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2025-09-19 19:20:24)
标签:

穿越时空的凝视

麦积山石窟艺术

宝龙美术馆

分类: 博物馆记
上海宝龙美术馆位于闵行区,所以从闵行博物馆出来走两步路就到了。八月的天气还是热得不得了,我们是为了“穿越时空的凝视:麦积山石窟艺术的千年回响”展而来。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本次石窟展有137件展品,其中精品文物62件,一级文物12件,还有37件当代创作的作品一起交相辉映。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麦积山位于甘肃天水,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石窟自东晋十六国后秦始凿,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共计十二个朝代,1600多年的不断开凿与重修,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2012年曾经去过一次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可惜当时特窟特别贵,一个特窟都没有看,正好借助这次展览可以近距离观看了。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行径千折水,来看六朝山。这是1928年国立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罗家伦手书。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麦积山的造像很世俗化,就像展板所说,不在云端而在人间烟火中。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石窟造像主要是泥塑,从后秦的西域风格到北魏秀骨清像的中原风格,再到西魏的脸颊圆润双下巴、北周的方中求圆、隋唐的丰满圆润、宋的写实,明清的略显呆板等特点,展示了古代泥塑发展的演变过程。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专门看了看影塑小佛的介绍:影塑是石窟彩塑的重要形式,常见于莫高窟、麦积山等石窟,通过复制粘贴工艺塑造佛、菩萨、飞天等形象。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他们背面粘贴于壁面,颈部竹签连接头部与躯干 ,正面呈高浮雕状,与壁画融合。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北魏第162窟 虽然小,但整体敷彩,色泽鲜艳。面部有清代重新彩绘。局部虽有磨蚀,仍不失北魏“秀骨清像”、“褒衣博带”造像的风格。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第117窟西魏的《石雕佛坐像》,佛身内穿僧祇支,外着袈裟,下摆衣摺摆布如行云流水,仿佛能感受到衣物的厚重质感。衣襟覆盖跏趺坐双腿和台座,仅露出右足。右侧侍立的弟子,外裹土红色的袈裟,双手持法器与净瓶,虔诚地仰望着佛陀。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这通肩式的袈裟是佛教早期印度健陀罗的风格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这尊“东方的微笑”--小沙弥是麦积山石窟的颜值担当,当年实地去看时是特窟所以没有见到。小沙弥其实很年轻,不过10几岁,嘴角轻扬,细长的眉眼里盛满了穿越1600年的清澈笑意。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第133窟宋代的“释迦会子”,也是我们提前关注的一组,释迦悬停的手掌对着幼子罗睺罗,最终没有抚触,他的表情中应该有着些许纠结,而小小的罗睺罗第一次见到父亲,也只能是委屈和隐忍,神性和人性结合的刹那。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这尊维摩诘塑像出自102窟,是个年轻的居士形象,和以往看到的严肃年老智者的形象不同,面孔较为年轻俊秀,表情轻松潇洒,身着华服,呈坐姿交谈状,体现了北魏文人社会普遍流行的对身份地位提升的向往。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身着璎珞的菩萨像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西魏的八王争舍利壁画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这尊北周的石雕交脚弥勒,脚的方式也很有古印度感觉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石雕佛头像和泥塑佛头像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萨陲太子舍身饲虎壁画,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广为流传的本生故事,讲述了佛祖释迦牟尼在前世萨陲太子为拯救老虎生命牺牲自己的故事。舍身饲虎图在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云冈、龙门等石窟都有。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大魏洛阳法生》造像碑,上面一字排开五个莲花瓣浅佛龛,内凿浅雕坐佛像,面目已不是很清晰。下刻碑文已残缺。其中“大魏”字样依稀可见,碑文记录的是北魏年间洛阳沙弥法生开窟造像一事。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从造像拓片上可以看到有郭沫若、吴作人等诸多名人的题字。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钱币幡是第一次见到,是1978年在修缮麦积山元代第98窟西崖大佛时,考古学家们在大佛胸部发现了一幅独特的幡状钱币璎珞,这件艺术品由292枚不同时期的钱币组成,包括汉、唐、宋等各个朝代的货币,其中宋钱占据多数。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石刻佛传故事碑虽然是复制品,但得以看得非常清楚。花岗岩上14个分格内雕刻12段佛传故事或经变,共一百多位身份不同的人物,雕刻着佛祖从“乘象入胎”到“娑罗涅槃”的一生,在方寸间演绎了中国最早的“石刻连环画”。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这是交脚弥勒说法和王舍城说法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听讲解老师讲述了这个借花献佛的故事。说是释迦牟尼还是弟子的时候,想买花供养燃灯佛,但花都卖光了,他遇到一名女子,手中有很多鲜花,他问女子是否可以借5多莲花给燃灯佛,女孩答应了,但托付他把另外2朵献给佛。燃灯佛进城的时候,他平趴在地上,用自己的身体作为道路,为佛指路。