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版《关公战秦琼》- 宜兴“陶祖圣境”印象

(2013-11-05 16:09:55)
标签:

关公战秦琼

陶祖圣境

紫砂茶壶

山东定陶

分类: 无锡是个好地方
    很久以前,听过侯宝林的相声(捧哏的那位名字忘了,好像是叫郭启儒)《关公战秦琼》说的是民国时期担任过山东省主席的军阀韩复点名要相声演员唱堂会,硬点了一出没影子的段子,让山东的好汉秦琼出战山西的武将关公。两个人不是一个朝代的人,根本不可能相逢打仗。讽刺了旧中国有些军阀目不识丁,还要冒充文化人,闹出大笑话。
    本来对于战国时属吴国的宜兴人尊当时敌国越国大官范蠡为制陶的圣祖就有点不相信,对远在宜兴西南部的湖父(这个字是三点水旁加一个父字)镇新造的四A级景区没多少了解。这次乐龄人俱乐部选了这个有山有水有科斯特地貌溶洞的地方作为秋游的主要景点,正好跟着跑一趟游荡游荡,做做考古验证。
    耸立在景点一座全部用宜兴紫砂做的塑像就是“范蠡”了。不过,在这里被称作“陶祖”。说是陶祖,其实并没有多少工匠的风格,还是一副越国大夫的气派。不像鲁班,被尊为建筑业的先祖,完全是一副木匠的打扮,治水的大禹,一般也是挽起裤腿,手持铲土的铁锹的模样。
新版《关公战秦琼》- <wbr>宜兴“陶祖圣境”印象

    据说范蠡之所以在这里被尊为“陶祖”,主要的根据来自人们对他的尊称“陶朱公”。更有甚者,在我们下榻的范蠡山庄酒店,前院有一个喷水池,池中站立一尊石雕,左手抱一个金元宝,右手捧一枚大铜钱,底座上五个大字,陶祖公范蠡。原来“陶朱公”变成“陶祖公”了。

新版《关公战秦琼》- <wbr>宜兴“陶祖圣境”印象
原来,乡民们将”陶朱公“和”陶祖公“混在一起了。殊不知,方言中”朱“字读作”支“音,而“祖”字读作“走”音,无法混读。且普通话读音,朱和祖,一个卷舌,一个不卷舌,也无法混读。再说,陶朱公是指“范蠡之陶”,即迁到山东定陶后,做生意发财,“三聚三散”的事情,《史记,越世家》有关于范蠡的文字,“范蠡止于陶”,就是,范蠡是在陶这个地方去世的。而陶的具体地点则《康熙字典》有记载,济州县东三十五里有陶山,陶山之阳即定陶县。范蠡的这个陶,与宜兴的陶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新版《关公战秦琼》- <wbr>宜兴“陶祖圣境”印象

“陶祖圣境”园子里面还造了一座烧陶器的土窑,说是古代遗存。转了一圈也没有发现添薪烧火的炉道,先是质疑它如何获得造陶器所需的温度,尤其是那只大烟囱,也和烧窑不成比例。假如真的是古代遗存,顶不济也应该宜兴市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了,怎么也没见到一块文保碑?再一想,宜兴烧制陶器的传统地点是在丁蜀镇,闻名遐迩的宜兴紫砂茶壶的原材料产地也在丁蜀镇,离陶祖圣境所在的湖父镇相距甚远。而湖父镇地质上是科斯特地貌,又不出产紫砂泥,陶工们不在丁蜀镇就地烧窑制陶,反倒要舍近求远在几十公里以外的地方来回折腾,劳民伤财,又何苦呢?
其实,宜兴的陶器少说也有五六千年的历史,这在宜兴人编的地方志上说的很清楚,在无锡市的博物馆里也有许多历代出土的远古实物可以佐证。实际上,早在周朝,就有了叫作“陶正”的官职,掌制陶之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有云:“昔虞关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襄公二十五年相当于前547年,而范蠡是战国时期的人,有记载的生卒年份是前536年-前448年。也就是说,范蠡还没有出生时,就已经可以在文献上读到“陶正”这个管理制陶的官职名称了。这样,对人们尊范蠡为陶器的始祖,岂不是把灰孙子叫成是祖爷爷?所以,这个“陶祖圣地”可以称得上是地方版的《关公战秦琼》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