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号,飞机抵达北京的时候,已是华灯初上。坐着出租车回家,突然感觉身心皆疲。二十几个小时前,我作为现场唯一的一个记者,亲眼目睹了刘国梁宣布对爱将陈玘的处罚,亲耳听到眼睛肿肿的陈玘念自己的检讨书,亲手把这一切从厦门传送到每一位关心中国乒乓球队的球迷们面前。我想,这一刻是陈玘的历史,同时也成为了我的历史。
先来看看时间表吧:
——3月5日,陈玘在亚洲杯决赛上输了队友王皓,连续在国内外赛场上的四个第二让22岁的陈玘暴跳如雷,摔拍子、踢挡板……用一个词来形容当时的陈玘:失控!这一天,也是中国乒乓球男队出发前往厦门,进行备战第48届世乒赛团体赛封闭训练的日子;
——3月6日,网络体育的乒乓球版面基本上都被“陈玘大闹日本赛场”这样的标题覆盖,国内很多媒体也刊登了“刘国梁对此表示震怒”的文章。
这一天的晚上,陈玘从神户回到厦门,当晚,教练组对当时的情况进行了细致的了解。
——3月7日晚,中国乒乓球队男队教练组对给予陈玘的处罚进行了讨论;
——3月8日,陈玘的处罚决定上报到总局;
——3月9日上午10点半钟,我们接到领队黄飚的电话:你赶快坐飞机来厦门吧,今天下午队里将宣布对陈玘的处罚决定。
此时,最近一班从北京飞往厦门的飞机是12:15分国航CA1833航班。
公平地说,从时间表上来看,整件事情进展的过程非常迅速,要知道这是在封闭训练期间,每一天的每一堂训练课都要按事先制定的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而中国乒乓球队既要在陈玘事件上既要处理得当,又丝毫不能耽误封闭训练的进程,而且厦门和北京有着千里之遥。因此,三天的时间基本上属于最短的时限,但是这三天对于所有关心陈玘的球迷以及从事新闻报道的记者们来说,确实是个难耐的煎熬!
接到领队的电话之后,除了和同事李武军商量报道方案之外,我只给《乒乓世界》的宋斐发了条信息,告诉他我要去厦门了。宋斐我和一样关心陈玘的命运,前一天我们还在讨论着各种可能。得知我要飞往厦门,他马上问我是否知道队里做出了什么决定?我告诉他什么都不知道,于是,我们只能一起忐忑着。
从台里到机场,办理登机牌到飞机起飞,再加上两小时三十分钟的空中飞行,降落在厦门机场的时候是下午3:05分。然后就是一路狂奔到体育酒店,领队黄飚已经在大堂等着我。把行李扔在大堂,和摄像来到会议室的楼下,刘国梁和李晓东正在楼下交谈,刘国梁一眼瞥见我们来了,一句话也没说就一起坐电梯上13楼会议室。
忐忑的心情在这个时候愈发地加重了,在电梯里领队告诉我,只邀请了我们一家媒体来进行拍摄,但是一切还得按照队里的程序进行,我点头,默默示意摄像开机准备着。大约在4:15分,我们从电梯口出来步入会议室。几个人的先后顺序是这样的:开头是李晓东,接着是刘国梁,然后是黄飚,我跟在黄飚后面,摄像在最后。此时队员们已经在会议室整齐地坐好,静静地等待着。
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我都忘不了进门的那一瞬间,当队员们看到跟在黄飚后面走进会场的我时,每一个人都瞪大了自己的眼睛,特别是平时喜怒不形于色王励勤,看到我的时候,他的嘴张成了一个“O”型。
象做了错事一样不好意思地走到了会议室的最后排,摄像迅速地架好机器开始拍摄,刘国梁开始说话了:
陈玘在亚洲杯对王皓的决赛结束之后,摔拍子……、
中国乒乓球队建队五十年以来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你这件事造成了很恶劣的国际影响,你给中国乒乓球队这么多年来苦心建立的光辉形象上抹了黑……
……
会议室的空气似乎凝固了,队医小袁延袭着平时的习惯,开会的时候还在给队员做治疗,这个时候也被领队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当时的感受,只能说,在这个时候,我才深刻地领会到“国家”和“中国乒乓球队”在他们心中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接下来是陈玘的主管教练肖战说一说当时的情形。肖战介绍完当时的情形之后,检讨了自己在工作中的失误,并且主动承担了全部的责任。其实决赛的当天他并没有坐在场边,而是远远地坐在看台上。中国乒乓球队有条规定,队内队员之间的比赛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赛场,全靠自己控制,不派教练员做场外指导。所有的人都没想到,那一天陈玘失控了!
