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高考作文的新飞跃——略说2022年高考全国卷作文

(2022-11-16 18:24:13)
分类: 我说作文

(一)

2022 全国卷作文又出现了一个新飞跃——“新关系型作文”。

2022年高考作文题一公布,许多声音兴奋的说押中了。如果说押中了话题,或某种程度上押中了主题,确实也可谓是一种押中。

但是今年的全国卷作文跳出了前两年的思维,确实展现了高考史上作文命题又一次质的飞跃。这一飞跃既是考察学生能力的飞跃,也是命题思路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新关系型作文”。

 

为什么说2022年高考作文是“新关系型作文”。大家静下心来看一下就会发现,除了全国乙卷作文“跨越,再跨越”,其他三套全国卷都含有三个并列的关键词(关键概念)。

 

新高考1卷是“本手、妙手、俗手”,新高考2卷是“选择·创造·未来”;全国甲卷虽然没有给出三个明确的概念,但是对材料稍加分析,就能得出“照搬、化用、创新”(或“生搬、活用、创造”)这样三个概念。

而考生要写好作文,根据题意,需要综合材料,所以考生作文需要探究(思考)这三个概念(理念)之间的关系。

具体说来“本手、妙手、俗手”肯定哪一个?否定哪一个?“本手”和“妙手”之间有什么内在的逻辑关系?为什么否定“俗手”?“俗手”与“本手”或“妙手”之间的有什么内在的关系或关联?这些问题需要在行文中体现思考。同样“照搬、化用、创新”这一文题的三个概念(理念),肯定哪个,否定哪个,也应该是在彼此的内在关系比较中展开论述。至于“选择·创造·未来”,也无疑需要考生把握“选择”,“创造”和“未来”三者的内在关系。

 

当然,对这些内在关系的把握和思考不一定面面俱到,但它体现也考察了一个考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的深度(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思维的广度(概念之间的关联及相关方面),思维的缜密严密,思维的逻辑性等等。

而如果考生只抓住一个关键词行文,如“本手”或“创新”,或“选择”,显然是属于抓住材料的部分进行立意,是偏离题意要求的,应该不会属于一级立意——立意在实际阅卷中是属于“内容项”,这种情况该项等级应该不会被定位在一等,具体定位还要依据根据考试情况制定的评分细则。(新高考二卷因为明确给出了“选择·创造·未来”这一主题,考生在把握立意的时候可能会好些。)

                                  (二)

设计三个并列概念,探究建联其内在的关联,这就是本次作文最大的“新”。

回顾之前的高考作文,作文命题中立意要把握的概念(理念)或是一个,如 “诚信”“放下顾虑”;即便是主题丰富材料文题,也往往是抓住其中一个核心或重要概念进行立意行文,如2020年全国1卷“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作文。或是两个概念,如2021年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 2020年“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当然,对于材料作文往往是抓住一个重要命题,如“对女儿举报父亲高速公路上驾车打电话”怎么看,“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育之效”的启示等等;这是对单一问题的思考,可理解为单一概念的变体,并不构成对指定若干概念之间逻辑关系的思考。

需要指出的是2015年新课标II卷“当代风采人物评选”作文,虽然列出了三个人物,要求“你认为谁更具风采?”作文,但这三个人物的精神/品质本质上并无孰优孰劣,孰高孰低的可比性,并不构成彼此内在关系。考生结合材料得出自己的观点,展开论述即可。

2017年全国I卷“选中国关键词向老外介绍中国”和全国II卷“古诗词化育后世”两个文题都给出多个关键词和多个名句, 要求任选两三个进行作文。这是关键词(句)混选,随机选,虽然也可以选三个关键词(句),但行文只需展示从三个方面介绍中国文化或发展,和表现古诗词文化对后世的化育即可;不需考虑关键词内在的关系,命题人的意图不在关注关键词的内在联系,只是给学生更开阔的写作空间。

 

所以今年高考全国卷这种作文形式,应该是之前全国卷没有考过的;或者说没有自觉的作为设题思路。

这一作文形式要求考生回答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或者说要体现对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思考。所以,2022年作文是对学生一次思维能力,思维品质的考察。也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这一维度的体现。

 

                                      (三)

然而,今年命题高明之处还在于文题给考生的感觉“深而不怪”,都觉得内容很熟悉,都属于社会热点话题,宏大主词,重要母题(主题)范围,符合备考预期——

新高考二卷文题当下中国杰出人物材料,学生在备考中应该很熟悉;新高考甲卷虽然用的是围棋术语,但通过语境学生基本能理解为“基础、创意(创新)、平俗”(或“守正、出新、庸平”),主题很不陌生。

而全国甲卷《红楼梦》作文的语境材料新颖,但对学生可能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熟悉是因为《红楼梦》一直是高中语文所主张读的著作,更是属于新课标“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内容,并进入统编版语文教材(必修下),也可谓是一教育热点问题,进入高考试题实不应该意外,反而可能会有一些激动或惊讶;陌生是考生对《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这一内容可能并不熟悉,尤其是没有用到新教材的一届,更难说真正品读鉴赏过,加之古代白话文语境与当下生活毕竟有些疏远,猛一读感觉有一点儿难度。 但只要静下心来,看完下面对材料的解释“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就比较容易得出“照搬、活用、创新” (或“生搬、活用、创造”)等相关概念。

而这三个概念的启示又确实是广泛的,可以是政治的、科技的、文化的、技艺的等诸多领域诸多方面——远的说政治上可以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近的说科技产品如何从引进-山寨-到自主知识产权;而文化上,一个民族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你会自然想到鲁迅的《拿来主义》。

更难以思议的是今年全国新高考卷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实用性文本阅读)命题也是中华文明创新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材料一提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材料二更具体到中国新诗创新发展与传统诗学、西方文论的关系。(“创新”真是今年的一大主题啊!)

 

                                     (四)

全国卷四套,三套出现“三个关键词的关系型”作文——其中新高考卷两套,全国卷1套——绝不应该是偶然的。而全国乙卷作文(“跨越,再跨越”)命题上中规中矩,没跳出备考思路,应该是一种平衡,也体现出当下高考改革的“守正创新”。

 

另外,需指出的是,全国这三套卷子都突出了“创新”这一主题。

新高考卷是怎样创新(与基础/守正的关系),新高考卷是创新与青少年的人生理想\使命(价值观)与民族未来/中国梦的关系,全国甲卷是创新的意义(与照搬、化用比较)。

这样看来,命题者是在有意引导学生思考“创新”与各种问题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是把“创新”放在不同的情景中(语境)中去考察;而不是如常规作文——仅以“创新”为题作文。

 

从这些角度看,2022年作文主题均符合宏大叙事、主流话语、时代主词;而今年作文命题具有开创性的是如何在宏大叙事下体现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察。

2022年的高考作文命题这一探索可谓是成功的。

 

                                                          西辙 文

2022年6月7-9日

 

 

附录:2022年高考全国卷作文

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乙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北京:双奥之城

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

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

比赛

成绩

中国奥运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中国冬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三,奖牌榜第十一;冬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群众

体育

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

科技

亮点

世界跨度最大钢结构场馆“鸟巢”;场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达100%

智慧场馆和智慧服务;“分钟级”“百米级”精准气象预报

交通

支持

全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助力奥运

京张智能高铁冬奥列车开行;全国高铁运营里程超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国家

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31.4万亿元(2008年)

国内生产总值:114.4万亿元(2021年)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新高考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新高考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