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糖色变”需有度

标签:
糖尿病肥胖升糖指数健康营养 |
分类: 爱营养 |
前些天去同学家做客,想想他家中父母都在,不能空手去。于是买了一些苹果和一箱酸奶带上,聊表心意。但到了他家,我把东西交到同学手里时才被告知,他父亲有糖尿病,平时饮食十分小心谨慎,几乎连主食都要快戒掉了,看到甜食就像看到毒药一样……这并不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情形,于是答应同学帮助他父亲调整饮食结构,改变这种不正确的饮食观念。
“糖”是生命活动的必须营养素
糖在广义上是一类物质,称为碳水化合物,相对于其他营养素,是人体的主要功能物质。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约有70%来源于糖类。同时糖类还是大脑细胞的唯一功能物质。同时,糖类物质还是我们机体组成的原材料,神经、骨骼、肌肉等组织都需要糖类物质的参与合成。此外,糖类物质还有生物信号传导、节约蛋白质以及增强肠道功能等作用。
盲目拒糖后果严重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异常造成的血糖过高而引起身体不适。而血糖即血液中的糖,绝大多数都为葡萄糖。也就是说如果血液中的葡萄糖的含量居高不下,就会产生高血糖症状。所以,其实我们只要控制住血液中的葡萄糖的含量恰当就好。所以平时医生叮嘱糖尿病人少吃甜食、控制饮食等,都是基于这个原因。但需要指明的一点是,血糖的恰当含量,绝对不是让其为“零”。血糖过高,容易出现糖尿病的症状,而血糖过低,同样会产生不适的低血糖症状。因为血糖对于人体来讲,就好像是汽车的汽油,主要是功能就是为人体的生理代谢和机体活动提供必要的能量。所以血液中一定含量的血糖是必须保证的。所以糖尿病人盲目的避免糖类的摄入的行为是不合理的。
同样,减肥人群也不能盲目的拒绝糖的摄入。如果像部分糖尿病患者或减肥者一样,盲目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极有可能造成营养不良。首先,脂肪的分解代谢需要碳水化合物,如果碳水化合物不足,就可能造成分解不彻底,而造成酮症。其次,由于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很有可能造成蛋白质大量摄入,会造成肾脏负担,引起肾脏的损伤。所以“饥饿减肥法”、以菜代主食等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一旦造成身体的损伤,影响是持续的。
做讲原则的吃货
“糖吃多了就会得糖尿病”、“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会长成肥肉”等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饮食观念,使得很多糖尿病人和减肥人群面对“糖”都毫不讲道理的一盖否认,殊不知控糖需有度。
首先,从思想上要规范饮食观念,多涉猎真实可靠的营养知识,让我们的饮食观念都能有根据。作为糖尿病人和减肥人群,同样可以做一个吃货,不过要做讲原则的吃货,而且要有毅力和自控力。
其次,要明白糖的分类和其对糖尿病的影响。糖类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日常生活中常说的糖,一般指的是单糖或双糖。而单糖中果糖相对于葡萄糖对血糖的影响要小很多,双糖中的蔗糖、乳糖相对于麦芽糖对血糖的影响要小,而多糖水解由于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对血糖影响比较迟缓。因此只要我们了解食物中糖对血糖的影响,就能知道哪种食物要少吃,甚至不吃。这里给大家两个参考指标:GI、GL。
GI,反映食物引起人体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标,是人体进食后,机体血糖生成的应答状况。譬如,葡萄糖的GI是100,砂糖是75,乳糖是50,果糖是20。0-55为低GI值,表明对于血糖影响较小。
GL是测量由一定量的食物所产生的血糖反应和胰岛素需求的程度。反映了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对血糖的影响。0-10为低GL值,表明对于血糖影响较小。
最后,对于减肥人群来讲,不得不提起一类不被消化吸收的“糖”——膳食纤维。膳食纤维不仅可以增强饱腹感,减少进食量,不溶性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辅助排便。我们知道,喝酸奶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可以通过影响肠道菌群来改善肠道功能,也有利于体重的控制和减轻。而可溶性的膳食纤维恰恰是肠道有益菌的食物。所以对于肥胖人群不仅要适量用酸奶补充肠道有益菌,还要适量进食含这种“糖”的食物。
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糖尿病病友或减肥人群,都应该遵循“膳食平衡”的原则来指导自己的饮食。在此基础之上,再去讲原则、适度的控制饮食,而非盲目拒绝。在我和同学的父亲交流结束后,老人对营养知识的更加关注,也更注重科学性,改善了饮食观念和习惯,树立了自己科学的饮食原则。希望更多的惧“糖”者,都能做一个讲原则的吃货,丰富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