陈玘自己在随后做了队内检查。这天他穿了一件黑色的外套,眼睛肿肿的,头发也显得有些乱,这和他平时意气风发性格张扬的他简直判若两人。但是他对于我们的摄像机镜头倒并不吃惊,看来在我们来之前队里已经通知他如何处罚了。看着杞子憔悴地站在所有队员跟前念着自己的检讨,我想,从日本回来的这几天里,他一定没怎么睡过。后来他告诉我,最难受的就是这几天,因为不知道队里会怎么样处罚自己。未知,才是最恐怖的!
时针已经指到了下午4:40分,我不断发信息给在北京编辑机房里的李武军,告诉他会议的进程,他需要在后方准备好稿子以及相关的资料,我们也已经订好了5:10分厦门到北京的传送。距离六点《体育新闻》的开播时间越来越近,但是队里仍然没有宣布对陈玘的处罚决定。
接下来的程序是队员们对陈玘提出批评教育,马琳、王皓、王励勤和孔令辉都上台发了言。
马琳——
马琳是陈玘在雅典奥运会上的双打搭档,两人同吃同住同一个主管教练很长时间,在雅典夺冠之前之后陈玘的表现他最有发言权,他给了陈玘两个字的评价:浮躁。
王皓——
东北人王皓真不愧是陈玘的铁哥们,一上来先说了一句:我觉得陈玘人还是挺不错的,挺直,就是有时候在赛场上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然后他开始说当时的那场比赛,指出陈玘其实还是有机会赢的,前两局两个人都拼过了10,但是从第三局开始,陈玘对自己丧失了信心,以1:11和2:11的比分输掉了比赛,王皓觉得他是输给了自己。对于陈玘觉得自己最近一段时间连续拿四个亚军的事,王皓举了自己从雅典奥运会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拿第二的例子,奥运会、世界杯、总决赛……总在拿第二的王皓表现的一直很平和,但是心里却在不断地跟自己较劲。
王励勤——
王励勤的发言很冷静,他给陈玘的建议是加强自己的职业素养。作为一个职业运动员,在如何正确地看待比赛以及如何约束自己的言行方面,王励勤确实是所有队员的榜样。也许,运动员在充满激情地比赛和约束自己的言行方面确实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相信和陈玘私交甚笃的王励勤一定会在场下给陈玘更多的忠告。
孔令辉——
对于年轻队员来说,孔令辉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副大哥哥的模样,他教育陈玘的方式也显得语重心长。他举了在十运会男团比赛当中他和陈玘交手的例子,当时陈玘在发球的时候抛出去又拿手接住了,紧接着再发球,准备不及的孔令辉当然输了,这个球当时裁判并没有判,但是他俩在下来之后争了起来,陈玘一直觉得自己有理。虽然事后陈玘反省了并且发信息向孔大哥道歉,但是孔令辉仍然觉得陈玘在这些细节方面仍然有待加强。
我坐在会议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里,始终都看不到陈玘的表情,但是我看到坐在主席台上的刘国梁,一直都在关注着陈玘。台上轮番发言的运动员,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性格,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球风,这其中也包括年轻的、犯了错的陈玘。对于刚过而立之年的刘国梁来说,如何恩威并施、如何刚柔并济,这个“并”字所表达的平衡点,恐怕是他目前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5:05分,在吴敬平和李晓东等教练员发言之后,刘国梁开始宣读对陈玘的处罚。
虽然我是坐在现场的唯一一名记者,但是说实话还真没有听清楚中国乒乓球队对陈玘的这四条处罚决定。因为我在听到第一条“陈玘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体育报等全国媒体,以书面形式向关心我们的国人、球迷道歉认错检查。”的时候,就已经愣在那儿了。
不知道用“严厉”来形容这个处罚是否达到了我认为的程度,也许直到现在还会有人质疑对陈玘的这条处罚决定,但是大家想过没有,就算是你还处在学生时代,站在教室里面对着全班几十名同学,念一份检讨书的时候都会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说不出一句“对不起”,以至于现代社会居然出现了“道歉公司”这样的行业。再想想陈玘,要站在中央电视台的摄像机镜头前,对着所有看《体育新闻》的人,念自己的检讨,跟所有的人说对不起,这会在他的人生路上,留下一份什么样的印记?而明天,所有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站的体育版里,“陈玘”和“致歉书”两个词将会成为头版头条。第二天之后、第三天之后、第N天之后,相信只要人们提起陈玘,这份给全国球迷的致歉书,将会是永远伴随他的一片阴影。
