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小说到剧本

(2010-04-21 00:41:04)
标签:

杂谈

  从小说到剧本

 

  吴尔芬

 

  许多小说家在自己的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后,抱怨编剧没有尊重原著。其实上,小说和剧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学文本。小说的成功因素很多,细腻的语言、独特的文字、哲学的思考、终极的关怀,以及大量的情感描写、丰富的细节、形形色色的比喻和象征,都有可能是小说成功的原因。但影视公司看中小说的,永远只有两点:人物和故事。编剧以此为出发点,创作出有别于原作的、符合影视所有要求的剧本。

  因此,在如何对待影视改编的问题上,小说家呈现出四种态度:一种是只卖改编权,自己并不动手改编,比如池莉、方方;第二种是自己动手改编自己的小说,比如麦家、石钟山;第三种是又写剧本又写小说,比如北村和我;第四种是改行写剧本,再也不写小说,比如朱苏进、江奇涛、路远。说“三流小说家才写剧本”,或者说“小说写不下去的作家才写剧本”是没有根据的。在我的小说中,有一类是从构思开始就冲着电视剧去的,比如《雕版》、《瓷魂》、《过台湾》;有一类是不可能改成电视剧的,属于纯粹的小说,比如《九号房》、《姐妹》和最近上市的《人皮鼓》。

  据我个人不确切的了解,全国每年近万部的长篇小说产量中,有约五百部可以卖出改编权。福建作家作品最有影响的改编是杨金远的《官司》改编成《集结号》(导演冯小刚),北村的《周鱼的喊叫》改编成《周鱼的火车》(导演孙周),卖改编权最多的是杨少衡,他的第一篇小说《亲家》就被拍成同名电影(导演杨子清),还获得一个什么奖。厦门卖出改编权的小说有:夏炜的《铁观音》(改编成《铁观音传奇》)、须一瓜的《淡绿色的月亮》、高渔的《锁侠》,高和卖了两本,一本《接待处处长》,还有一本叫什么,其中一本自己写剧本。王莹的《鼓浪烟云》,丽晴的《南下干部》,凤凰花的《剩女单身日记》都有制片人或导演去谈,结果怎么样我不太清楚。阎欣宁应该有卖过改编权或写过剧本,但他神神叨叨的不肯说。我的《雕版》卖过两次,七八年了还处于打造剧本阶段,编剧也不是我。

  如果有人找你买小说的影视改编权,有几条意见我要提醒同行,第一就是前面说的,别指望编剧“尊重原著”,我们卖的只是一块花布,怎么裁剪那是人家的事,更何况你那个也不是什么名著;第二是不要期望太高,一个剧组用于打造剧本的费用通常不超过5%(好莱坞可以达到10%),支付改编费的钱非常有限,能有一二十万拿到手就算了;第三是不要高兴得太早,卖出去不一定能改编,改编了不一定能拍(有的公司买小说不是为了拍,而是为了占有某一类题材),拍了不一定能播,播了不一定有影响。再说了,就算有影响跟原著作者也没什么关系,观众记住的是演员和导演。编剧都属于幕后工作者,你一个原著作者算什么东东?

  (本文为4月18日在文学沙龙上的发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