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段不容忘记的历史

(2013-05-29 16:23:47)
一段不容忘记的历史

           ——听吴尔芬《厦门大学在汀州》讲座随

 

    上周末,在厦门图书馆听了厦门作家协会副主席吴尔芬的讲座,题目是《乱世风华——厦门大学在汀州》。说到抗日战争期间,厦门大学搬到闽西长汀去,艰苦办学的历史故事,也说到这一段历史今天似乎已被人遗忘,连厦大的一些教授都不知道有这么一段历史,有的还质问作者“乱说”……

    容易“遗忘历史”,似乎是我们民族的“特征”。但“抗战时期”过去并不远哪,也忘了?对此,实在感到悲哀……

    汀州,是指“古汀州”而言,实际上就是指以前的“汀州府”所在地——长汀。汀州,宋以后即作为福建西北的一个“府”,明、清时期行政划分明确福建为“八府”(福、兴、漳、泉、延、建、邵、汀),前四个称为“下四府”,后四个称为“上四府”。闽北一带的老百姓过去叫福州、莆田(兴化)和闽南人为“下府佬”。汀州,指的是以长汀为首府的闽西“八县”(长汀、上杭、武平、永定、连城、宁化、清流、归化),都是客家县,这是指地域概念,还有文化概念,即讲“汀州话”(闽北和浙南一带称闽西客家话为“汀州话”)的就叫“汀州人”(还有其他文化属性)。当然,“汀州人”有一定的生活特性,如沙县一带的人,就说“汀州佬,吃多不吃少”(汀州人客气,不会在酒席上把菜吃光)等等。这里,“汀州人”指的是闽西客家人,范围比较广。“汀州府”,则多指长汀,有时候也把长汀叫做“汀州”。过去,乡下人去长汀叫“上州”(南山、河田一带)……那时候,厦门属于“泉州府”,连一个县也不是,归同安县管。龙岩不是府,也不是“客家”,现在有些领导,喜欢把龙岩称为闽西“客家首府”,实在是笑话。龙岩是“河洛人”,他们有“河洛文化”,“河洛文化”覆盖了闽南和广东的潮汕地区,也是很强势的文化。近几十年来,龙岩市的“河洛文化”被“客家文化”掩盖了,龙岩人其实是很不满意的。

    还是说“汀州”——长汀。

    长汀是闽西客家的首府,过去一直是闽西比较“大”的地方,商业繁荣,交通在当时是比较方便的(水路经上杭可以到广东潮州汕头;陆路北到赣州,南到龙岩,东到永安)人口比较多,城市规模比较像样,且有其独特的地方风格。上世纪三十年代,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来过这里,对这里赞不绝口。说是,中国有两个最美丽的县城,一个是湘西的凤凰,一个是闽西的长汀。

    长汀作为“府”的所在地,文化底蕴是比较深厚的。长汀的教育一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都还在闽西地区名列前茅。

    这就是为什么抗战时期,厦门大学不是搬到龙岩,而是搬到长汀去的原因。

    1929年到1934年,“红色苏维埃政权”设在江西瑞金的时候,长汀离瑞金只有四十多公里,又是红区最大、最繁荣的地方,所以被称为“红色小上海”,长汀的确也为红色政权作出了贡献和牺牲,这段历史,已被宣传了六十多年。

    但抗日战争时期,长汀被作为福建的“大后方”,为挽救民族危亡作出了很大贡献,却很少被提及。厦门大学曾经搬到长汀,在这里整整七年,都被忘却了,甚至到了厦大教授都不懂得这段历史……实在是悲哀,极大的悲哀!

    厦门大学在长汀,给长汀和长汀人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我在长汀一中读书时,很多老师就是厦门大学毕业的或在厦门大学听过课的。长汀的“文化品牌”,在上世纪三十——五十年代,由于厦门大学增色不少。

    我的一位老师(准确的说,是“师傅”)就是1949年毕业于厦大土木工程系的,他上大学时候就是到长汀去读第一年的,抗战胜利以后,随学校搬回了厦门。2009年,85岁的他,到厦门来参加毕业60周年校庆。他还忘不了艰难跋涉,从福州到长汀的上学历程。

    至于,厦大的艰苦办学,厦大当时的成就。吴尔芬在他的讲座和文章中都讲了,我不想再重复了。

    长汀在抗战期间,还有盟军在长汀,以及长汀机场对于盟军对日作战的作用。吴尔芬也讲到了,我也不想再重复了。

    有人不知道长汀曾经有过机场,这是因为1955年建的连城机场后来取代了长汀机场。因为,朝鲜战争结束以后,大量的“米格”飞机转移到东南沿海来,长汀机场已不适应喷气式飞机的起落,只有改到地形更为开阔的连城了。长汀机场的位置就在现在的腾飞工业园区,我小时候去过那个地方,觉得那里很大很大。长汀机场是抗战时期动员了数千闽西民工,完全用人工修建起来的,如果认真去挖掘,也有说不完的故事。

    ……

    拉拉杂杂补充了一些废话。

    我其实想说的只有一点:抗日战争是民族救亡战争,这一段历史实在不应该忘记!厦门大学因为“抗战”搬到偏僻的山区,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又怎么可以忘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范永华老师
后一篇:游启章的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