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的力量(一)

(2007-10-22 23:17:30)
 

(散文)

爱的力量(一)

──分享林肯

 

吴尔芬

 

    到过美国南达科他州的人,都知道该州的黑山地区有一个国家公园,园内有一座六千英尺高的山峰,山峰上有一巨大的石雕群像,刻的是华盛顿、林肯、杰斐逊和罗斯福四位已故总统的头像,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美国国家纪念碑”。林肯像完成于1937年,由著名的雕刻家格曾·博格纳姆负责这项工作。他认为,林肯为统一联邦、解放受压迫者作出了贡献,林肯的名字与“解放黑奴”成了同义词。所以,博格纳姆让林肯的后脑与山石相连、与大地相连,只突出林肯的肖像特征:紧锁的双眉和留着小胡子的下巴。

    1962年,美国一批权威历史学家,投票排列美国所有总统的名次。他们将所有总统分为五类:伟大的总统;接近伟大的总统;一般水平的总统;低水平的总统;失败的总统。在当时业已出现的31位总统中,有五人荣幸地被列入伟大的行列,他们是:林肯、华盛顿、富兰克林·罗斯福、威尔逊、杰斐逊。

    名列榜首的不是美国的开国之父华盛顿,而是解放黑奴、统一联邦的林肯。他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遇刺的总统。成为总统,本身就是人生的辉煌,而在他执政后整整一百年,还能被一群挑剔的历史学家推崇到伟大之首,我们就很有必要来分享他人性的光辉:爱的力量。

    1816年秋天,亚伯拉罕·林肯七岁,他的父亲汤姆·林肯,这位靠打工或猎鹿为生的粗汉,把唯一的家产──肯塔基农场换了四百加仑左右的威士忌,举家迁往印第安那州的荒凉林野。他们住的屋子除了三面墙,只有圆柱加灌木搭成的屋顶,没有地板,更谈不上门和窗,甚至有一面完全敞开,任由风雪与冰霜吹打进来。林肯姊弟和他们的母亲,小狗那样蜷缩在棚屋一角泥地上的树叶和熊皮堆之间。他们靠坚果度日,运气好才能吃上汤姆·林肯的野生猎物。然而,这样的日子也不能长久,两年后的秋天,可怕的怪病“牛乳症”传到了印第安那州的鹿角山谷。林肯的母亲,这位年仅35岁的善良女人为了照料染病的邻居,突然患病。临终前,她招手叫亚伯拉罕姊弟到身边来,求儿女们要敬畏上帝,铭记她平日的教导,彼此切实相爱。

    遗憾的是她不能预知未来,亲眼看到感恩的民众,在她生下林肯的地点所修建的大理石圣堂。

    又是一个秋天,一位在森林中漂泊的教师沿着溪流来到这片垦殖地,设立私塾。林肯姊弟每天都要走四哩的林间小道,去新老师阿策尔·朵西的私塾里求学,林肯开始吃力地辨认字母,这一年,他15岁。阅读的教材以圣经章节为主,用华盛顿和杰佛逊的笔迹做为练字范本。

    母亲教导林肯要敬畏上帝,而上帝的话就在圣经里,因为圣经是上帝的呼出。正是圣经培养了林肯的爱心。他和朋友们常一起去抓甲鱼,伙伴们抓到后,就把燃烧的煤炭撂在甲鱼的背上,以此取乐。林肯请求他们别这样做,并赤着脚把煤炭踢开。他的第一篇作文就是为动物请命而做。

    二十几年间,阅读始终是林肯生命中最热爱的事情之一,对知识的热爱,对学问的渴求,改变了他的人生:开阔了视野,树立了理想。继母为他们带来了五册藏书:《圣经》、《伊索寓言》、《鲁宾逊漂流记》、《天路历程》以及《水手辛巴拉》。小林肯如获至宝,他把圣经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反复祷读。圣经不但给林肯坚定的信仰,还深深影响了他的思维方式、言谈和文风。当林肯尝试着阅读“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时,领悟到若没有圣经,便不可能有这两个重要文献的产生。那时,他也没有意识到这两个文献能保证美国一百年的繁荣与和平。

 

    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光辉》一书中说,假如林肯娶的是安妮·鲁勒吉,他很可能会幸福一生,却不会当总统。他不论思想和行动都慢吞吞的,而安妮也不是那种会逼他拚命争取功名的女人。反之,玛丽·陶德一心想住进白宫,刚嫁给林肯没多久,就撺掇他争取自由党的国会议员候选人提名。

    我们还要说,假如不是玛丽·陶德把“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全人类怀着慈悲”的林肯逼上总统的宝座,美国的黑人解放或许要推迟数百年,说不准美国早就南北分裂。只能说这是上帝的美意,上帝对黑人的慈爱在林肯的身上彰显出来,而上帝给林肯的担子是他所能负担的。

