕所书篆书的巅峰之作,在董卓焚烧洛阳的大火中幸存至今,是不可多得的文物瑰宝。

西周昭王时期铸造的召卣,算是西周早期,金文字体古拙方硬。

元代倪瓒的行书《致默庵先生札卷》,用笔清净,符合倪瓒洁癖的性格。书法后有清代年羹尧的题跋。
文徵明行书《寿华君序轴》长洲就是苏州,文徵明擅长小楷,明代最长寿的书法家。
明代董其昌行书《临颜真卿裴将军诗卷》,董其昌万历十七年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写此字时76岁,为其大字代表作。

王献之的《鸭头丸帖》,一共二行十五字,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是王羲之写给亲朋的信笺,这样飘逸的风格到唐代就演变成草书了。

宋拓修内司本《淳化阁帖》中的东晋王羲之《草书袁生帖》,《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

清代早期郑簠《浣溪沙词轴》,他一生只写篆书,该书法是其66岁所作,体现了其隶书的端庄稳健与奇气。
清朱耷行书《宋人旧闻等册》,八大山人临摹的《兰亭集序》,按照他自己的心意临摹的。
清代黄易隶书《临石门颂》,黄易是篆刻家也是金石学家,著名的武梁祠就是他捐资保护的。石门颂原碑苍劲舒展,该书法是端庄温润,是其意临之作。

清代书法家伊秉授隶书《七言联》,作品书于60岁,用笔简练,结构饱满,他是福建汀州人,所以也被称之为伊汀州,也去过他的家乡。他为官清正,做过扬州太守。希文天下为己任,君实每事对人言。希文指范仲淹,君实指的是司马光。

今年八月底和朋友再来上博,匆匆浏览了二期换新的一些内容。其中有两件禁止出境展览的“195”国宝,一是东汉 隶书曹全碑册 “因”字不损初拓本,原石存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学习隶书的范本。

赵孟頫一生除了王羲之的《兰亭序》写得最多外,另外一篇要数陶渊明的《归去来辞》,目前有三件,分别为上海博物馆、湖州博物馆以及辽宁省博物馆所藏。上博这件是其中期的作品。
张雨行书《大开元宫台仙阁记》,是元代张雨为杭州开元宫内新建的台仙阁所撰的一篇记,作品写于元至正五年(1345年),时年张雨63岁。能看到还有界格。


清代梁同书行书《东山记轴》,与刘墉、翁方纲等齐名,文字秀逸清雅,时年八十三岁。

清邓石如篆书《文王见吕尚赞轴》,他是我们安徽怀宁人,号完白山人。线条如铁线银钩,以隶笔入篆,篆隶相融。

清代黄易隶书《节临华山庙碑轴》,西泠八家之一,时年47岁,第一期也有他的字。


2月第一次去上博,认真的看了书法馆,《熹平石经周易残石》来自东汉25年,是蔡邕所书篆书的巅峰之作,在董卓焚烧洛阳的大火中幸存至今,是不可多得的文物瑰宝。

西周昭王时期铸造的召卣,算是西周早期,金文字体古拙方硬。


元代倪瓒的行书《致默庵先生札卷》,用笔清净,符合倪瓒洁癖的性格。书法后有清代年羹尧的题跋。

文徵明行书《寿华君序轴》长洲就是苏州,文徵明擅长小楷,明代最长寿的书法家。

明代董其昌行书《临颜真卿裴将军诗卷》,董其昌万历十七年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写此字时76岁,为其大字代表作。

王献之的《鸭头丸帖》,一共二行十五字,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是王羲之写给亲朋的信笺,这样飘逸的风格到唐代就演变成草书了。

宋拓修内司本《淳化阁帖》中的东晋王羲之《草书袁生帖》,《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

清代早期郑簠《浣溪沙词轴》,他一生只写篆书,该书法是其66岁所作,体现了其隶书的端庄稳健与奇气。

清朱耷行书《宋人旧闻等册》,八大山人临摹的《兰亭集序》,按照他自己的心意临摹的。

清代黄易隶书《临石门颂》,黄易是篆刻家也是金石学家,著名的武梁祠就是他捐资保护的。石门颂原碑苍劲舒展,该书法是端庄温润,是其意临之作。

清代书法家伊秉授隶书《七言联》,作品书于60岁,用笔简练,结构饱满,他是福建汀州人,所以也被称之为伊汀州,也去过他的家乡。他为官清正,做过扬州太守。希文天下为己任,君实每事对人言。希文指范仲淹,君实指的是司马光。

