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育
(2023-06-15 14:48:58)
标签:
教育 |
分类: 菁菁校园 |
真正的教育,是每个人都能从教育中获得生命的提升,而不只是成绩的提升。
我们当下的教育总是习惯鼓励学生互相比拼,通过把别人比下去,来彰显/实现自己的成功;而别人又不断地来和他比;生命在这样不断的比拼中内耗——有比拼,就会有成功和失败;如果一味讲究比拼,就是用一些人的失败来定义/成就另一些人的成功。这样的教育是残酷的,或者说这根本不是教育。教育是让每个人都能获得生命的提升: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好,那是他学业的提升;他学习不好,在你的鼓励下他尽力了,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懂得自强不息,不躺平,不摆烂,坦荡自如,那是他生命境界的提升。(孔子教育学生说“君子不忧不惧”,是不是一种健康人格教育呢?)
我所了解的普通学校,重点班的孩子比拼的劲头比较大;而普通班的孩子躺平情况相当严重。可能是重点班的孩子在比拼中获得了学业的提升,有成就感;而普通班的孩子学业上难有提升的空间,同时生命境界上也没有提升,所以就躺平摆烂了。
而重点班内部,比拼所卷起的心理压力又有多大?我所知道的一个孩子,在一所一流的高中,该学校根据成绩实行学期升降班制度:成绩好进入重点班,成绩不好降到下一等班(因为许多学校分几种同层次的型,尤其是超级中学,姑且这样表述)。这种制度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激励学生的奋进努力;殊不知这种残酷的只顾成绩,而不顾心理的制度,对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种莫大的伤害;每个孩子都在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中拼比,压力一直都在,没有空白的时间舒缓和丰盈一下自己的心灵。
那个孩子中考其实是很好的。也进了该高中最顶级的班(一等班)。学期升降班的过程中降到二等班,后来又升入过一等班,现在在一个二等班里。有一段时间,每到考试就焦虑难眠;最后家长放低期待,平平安安的通过高考就好。我还知道其他这样的孩子,中考考到一流的高中,后面又不得不转到普通的高中,压力的造成的心疾,有的拒绝做最简单的习题,有的会有骇人的极端的表现。当然还有其他不同的表现,在我身边听到的确实不少。前不久的胡鑫宇事件,本质上就是这种教育生态的极端体现,据说类似的情况每年都有,我没有调查过,但我觉得不足为奇。
没错,你可以责备这些孩子的心理素质不强,但心理素质不强,不正是我们教育要关心和要增强提升的吗?更何况引发这种不强造成心疾的罪魁祸首是谁呢?不强不等于我们要故意伤害他,而是更要保护他提升他,让他们能有所成就,这才是因材施教,这才是有教无类,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中,人是目的。
我们的教育还会好吗?我们的教育如何变好?
西辙
2023年3月7日
(笔者按:本文成文于3月7日,于6月14日稍加修改才发出来;所以,语境事例主要是3月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