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是一个颜色很正的地方,也许整个西藏都是如此。这个城市里没有桃红、没有艳粉,没有葱心儿绿,没有屎壳黄(每当我看到派力奥的那款屎壳黄的车,呕……为什么他们还把这款车作为派力奥的主打呢?)
象锅盖一样扣在头顶上的瓦蓝瓦蓝的天空,从前我见过;远远端详着尘世的纯白得宛若处子的雪山,姐姐我也去过;当然,还有僧人们深红的僧袍和人们黑珍珠一样的眸子,杂志、影片早已经把这些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但是,但是,但是——
如果你没去过拉萨,没有到过大昭寺,没有在秋天的下午在大昭寺的屋顶上心无旁骛地坐着,你就不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金色!
我将照相机的镜头无数次地对准金顶,但是没有一张能够还原这种圣洁的、傲慢的、耀眼却不刺眼的金色,金顶上一片一片的刷着金粉的瓦,就这么承接着太阳的光辉,默默的、静静的,没有一丝一毫的躲闪和跳跃。如此沉静的一片金色,扫得我心里一片空白。一位中年僧人和我同坐在一张长凳的两头,我们互相点了点头,不想说话,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
大昭寺的殿堂和屋顶是两个世界,截然不同,却相辅相成。如果让我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在大昭寺的那个下午,唯一贴切的只有“干净”两个字。
干净——理想的人间。
编后:
本来就想写一篇小文,结果罗罗嗦嗦写了这么多,且一如既往的虎头蛇尾。本来大昭寺就是一个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地方,更何况我的语言本来就匮乏。想记住的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八角街磕长头的小姑娘,在我拍完照后问我要钱,眼神依然纯洁;比如辩经的僧人们,热闹非凡地用藏语讨论着东方的哲学;比如跟着祖母来朝拜的小姑娘,听着上百名僧人念经的嗡嗡声中,在祖母背上咯咯直乐;比如这些,比如那些……
累了,先写到这儿,睡。
前一篇:拉萨传说(4)--大昭寺
后一篇:3月9日 我的厦门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