这个时候,我悄悄发了一条短信给陈玘的父亲,告诉他六点《体育新闻》将会播出对陈玘的处罚决定,他立即回了一条“请告知详情”,我不敢回复。
5:20分,我们拍摄的带子送到了厦门台的传送机房,并且开始向北京传送,而在厦门体育中心会议室里对陈玘的教育仍然在持续,黄飚、刘国梁继续着语重心长,“浮躁”和“失控”成为这个下午使用得最多的两个形容词。
下午6:00,《体育新闻》的片头音乐已经响起,队员们也结束了会议鱼贯走出会议室,黄飚、刘国梁、陈玘留了下来。我们在商量在哪里拍摄陈玘的检讨书,此时外边天色将晚,会议室里的灯光还比较明亮,最终摄像决定以主席台的五环为背景拍摄。陈玘拿出早已写好的检讨书,站在镜头前。
陈玘一直是个调皮的男孩子,以前每次接受我采访的时候,不论气氛多么紧张,他都要跟我开开玩笑之后才能正经起来,这一次,还是我举着话筒,面对的是他再熟悉不过的镜头,心情却是截然不同。调好机位,对好焦点,摄像给我点点头,我轻轻说了声“开始吧”。
等陈玘念完了检讨书,刘国梁觉得照着稿子念不好,显得不诚恳,让陈玘自己组织语言再说一次。摄像机忠实地录了两遍陈玘的检讨,随后我也都传回了北京,最终我们的编辑还是选择了照着稿子念的那一版。
6:20分,黄飚告诉我,在新闻播出之后,夏娃已经把新闻稿发到了每一位乒乓球记者的电子邮箱里,这其中包括对陈玘的处罚,以及陈玘的致歉书。几乎是同时,我也收到了夏娃姐姐群发的短信。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在这个新闻事件上,我借助中央电视台的台阶,在独家、迅速、新闻点方面,应该说是打了一个大大的胜仗,很多朋友在看完新闻之后都发来信息表扬我们的新闻及时,可是,我一点儿也不高兴!
在我的记忆里,雅典奥运会好象才刚刚结束,陈玘在赛场上象一头凶狠的小狮子,眼睛里也象在喷着两团火,而他站在领奖台上眼睛里流露出来的那份坚定,也成为了他标志性的眼神。2004年4月11日,在宣布中国队参加奥运预选赛双打名单的新闻发布会,当时任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的蔡振华评价他为“乒乓球届的奇迹”。而这个“奇迹”的成长之路也非常坎坷。1999年2月1号,未满15岁陈玘被召入国家队,但仅仅在国家队呆了18天,他就因为在与八一队的比赛中输了球摔拍子被退回了省队,他清楚地记得回江苏的那一天是2月20号。一年之后,也就是2000年的4月9号,陈玘再次接到了国家队的召唤,然后六个月之后,他又因为违犯队规再次被送回了省队,第二次离开的时候是国庆节的第二天。回家的时候陈玘刚刚16岁。
当时心疼儿子的母亲王霞曾经劝过陈玘不要打球了,干脆回家好好学习算了,但是小陈玘坚持着自己对乒乓球的那份执著。2001年的乒超联赛中,陈玘两次战胜名将孔令辉,这也引起了当时刚刚上任男队主教练的刘国梁的注意,2002年11月18日,刘国梁把陈玘再次带进了国家队的大门。为了祈求儿子实现自己的梦想,母亲王霞在家里给儿子叠了满屋子的千纸鹤、幸运星!
陈玘今年22岁,“年轻”是他的资本,“年轻”的他曾经站到了世界最高领奖台,但是这次他也为自己的“年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实,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犯过或大或小的错误,只不过因为陈玘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员,他的错误就被放大了十倍、二十倍,甚至无数倍。晚上,我和武军在打电话讨论这个处罚决定的同时,不约而同地担心陈玘会不会因此被打倒,从此一蹶不振。
3月10日上午9:00,厦门体育中心乒乓球馆,身穿白色短袖衫的陈玘在训练馆里挥汗如雨,教练肖战一直神情严肃地站在他的球台边。主教练刘国梁没有出现在球馆,他病了,躺在床上起不来。
中午12:00,结束上午的训练课,陈玘在训练馆外再次接受我的采访,他坚持背着自己的球包,眼神仍然坚定地说:我要尽快忘了这件事!
(发表于《乒乓世界》杂志2006年第4期)
前一篇:拉萨传说(5)--大昭寺
后一篇:明天飞不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