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街市---登高四大道教名山之齐云山

标签:
旅游道教圣地休宁齐云山人少景美 |
分类: 绿色激情 |
农家乐的主人让我们早点起来,用小三轮车把我们送到了后山脚下,其实走过去也不过一刻钟吧。
刚到山脚下,一条小黄狗早就在那里等候了。估计是村里的狗,估计每天早晨也要爬山晨练,至此它就像一个小导游一样全程的陪我们爬上了山。可惜我翻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吃的,感觉真是对不住它。
后山上去,也许因为太早,一路都没有遇到人。独享这峰峦起伏的青山秀水,这样的登山真是爽极了。
导游小黄尽力尽职,看到我们没有跟上来,还会回头等我们。
慢慢爬上去,云雾开始缭绕起来。
太阳的霞光也在云雾中慢慢递增,把整个天空晕染成一片粉红色的画面。
齐云山的海拔只有585米,据说这是看到云海的最低海拔的山峰了。两山之间,云雾已经开始升腾。
终于看到一个房屋,从门里进去就该进入齐云山的主景区了。
齐云山古称“白岳”,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风景区,与黄山、九华山并称为中国皖南三大名山。山上还有一个不大的水塘,挺好,难怪当时方腊因着齐云山粮草丰盈,池塘满溢,而在此屯兵。
山上最高峰附近有一个方腊寨,据说很不错,我们时间不够,走的还是常规线路。
登山步道走了一截,竟然还有一个土坡,还真原生态。
小黄依旧不慌不忙的在前面带着路。
到了会仙楼,就要买门票了。
红色的崖壁就是丹霞地貌的显著特征。
五老峰是五座山峰参差为群,犹如五位道长仙人在拱揖参谒。
紫霄崖一带开始看到很多摩崖石刻,齐云山自晋朝至今千余年来,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李白、朱熹、唐寅、海瑞、徐霞客等慕名登山,他们寄情于峰岩之上,或赋诗题词,或树碑为记,留下了丰富的摩崖文化。
小门进去就是玉虚宫。
有500多年历史的玉虚宫是山上保留最完整的集徽州石雕艺术与建筑大成为一体的道教宫殿,供奉主管北方的神—真武大帝。,由“太乙真庆宫”、“五虚阙”、“治世仁威宫”三个石坊组成,由明朝养素道人汪泰元所筹建,耗时十年,筑工精巧,与天然峰岩浑然一体,是“天道自然”的最佳典范,多漂亮的一个道教建筑呢,很喜欢。
从玉虚宫旁边上去,感觉一线天的险峻。
山顶有一明代石刻“奇峰独拔”,据说是明代休宁县的一个知府所写。
登山这个小亭子,可以一览众山小了。
云海奔腾,梦里齐云。而待云雾散去,这里又可以看到不远处的月华街、香炉峰。
再看五老峰又是一个角度了。
重新回到玉虚宫门口,去看前面的月华街。
玉虚宫西侧的紫霄宫玄帝碑,碑高7.6米,宽1.4米,整座碑以一赑屃承托,在齐云山众碑中碑体最大,气势最为宏伟,因而被称为“齐云山碑中之王”,当然最这主要还因为在碑的一面刻着唐寅为玉虚宫落成而撰写的铭文。
玉虚宫门前的石刻
月华街,也叫做山上的街市,天黑的时候路过齐云山,远远的就看到月华街的灯光,仿若天上的街市般透亮。
月华街犹如一弯月牙,是齐云山的最有名的景点,街上常年住着几十户道士的后裔,宫观、道院、店铺鳞次栉比,香烟缭绕,钟声、鼓声、人声声声入耳。
月华街上可以住宿,国庆期间很多会玩的人就专门定在月华街留宿,隐匿在山中的街市里,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这里是月华街专门拍云海的地方。
感觉如今道教氛围已经不是很浓了,月华街更多的是一个避世休闲的好去处,当然在这里我们也开始感知到国庆不小的人流量。
山中的建筑就是这样上上下下,曲尽通幽。
有名的香炉峰,据说山式像香炉,顶上的亭子里也有一个铜铸的香炉。这个亭子是2013年新建的,据说原来的铁亭和铁炉还是朱元璋所赐,但1958年已经熔毁了。攀岩香炉峰可不简单,需要像壁虎一样沿着山脊爬行4米才能抓到锁链。
玄天太素宫位于月华街的中心点,按风水学说正应对“五水到堂一水出”的大吉。现在是齐云山最大的宫观,也是齐云山道教活动中心。里面进去看到的楼宇都是新近才修过的样子。
俯瞰月华街的山上街市。
我们的行程和常规线路自然是反向的,因为我们是后山上的啊。
象鼻岩,很形象吧。沿着象鼻岩的石阶下去就是真仙洞府。
真仙洞府是齐云山风景的精粹之一,这里的入仙洞、罗汉洞、老君洞、文昌洞、珠帘洞、玉虔宫等均凿于数百丈高的悬崖底部。崖顶无论晴雨,总有泉珠散落,形成薄薄水帘,世人称“珍珠帘”,十分好看。洞前还有一清碧池塘,隔池可见对面的香炉峰。
洞里的神仙均有神像,供奉香火,洞旁数百方古代碑碣、摩崖石刻依次排列,形成碑道长廊。
透过山上的缝隙看下山去,田地、桥梁清晰可见。
这一片就是我们住的南坑村,原来地里还排列了一个八卦,从旁边过的时候还真没发现,站在山上看才发现了。
寿字岩的寿字是清代慈禧太后的手笔,这个巨大的“寿”字,直径达到230厘米,摸一摸可以长寿呢。这个大字很独特,也是我十多年前第一次来齐云山所留下的不多记忆之一。
栖真岩是齐云山最早道士、唐朝的栖霞真人修行的地方,真的只剩下遗迹了。
齐云山女挑夫的故事,曾经上过很多报纸媒体,这位叫做汪美红的女挑夫是一位坚强的女性、可敬的挑夫、伟大的母亲,如今旅游公路开通了,挑夫已经慢慢不需要了,听说她已经开了一个茶亭。远远的看到一位挑担的大妈,不知道是否就是汪美红,远远的拍了一张。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就是齐云山的魅力。作为与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并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历史上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美誉,虽然山不高,名气也似乎没有另外三座道教名山大,但确实有其独特的风光值得一赏。
下到山下,就是横跨“横江”的登山的起点“登封桥”,徽州俗谚说:登封桥上望一眼,高瞻远瞩福不浅;登封桥上走一走,延年益寿九十九。
登封桥两岸青山秀水,一派皖南盛景。
早晨9点我们回到了温馨的南坑村农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