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儿所在的城市疫情严重、我很焦虑,热情奔放的梅邀请敏感的我加一个微信群,名为“亲友团”。我加入后,每时每刻都盼望着群里蹦出来好消息,然而事与愿违!
群里蹦出一条没有东西吃的短信,我想拍拍那不认识的人儿,却觉得手里一点力气也没有。而梅很客观说:“你可以打求助电话,先感谢他们的辛苦,然后说出自己具体的问题。”过了一天,那人的问题解决了。当然,梅也会转发让人很生气的信息,连她都生气了,我的糟糕情绪何以安放?
在单位自己也算是老同志了,很多棘手的工作等着我拿方案,玉爸在外地工作难得回家,得顾好自己呀!
幸而关注了心理学博士李松蔚的公众号,李博士更新了一篇文章《留给自己的一分钟》,很是治愈我。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话:
以抑郁的、不怀希望的状态撑过一天,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划分一段时间,跟糟心的外界保持距离,别操心看不清的未来,别一直盯着层出不穷的坏消息。这段时间的主要任务就是照顾自己。如果有一小时,就用它看一本书;有二十分钟,就用来跟身边的人聊一聊;如果只有几分钟,就听一段音乐。哪怕一分钟,也可以做几次深呼吸。但一分钟不要再少了。无论多绝望,都要让自己跳出来一分钟,再去面对糟糕的现实。在这一分钟里我们就可以松一口气,可以没心没肺地、彻头彻尾地关照自己。世界不重要,我们才是更重要的。
这句话鼓励着一贯随叫随到的我,去尝试着拒绝了上司的加班要求,幸而上司没有勉强我。我带上可爱的小侄儿,走进阳光下的鲜花里。小侄儿采摘了一捧葛花,装进太阳帽里。一扭头,看到同事一家人,儿子、妈妈、爸爸都是都是我的同事,爸爸曾是单位的骨干,一场大病夺去了爸爸的灿烂笑容,妈妈的荣光焕发。而此刻,儿子抱着三个月大的小婴儿,妈妈追着逗小婴儿,爸爸跟在后面笑;三个人都沉浸在幸福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我、我悄悄地捕捉了这个幸福画面,迅速地、默默地从他们身边走过,带着侄子回家。
回到家,我精心地做了个鸡蛋炒葛花、腊肉炒芹菜。吃好后把侄子送回家,写下这段文字,困意袭来,前两天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今晚能补补觉,那就不枉把偷得一日清闲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