    玛丽有一种高傲的风采,自以为比别人优秀,坚信会嫁给日后要当美国总统的人,并且公然夸口。当别人问她打算嫁给谁时,玛丽总是回答:嫁给最有希望当总统的人。算她找对了地方,全世界没有比伊利诺州的春田镇更能实现她的愿望。当时,春田镇只是个没有电灯和人行道的脏兮兮的边疆小村,腐化的粪便搞得臭气薰天。镇上的一千五百名居民除了闲逛的牛群和泥坑中打滚的猪只,见不到什么大人物。可是,1860年的两名总统候选人,1839年都住在春田镇:一是代表民主党北派的史蒂芬·A·道格拉斯,一是代表共和党的亚伯拉罕·林肯。我们可以理解成是历史的巧合。

    道格拉斯时年26岁,拥有“小巨人”的绰号,已当上国务卿。再来看看林肯,无非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律师,借住在史匹德店铺楼上的阁楼里,连伙食费都几乎付不出。道格拉斯,这位美国政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还有一副低沉的金嗓子,留着波浪状的西装头,华尔滋舞跳得棒极了。另有一位脸黄肌瘦的丑男人佝偻着背,一只裤管塞进马靴里,另一只则垂在外面沾泥尘,眼睛布满忧郁,这就是林肯。如果说玛丽会选择林肯,那就太低估她的智商了,瞧,她正对着镜子自言自语:“玛丽·陶德·道格拉斯”,叫得又顺口又好听。

    一次偶然的事变使道格拉斯与玛丽发生了口角,盛怒之下的玛丽转而告诉林肯:你是个大演说家,终有一天要登上总统的宝座,我以你为荣。

    月光下,林肯俯视身旁的美女,玛丽的态度已表白了。他于是伸手抱住她,并亲吻。

    订婚不久,玛丽就对林肯的衣着不满,觉得林肯夏天不穿外套、不戴硬领,甚至削一根木钉替代扣子的粗犷作风让她脸上无光。她从不考虑自己不留情面的指责会不会令林肯难堪,她的自以为是和喜怒无常的态度更使林肯如坐针毯。经过一段时间的吹毛求疵、争吵不休,林肯总算看出他和玛丽在各方面的背道而驰:教育程度、家庭出身以及对事情见解的完全不同。林肯认识到,除非解除婚约,否则婚姻一定很悲惨。

    林肯也逃过一次婚,但失败了。最后,林肯为了顾全道义,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勉强向玛丽求婚。以现在的眼光看,一个吻确实算不了什么,但林肯耿耿于怀,因为他答应过会娶她,他要遵守自己的诺言。面对道义与幸福的冲突,林肯选择了前者,也就是说,他选择了一场噩梦,选择了折磨与牺牲,彻底放弃家庭的幸福与安宁。

    前面说了,春田镇不过是个小村子,但是玛丽还是买了一辆马车,并以每个下午25分钱的价格雇了邻家少年为她驾车,因为她要拜访朋友。她姊姊住的是一幢两层的洋房,所以她指着刚买的只有一层半的新房对林肯说:住一层半房子的人不会有什么大成就。她买过一瓶又一瓶的香水,开封试用之后,再退回去,借口说东西不好。她觉得送货商的斤两不足,于是上门尖声大骂。林肯订了一份《春田共和主义者》的小报,当第一张报纸送进家门时,她斥骂林肯竟敢浪费钱订一份没有价值的废纸,并写了一封措词无礼的信给主编,要求中止订阅。玛丽骂走一大串的仆人,她们纷纷向同业们示警,林肯家很快就上了女佣们“拒绝受雇”的黑名单。其中有一位女佣的叔叔冲进林肯的办公室,要他叫玛丽道歉。林肯听完他的控诉,凄凉地说:

    我听到这件事很遗憾。不过,坦白说,15年来我日日忍受这一切,难道你就不能忍耐几分钟吗?

    女佣玛丽亚坚韧不拔地干了两年居然没走,邻居都很惊讶。原因在于:林肯答应,若她肯担待玛丽的痛骂,每周暗中多付给她一块钱。还经常趁没人在场时安慰她。后来玛丽亚嫁人了,她丈夫在格兰特手下当兵,李将军投降后,玛丽亚赶到华盛顿去申请丈夫的退役令。林肯见了她很高兴,坐下来跟她叙旧,送她一篮水果和一些钱,叫她第二天再来,以便发给她一张各战线的通行证。可是第二天她没去,因为那天晚上林肯就被暗杀了。

    在春田的日子里,假如谁在深更半夜看到一个高个子脑袋垂在胸前,穿过人烟稀少的街道,孤独地徘徊,那无疑是林肯先生。有时候他说,我讨厌回家,朋友们就会带他回去过夜。

    关于林肯悲剧性的家庭生活,荷恩敦的《林肯传》有详细的记载。

林肯以基督般的耐心,忍受了这一切。

选自吴尔芬散文集《对影成三人》(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分家
后一篇:爱的力量(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