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乘象入胎和降魔成道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大诗人庾信写的《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并序》,是为麦积山石窟而作。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各个石窟造像的风格特征介绍:后秦到北魏是胡貌梵像,北魏中后期是秀骨清像;西魏是温润慈祥;北周是珠圆玉润;隋唐是盛世气象;两宋是世俗倾向。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泥塑菩萨头像,眉间有白毫,一缕一缕的发丝非常写实,容貌端正秀美,神态肃穆安详,是麦积山宋塑精品。旁边二尊都是北魏的,带螺髻的是螺髻梵王头像。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展厅里还有不少现代创意作品,比如这尊是在一件南北朝佛造像复制品的基础上,艺术家在雕像的受损部位添加了彩色的吹制玻璃气泡,展示了另一种治愈和平衡。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北魏“薄肉塑”飞天壁画太立体丰满了,飞天脸部以及手、脚等暴露在肌体外的部分由一层薄泥塑出,其余彩绘而成,一幅画里既可以看到立体的雕塑又可以看到平面的绘画,这种绘塑结合的独特技法,将绘画的灵动与雕塑的立体完美融合,对古人的技艺真是叹为观止。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127窟的西魏《西方净土变》壁画,强调以极乐的西方净土为归宿,画面正中有一佛二菩萨在殿内进行说法,台基之下,两阙之间有12名舞乐伎组成的乐队正在表演。人物和建筑众多,构图严谨,气势宏伟,是北朝时期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大型经变画之一。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西魏的第127窟一佛二菩萨,是事先雕刻好后嵌入龛内的,可能来源于外地。主佛仪态雍容典雅,背光及头光分三层构图,中心为浮雕的莲花图案,其次是流畅的忍冬纹,枝蔓自由曲折,最外层浮雕12身伎乐飞天,细致精美。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感觉所有的精品都在北魏的第133窟,它是麦积山石窟中内部空间最大、内容最丰富、精品最多的一个重点洞窟。里面不仅有微笑的小沙弥,有释迦会子,还有18块北朝时期的精美造像碑。记住了这133的数字,以后有机会一定再去看看。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第133窟的影塑飞天 ,据说窟内墙壁上层贴有数十排、高不足十余厘米的“影塑”小佛像。这些小佛像由同一个模子模印出来,贴塑在墙壁上,裙裾飞扬。当时达到万余尊,因此133窟得名“万佛洞”。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1953年麦积山保护委员会编撰的麦积山石窟编号地图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展柜里的宋代泥塑残件非常精彩,这位老者的眼神和表情都令人过目不忘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手的力度充满了张力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泥塑造像残件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供养飞天,衣服和花瓣的配合有种旋转的感觉,颜色非常美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展厅最后还有三个复原窟,其中西魏第44窟,传说是根据西魏文帝皇后乙弗氏的形象所塑,被称为“东方美人”。乙佛氏皇后的故事有些悲凉,但一切都过去了,唯剩下那淡淡的微笑,唯美从容,留给世间安心与宽容。这组佛像堪称西魏具有代表性的典范之作,历经岁月洗礼仍留存着彩绘青绿斑驳的痕迹。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左右两个胁侍菩萨上身袒露,下着长裙,其中的裙角还有一块打了个节。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北周的第62窟复原窟,它是北周时期保存最完好且未经后世重修的洞窟。首先窟顶非常特别,为四角攒尖仿帐式,窟顶及四角设有半圆形仿木帐杆、帐楣、帐柱,三壁各开圆拱形浅龛,造像组合包含三佛六菩萨二弟子一力士。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菩萨的面容圆润,神情温和而专注,身材修长,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美。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西魏第123窟复原窟,是西魏造像保存最完整的窟之一,反应了当时秦州日常生活的服饰特点,正面右边是文殊菩萨坐像,还有弟子迦叶,左壁是维摩诘居士坐像。最外面还有二个童男和童女,小童女穿着可爱的背带裙,小男生是胡服毡帽。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北周的泥佛坐像,脸型方圆,着圆领通肩袈裟,布满阴刻纹的袈裟紧贴身躯,有曹衣出水之状。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北周的泥塑坐佛,面形方圆丰满,目光柔和亲切,是北周像隋朝过渡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造像。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这组是麦积山石窟最受人喜爱的雕塑之一:北魏的螺髻梵王与菩萨像,两人比肩而立,好似窃窃私语,再现了佛教艺术世俗化的生动瞬间。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策展人很有心,走到展厅最后有一尊卧佛,可以把旁边的凤梨放到佛像上,寓意着借花献佛。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原来这块匾额“是无等等”是挂在麦积山石窟“散花楼”上的,根据明末清初王了望晚年游历石窟所书而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无与伦比,不可超越的意思。
上海宝龙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
麦积山各种微笑的造像从云端走下,是包容的、亲近的、接纳的和慈悲的。这种微笑很有治愈性,让现代的我们可以反观内心去领悟去共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