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弓的批评

(2010-01-03 22:57:46)
标签:

杂谈

无名小辈说;让文学离名利场远一些------兼谈吴尔芬及(2010-01-03 11:06:34)
杂谈  分类:文学评论

    无名小辈就是我,一个从山村小镇跑到省城福州的农民工;也许你会认为,文学与名利场,那是搞文学艺术研究的人关注的课题,与一个农民有何关系?大有多管闲事之举?其实不然,因为我认识那个叫吴尔芬的作家,且拜读过他的部份小说,我同他还有一点私交,既然有话要说,不说不快,不熟习的人又不敢乱套,只好委屈吴尔芬,通过他及他创作的小说结合起来表达我的一些观点;

     吴尔芬是连城人,我也是连城人,我们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认识了;因为,在连城那个偏远而又贪穷的小县城,居然还有一批身在山沟无人问津的文学创作者及业余文学爱好者,这些人因为有了某种意义上的共同语言,自然就凑在一起,比如;当代文学评论家傅翔,诗人.小说家林斌,小说家吴尔芬,散文家黄征辉.马卡丹.杨天松等等,他们卓有成效的创作,让他们走出大山,到更广阔的天地施展才华,且都有不俗的成就,唯有我这个功底不深的,虽然也不愿落后,出来闯荡江湖,至今仍一事无成,以至于吴尔芬在其出版长篇小说《雕版》时,我竟然也去凑热闹,写了一篇评论,发表在《福建文学》上,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吴尔芬在他书的活页上,打印上诸如北村.傅翔.谢有顺.朱必圣等名人的短评,并署上他们的大名,唯独一段我写的评论,却署上《福建文学》,我不知道吴尔芳的用意何在?也许我不出名?也许《福建文学》更具代表性?这些对我而言一点都不重要,但他的初衷大有名利之疑?一部小说的好坏,不是靠几个名人发几篇文章,说上几句好话,就会变成经典之作?他的长篇小说《雕版》,描述一个雕版世家的兴衰荣辱,具有史诗般的内涵,整部小说的故事可谓跌悬起伏.扣人心弦,这要归功于吴尔芬是一个编故事的高手,他随口道来,就是一个叫人捧腹大笑的故事,有几份滑稽,更潜藏一种智囊,但他完全可以把我的那段评论,作为读者来信也无偿不可,因为,《福建文学》只是一本发表作品的文学杂志,没有作者投稿,哪里来的评论?

    大概是二年前,我到厦门去找吴尔芬,他拿一本刊有他最新发表的另一部长篇小说《九号房》,叫我读完发表一些意见?因忙于生汁,一直没时间写;最近,开通了个人博客,我这个农民工也赶一次时髦,就得往上面放一点东西,就想起这件事,不如借这个机会,把拖了二年的话说出来,也算是有个交待,勿怪我直言,吴尔芬所谓犯罪题材小说《九号房》,除了有一个看似精彩的故事,也有一大群错综复杂的人物,但故事之外,那些人物身上很难找到稍有文学内剑价值的东西,最多只能算是一部通俗小说,既俗气,又平淡,与其早期创作的小说对比,大为逊色,或许我这个高中毕业生,见识浅,看不懂吴尔芬的小说,因为有一大群研究生.博士.大学教授们,发表了许多高谈阔论,高度评价吴尔芬,怎么有创新?怎么有突破?但我这个无名小辈,却对这种太过名利性的创作不屑一顾,其实,我拿吴尔芬为例,不是单纯地去否定他,吴尔芬在小说创作中的语言表述还是很有特色的,他操纵文字的功底非同寻常,这在他的小说中可见一斑;纵观当代中国文坛,每年发表多少小说?又有多少人在那里人云亦云?一片热闹景象的背后,有多少名利在作怪?或者大千世界,论何事物都有他存在的理由,文学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也不例外?因为名和利是一对孽生兄弟,出了名,必有利;那么,当代有多少纯文学作品?《古船》.《废都》.《白鹿原》.《青春之歌》.《家.春.秋》.《阿Q正传》.--------这些小说作品影响了多少当代人?可惜越来越多的作家,追逐名利,放弃纯文学的创作,人类精神食粮的仓库越来越空荡,文学创作呈现出苍白.泛滥,这就是商品经济带来的必然产物?不得不让毎一位当代作家去深思.反省;让文学远离功利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一张老照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