今年八月底和朋友再来上博,匆匆浏览了二期换新的一些内容。其中有两件禁止出境展览的“195”国宝,一是东汉 隶书曹全碑册 “因”字不损初拓本,原石存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学习隶书的范本。

另一件195是北宋王安石
行书《楞严经旨要卷》,淡墨疾书,接近楷书捎带行书笔意,卷后自署“余归钟山,道原假《楞严》本,手自校正,刻之寺中,时元丰八年四月十一日临川王安石稽首敬书”。是王安石去世前一年亲自校正《楞严经》经卷文字。
都是大家,北宋黄庭坚行书《小子相贴》,是黄庭坚写给儿子黄相的文字,表达了对儿子读书懒得的担忧:士大夫胸中不时时以古今浇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

赵构的书法来了,这是赵构晚年书写的嵇康《养生论》,以楷书和草书逐行交替书写,楷书端严如庙堂,草书行云流水。

北魏508年的石婉墓志,全称《魏尚书江阳王次妃石夫人墓志铭》,笔法端庄灵动,劲健秀美。

都是大家,北宋黄庭坚行书《小子相贴》,是黄庭坚写给儿子黄相的文字,表达了对儿子读书懒得的担忧:士大夫胸中不时时以古今浇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

赵构的书法来了,这是赵构晚年书写的嵇康《养生论》,以楷书和草书逐行交替书写,楷书端严如庙堂,草书行云流水。

北魏508年的石婉墓志,全称《魏尚书江阳王次妃石夫人墓志铭》,笔法端庄灵动,劲健秀美。

赵孟頫一生除了王羲之的《兰亭序》写得最多外,另外一篇要数陶渊明的《归去来辞》,目前有三件,分别为上海博物馆、湖州博物馆以及辽宁省博物馆所藏。上博这件是其中期的作品。

张雨行书《大开元宫台仙阁记》,是元代张雨为杭州开元宫内新建的台仙阁所撰的一篇记,作品写于元至正五年(1345年),时年张雨63岁。能看到还有界格。


元代贯云石的行书《中舟贴卷》

元代明初刘基《春兴八首诗》,刘基也叫刘伯温,擅行、草,书学智永。此卷书写精熟,遒劲妍丽,深受赵孟頫书风影响。

明代沈周行书《落花诗卷》,其行书笔意朴拙率真,得黄庭坚法度而著称。此书写于1503年,时年77岁。

唐寅行书《赠舜承诗卷》,本卷被称为唐寅“绝笔”,书于嘉靖二年(1523 年),唐寅也于本年去世。内容为自书七律诗,奉赠友人姚舜承。

清代郑簋的隶书《灵宝谣轴》,郑簋号谷口,南京人,以行医为生,写的是先秦的谣谚,笔势飞动,古拙奇趣。

元代明初刘基《春兴八首诗》,刘基也叫刘伯温,擅行、草,书学智永。此卷书写精熟,遒劲妍丽,深受赵孟頫书风影响。

明代沈周行书《落花诗卷》,其行书笔意朴拙率真,得黄庭坚法度而著称。此书写于1503年,时年77岁。

唐寅行书《赠舜承诗卷》,本卷被称为唐寅“绝笔”,书于嘉靖二年(1523 年),唐寅也于本年去世。内容为自书七律诗,奉赠友人姚舜承。

清代郑簋的隶书《灵宝谣轴》,郑簋号谷口,南京人,以行医为生,写的是先秦的谣谚,笔势飞动,古拙奇趣。

清代梁同书行书《东山记轴》,与刘墉、翁方纲等齐名,文字秀逸清雅,时年八十三岁。

清邓石如篆书《文王见吕尚赞轴》,他是我们安徽怀宁人,号完白山人。线条如铁线银钩,以隶笔入篆,篆隶相融。

清代黄易隶书《节临华山庙碑轴》,西泠八家之一,时年47岁,第一期也有他的字。

清赵之谦篆书《金人铭轴》,结字严谨,转折处顿挫有力。
前一篇:上海博物馆东馆==书画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