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探清水河》

(2018-11-21 19:23:56)
标签:

探清水河

李家瑞

北平俗曲略

乔天一

汪大昌

分类: 坐拥书城信手翻
      近期得书数种,有李家瑞先生《北平俗曲略》(北京出版社,2018)、《北平岁时徵》(北京出版社,2018)。《北平岁时徵》的插图安排甚多,俱见巧思。两书责编都是乔天一,应该表扬一下。
      《北平俗曲略》有一节《窑调》,录当时通行的《探清水河》歌词,键录如下:桃叶尖上尖,柳叶青满天,在其位的明公,细听我来言:此事出在京西蓝甸厂。蓝甸厂火器营,住着一个长青万字松老三,两口子卖大烟,一辈子无儿,所生一个女婵娟。女儿年长一十六岁,起了个乳名,荷花万字叫大莲,俊俏好容颜。二老爹娘去逛庙,抛下奴家把家看。眼看黑了天,太阳落西山,奴好比一朵鲜花无人采,琵琶断弦无人弹。奴好比貂蝉思吕布,又好比婆惜想张三。六儿好比花蝴蝶,飞过去飞过来把奴家来缠。一更鼓里天,大莲泪涟涟,埋怨二老好抽鸦片烟,耽误小奴婚姻事,不与奴家配姻缘。二更鼓儿冬,外旁嗽一声,要命鬼的六哥哥,来到我家中,恐怕爹娘知道了,二老知道定打不能容。三更鼓儿发,小六把墙扒。惊动了上房女姣娃,急忙开开门两扇,伸手拉进小冤家。四更鼓儿忙,二人上牙床,一夜晚景大概入睡乡,露水夫妻不久长。五更天快亮,二老知其情,无廉耻的丫头败坏我门庭,今天非要你的命,你要想活万也万不能。逼的无话说,荷花万字跳了河。双三道儿闻听一心要探清水河,手拿纸钱河边烧,叫一声干妹妹等等我。再把小六明,逃走回家中,跑回家去坐卧不安宁,茶不喝来饭不用,心中好似滚油烹,忽笑忽悲痛,好像中了疯,丢魂失魄迷迷又瞪瞪。情人投河因为我,不由两眼泪盈盈。冥衣铺内行,烧活说分明,一楼二库两对女童,老妈厨子糊一对,余外再糊加细八抬轿一乘。河边走一程,答报恩爱情,银锭烧纸前走祭亡灵。用手划开千张纸,双膝跪在地流平,点着千张纸,不住冒火星,三跪九叩又把礼来行。口中不住情人叫,好似晚辈祭奠先灵。祭完回家中,不住暗伤情。单思病儿得的也不轻,躺在炕上净喘气,虽然没死皮也脱一层。
      词句与今日流行版本有差异。
      日前有天津某大学教授发文批评此曲为“窑调”,引起大众惊诧,以为教授年岁不高何以如此渊博精通旧时妓院窑子的风俗习惯?
      读过此书,可知教授这结论的依据主要就是这本《北平俗曲略》了。
      《俗曲略》说:往时北平的下等妓院,没有正式的房屋,大都用土砖茅草,随便搭成,所以称“窑”称“窝”。此中所唱的调子,即称“窑调”,其词句多半是临时凑成。如女的唱有情的词句,则男的亦答之以有情的词句;若女的唱无情的,或谩骂的,则男的亦必还之以更无情,更谩骂。如此一对一答,必至酿成殴斗而后已,所以屡被官方严厉禁止。然后现在四圣庙、后营、黄花苑等处的下等妓院,还有唱这种调子的。(第131页)
      按说这种地方唱的曲子多为流行歌曲或戏曲,比如京剧流行就唱京剧,昆曲叫座就唱昆曲,梆子时兴就唱梆子,歌曲或小调当红就唱歌曲小调,并非演出带创作,或者有演出专利。天津教授虽然言之有据,未免拘泥,当然教授的意思是借贬低《探清水河》来批判德云社低俗。从“在其位的明公,细听我来言”句来看,已经不是窑调的风格,应该是演唱的路数,说明此曲在社会上的演出或流行。“奴好比貂蝉思吕布,又好比婆惜想张三。”这句确实不太正经,尤其是“婆惜想张三”,不是用在良家妇女身上的词。
      《探清水河》这样的小曲,过去在华北东北等地甚为流行,一些老电影、小说里里往往有唱“提起松(宋)老三”的,大概都是狗腿子之类,当然也说明作者群对旧时生活缺乏了解,互相抄袭。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当年在延庆插队时,知青也唱这玩意儿。我们村如治宇(只敢写治宇,因为他去加拿大了,嘿嘿)等都会唱,不过大家唱的也不太一样,我听过好几次,好像没有完整听过谁唱过完整版,也许是歌曲太长了,记不全,或者大家都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吧。提起此事只是为了说明此种小调即便在文**革*十年间,依旧流行过。
      还有一件事值得一说,我听过的版本里,大家都唱“更(jing)”而不读“更(geng)”。比如“一更(jing)”“二更(jing)”“三更(jing)”“四更(jing)”“五更(jing)”,不会说“二更(geng)”“三更(geng)”。
老电影《地雷战》里,各庄的民兵区小队八路军埋伏在黄村据点周围,有一人问大概后半夜了吧?那个会摆弄义和团时留下的土炮的大叔说:“三更(jing)天了”。
      在语言学上,管这叫“文白异读”(参见汪大昌先生《京腔京韵——北京话例说》,第71页,商务印书馆,2016。),文读geng,白读jing。如“三更半夜”。这和如今晚儿郭德纲张云雷们的唱法是不一样的。
      张云雷们演绎《探清水河》,已经有意删去了一些内容,为河蟹社会做出贡献了(吼吼)。有兴趣的上网搜一下即可知。天津教授提醒大家注意那些删去的词,教授就是教授,诛心之论,不明觉厉。其实一些有名的红歌,比如什么什么**红,在陕北民间流传时,什么词都有。大家可以去网上查“酸曲”之类词条,评论家还有赞为原生态的民间文学的呢,都是一个路数。不然什么叫“其余十段歌词从略”呢?民间小调,有点俗是难免的,不必上纲上线。

      (好久以前写的博客,一直没有发出,今日电脑受损,文件丢失,这一段还有印象,贴出个梗概,留着以后抬杠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