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启章的画

(2013-09-14 05:48:12)

 

揽闽西山水  绘客家风情

——游启章的艺术格调

 

 

    吴尔芬

 

    坦率地说,游启章起先并没有进入我的视野。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厦门文学》看到了他的几幅作品,为之一震.之后又在他的画室里见识了上百张的国画,更是惊叹不已。这些画面饱满、情感充沛的山水画,跟许多一线画家摆在一起也不逊色。游启章的山水画,基本避开名山大川,迥异于闭门造车的技术主义流行话语。一草一木总关情,一山一水通人性,那是对故乡汀州的眷恋,是对客家文化的诠释,是对儿童记忆的再现,是从心底流露出来的、有话要说的真正创新之作。这样的创作以笔墨为旗帜、以体验为根基,一笔一画都是画家的呼出。这样的创作是可靠的、真实的,也是大美不言的。

    我看画,从来都是就画论画的,不管他有多么光鲜的头衔,也不管他是多么卑微的出身。我以为,画家就是画画的,好比农民就是耕地的,作家就是写作的,画不好,画家头顶的光环就成了街头杂耍的小丑帽。我知道游启章1982年毕业于福建师大美术学院,主修中国画,师从杨启舆、翁振新等著名画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游启章的山水画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他对自然的崇尚,看出不断地探索如何在自己的绘画中呈现大自然最美的面貌。他的山水间总有一笔带过的草房或人物,富有人的气息,没有人迹也有人的情趣,那是画家心中的自然。

    从日常交往中可以看出,游启章是个乡情观念很重的人。作为一个客家子弟,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走遍了闽西的山山水水,闽西的山光水色已经融入到他的血液中,成为他生命的构成。无论是山水画还是花鸟画,都体现出画家对故土乡情的真挚热爱。

    这一条看上去老生常谈,其实至关重要。因为大部分山水画家要么画风景名胜,要么随意虚构。我想,画风景名胜是因为有大量的名画可资借鉴,随意虚构是因为画家情无所依——他不知道自己钟情的山水在哪里。而游启章不一样,他钟情的山水是确切的、真实的——闽西客家、汀江两岸。闽西的崇山峻岭,汀江的水缓湍急,客家的民俗风情,那些迷人的色彩在他的脑海中沉淀,幻化成流淌的水墨,形成他自己具有主观创造性的审美格调:远离喧嚣的尘市,以清凉邂逅久违的自然。

    国画创作之难,难在既要传承传统又要现代感觉,我以为,这个两难在游启章的笔下有效地解决了。游启章从“师造化”中追求人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物我化之而了无障碍,他的山水画完全是画家情操与人格精神的物化。他在写生中注重对自然的观察与表现,并加提炼和取舍,形成他山水创作的个人图式。使他的画有来自真山水的生动性,带有明显的闽西客家特色。技法表现上以水墨为主,辅以色彩,运用娴熟洒脱的传统笔墨功力,写景抒情。他以自己的人生暗合自然的意境符号,继承了传统文人绘画的特色,又溶入了时代的现实气息。

    游启章画山水、画花鸟,也画人物,保留一股艺术的激情与冲劲,他的创作是持续的、不间断的,始终在寻找最佳的表现手法。他的可贵之处在于,创作从内心的冲动出发,不以重复的熟练或单一的技巧谋利。我想,这是他没有过早介入书画市场的结果。在美术界,名气是一柄双刃剑,在让画家获利的同时,势必以经济的方式挟持画家朝着市场的需要重复。值得庆幸的是,游启章多年执着于自己的艺术追求,没有受到太多的市场干扰,这竟然也成就了他作为实力派画家的一种优势。

    中国传统文人画说到底是一种意趣绘画,意是意境,趣是趣味,意境的大小取决于画家对人生的感悟,趣味的高低取决于画家对自然的审美。经过三十几个春秋的磨砺,游启章的山水画无论在立意、笔墨还是构图上,都有了自己的独特之处。这很重要,因为这是画家安身立命的基石。

    问题是,艺术家的声名往往是身后的,他的追求必须贯穿终身,游启章能做到吗?值得警惕的是,有朝一日游启章声名鹊起,他的画被收藏、被哄抬,这个时候,他会不会为了钱大批量复制自己?还能不能像现在这样气定神闲地投入创作呢?当我问到这一点,游启章灿烂一笑,一扫大背头,回答得掷地有声:“不会!”

    我因时常写一点美术评论而关注一大批画家,但我忽略了游启章,为此,我感到深深的羞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