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2023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期末检测下水作文:辨证论治,知易行难
(2023-01-16 08:36:26)
标签:
辨证论治下水作文石市23届高三期末质检 |
分类: 我说作文 |
辨证论治,知易行难
辨证论治是中医疗疾的基本原则。辨证是究病之因,察病之质,论治是据因据质定法;辨证是治疗的前提和基础,论治是治疗的手段和方法;两者相应而生,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成中医治病救人之妙。
诚然,此法不只适用于治病,也确实适用于生活的诸多方面。
孔子因材施教,弟子三千,贤者七十,至圣先师,垂范后世;大禹“因势利导”,一改土堙之法,破渠犁沟,万川归海,洪波驯服,蒸民得安,名传千古;而历朝地方治理因地制宜,或土司管理,或土司流官并用,沿鉴至今成民族区域自治之制。
凡此种种,耳熟能详,不胜枚举,都可谓辨证论治的典例,给了我们很多美谈与启示。
然而知易行难,这极为简单之理,生活中真正反躬行之时,却又惑之多矣,所以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大行,迷信权威、唯上唯势者多有。
观古代,韩信因知“市兵”不可驱用,于是大违兵家之常,背水一战,置死地而后生,大破赵军,一战封神。而马谡扎寨,只道兵书所云“居高视下,势如破竹”;罔顾街亭地势,战略要务,一意孤行,屯兵山上;被司马懿围而攻之,终而痛失街亭,断送北伐;自己也被严正军法,身首异处;最终落得一个“马谡用兵,言过其实”的千古笑名。最可论者,历朝变法,总是争论祖宗之法可变不可变,法先王还是法后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个时代需要一个时代的方法解决这样的问题;还是韩非子说得明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这何尝不是辨证论治!至于纸上谈兵,胶柱鼓瑟,刻舟求剑者,比比皆是,呜呼哀哉。
视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我党城市包围农村之失,同样是不能辨证论治的鲜活例证。迷信权威,迷信苏联,为害至深;然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等人深刻地分析明辨中国社会的性质——不是苏联那样的帝国主义社会,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问题,农村问题仍是中国的主要矛盾,于是果断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终于扭转局势,才有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有了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信。
然而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同样是对建国后的社会情况、社会矛盾,辨证不准,论治失法。一路走来,何其坎坷。
看今天,我们都有切身之感的教育,一方面感慨着少有创新型人才,感慨着钱学森之问;一方面又执着于唯分数论,将衡中模式,题海战术,时间战术,考试战术,填鸭教学,奉为圭臬,行之不疑。这本来就是一个悖论。创新型人才,源自创新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源自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和提升:多元化思维,批判性思维,感性与逻辑思维——试问,当下我们教育所奉之方法与手段可真的对这些决定创新能力的思维品质予以重视?
辨证然后论治,辨证不准,论治失法;而明知病结所在,依旧执拗不改,曰内卷压力之无奈;呜呼,此智乎?愚乎?不敢担当乎?所崇奉之法果有益于内卷之胜出乎?创新型人才之得,钱老之问,甚至我莘莘学子之身心,均系之于辨证论治认知之深。
辨证论治,医人,理国,治事,知易行难,你我当勉之。
西辙
2023年1月14日星期六
写在后面的话:
本作文题在精准把握主题立意以及思维发散上对学生较有难度,本文试着将所思所想构文成篇,实有诸多不满意的地方,恳请方家同仁批评指正。
本文用于指导作文构思行文,文章整体上呈起承转合结构。作为考场作文,篇幅过长,可以酌情删减;特别是行文时也可考虑删掉第三、四段,将二、五段合并,这样文章更简单,结构也更简单和清晰,字数也合适。但内容的丰富性减弱;并原文在指导如何进行思维的发散与整合方面,当有可用之处,教学中也可以引导学生揣摩斟酌,自行取舍。
要之,主要是引导思维,就是我们怎么思考这个问题:先把这个问题想的差不多了(思考的深入与思维的发散),然后把想到的内容结构化,有序化;是思维先行,而不是素材先行,不是结构模式先行。
对于当下我们的作文教学和学生作文现状,笔者觉得实为堪忧。
目下,个人以为学生作文最大的问题是:素材先行,而不是思维先行;是素材决定思维,而不是思维决定素材。
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多是给学生准备很多素材,并分门别类的编辑好,让学生熟读记诵,以期考试的时候能用上——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能碰上。所以素材唯恐不多不新,分类唯恐不全不细,把素材嚼烂揉碎喂给学生——看看市面上多少作文写作期刊书籍不是如此,这似乎已经成为当下作文写作的一种认知方式了。然而反馈到我们实际的作文写作中,往往是照搬照袭贴标签,空话多,思考少。而且因为大家都这样作,素材趋同,语言趋同,整体作文显出千人一面。
其实,写作时我们想到一个例子,是我们当年读书读到的,但我们当年读书的时候并不是为了将它当做素材,想着有一天会用上;就是纯粹为了读书,纯粹为了获得知识,获得思想,但无为而无不为。反而真正功利地为了积累素材而读东西的,却恰恰到了写作的时候,用不上自己所积累的素材,哪怕是当初他积累过相关的素材。这本质的原因是思维:前者是用思维写作文,后者是用素材写作文。前者是思维决定素材,后者是素材决定思维。用思维决定素材,在没有素材的情况下,也能不用素材,用其他的论证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用素材决定思维的,没有素材,可能就写不出作文;于是可能就出现了贴标签凑字数的情况;甚至随便抄一份自己背过的文章;而如果恰好遇上与自己所积累素材相关的情况,也多用举例论证,作文难以出彩。
如何让作文教学与写作回归正路,我想这是我们应该思考和解决的一大问题。
附录:石家庄市2023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期末检测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辨证论治,又称为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
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它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辨证,就是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等。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的手段和方法,两者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两部分。
“辨证论治”的原则,不仅适用于治病,而且对于我们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事,乃至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都有启示意义,请你结合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