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237886914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郭峪村的汤帝庙 - (晋城六日之九)
(2013-10-26 09:34:19)
标签:
旅游
分类:
游记(晋冀鲁豫鄂篇)
皇城相府的对面是郭峪村,是陈廷敬先辈们居住的地方。不过,对旅游观光有名气的是它的围墙,据导游说,“固若金汤”的典故就出于此。当然,固若金汤的典故出在《汉书》指的是城墙和护城河的坚固,郭峪村缺水,汤也就无从谈起了。其实,村里除了坚固的围墙外,最值得一看的是一座有着九楹平脊大殿的汤帝庙。
古堡里有着大量的明清两代考取功名的人士,所谓“积德一门九进士,荣恩三世六翰林”就是真实的写照。包括对面皇城里的大学士陈廷敬,也是村里族人的子孙。不过,晋城这个地界考取举人,进士的人很多,游客都有些先入为主,看到这些名头也就不感到有什么震撼了。还是抓紧时间看看著名的汤帝庙吧。
远眺
汤帝庙,它好像建在一座小山坡上。大门是一个高高的券拱,石阶把人们引导到高高的庙前殿。前殿是一排五楹(开间),三扇对开大门,两边还有彩绘的门神,十分威武。两边两座角楼,像是两座护卫大庙的碉堡。前殿背后,和常见的关帝庙一样,依例是一座古朴的戏台。戏台对面的正殿则隐蔽在周围的建筑之中。
从村里的石板路走到前殿的面前,才发现庙前的大拱券已经挪作它用,大门拱券的轮廓在对面墙上依稀可见,
眼前成了一条窄狭的过道,实在
有失威严气派。
沿着前殿两侧的古老石阶登上大门前,只见头上高悬的牌匾,“汤帝庙”三个大字历历在目,显得十分威严。就按参观线路,走旁门进入。时间已晚,院内阳光夕照,显得十分静谧。两只铸铁的狮子呆呆地卧在踏跺两边,执行着几百年来分派的使命。保存完好的老戏台基本上还是原始的状态,只是很久没有上演过地方戏剧了。
九楹(开间)平脊的正殿,矗立在戏台对面的高台基之上,正中供奉的就是舜尧禹汤四代贤王的第四代商汤。东西两侧分别有佛祖释迦牟尼,道教老君,孔子,关帝爷,虫王殿,最东面一个是女相,原以为是观音,细看好像是女皇帝武则天。正在细看时,殿里走出一个道士模样的老者,赶紧上前拱了拱手,打听着汤帝庙的前世今生。
老道原是在晋西北的一座道观里修仙,后来又在北京白云观住了许多年,前几年到了对面的皇城,现在被村里请来主持汤帝庙的事务。这商汤帝在晋东南一带颇有威望,主要的事迹是因为在天旱无雨的酷暑,以王者之贵体赤裸上身在太阳底下暴晒,为百姓祈雨。功夫不负苦心人,果然求得天降甘霖,使人民脱离困境。大凡伟人做了好事,人民都要牢记在心,建立寺庙供奉,汤帝庙就是一个例子。猛然间想起几年前路过安徽亳州,那里的人也供奉商汤,传说是汤王赤身裸体,置身于干柴烈火之上祈雨,正当火烧上身之时,天降喜雨,浇灭了大火,解救了商汤,解救了饱受干旱之苦的万民。两处的传说如出一辙。地处淮北的亳州与太行南麓的晋城相距甚远,想来不会是没影的事了。老道把我引导庙宇修葺记事碑前,手上指指点点,口中念念有词:“郭峪村汤帝庙创建于元至正年,重建于明正德年,嘉靖年间遭火焚,清顺治九年在邑人王重新等人倡议捐资重建。至今已有三百六十年。庙宇高大雄伟,气势非凡,九开间正殿,全县独有。庙内戏台,太高丈余,也是全县之首。建筑斗拱出挑,翼角高翘,雕梁画栋,溢彩流丹,精美之至。
”“所谓九楹平脊,是指九开间的大殿从东到西全部是一样高的屋脊,这种制式只有皇帝才可以用,老百姓要用就是犯上,要杀头的。这汤王虽说不是皇帝,但也有君王的威严,所以可用九楹平脊的构造”。听着老道所言,回家后再查询一番,果然是古建之精品。
夕阳西下,导游又在催促上车了。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郭峪村。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皇城相府,晋城的招牌(2) - (晋城六日之八)
后一篇:
登上黄围山绝顶 - (晋城六日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