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相府,原本不在这次摄影采风游的计划内,可是CCTV的广告作用太大了,团员们一致要求增加。皇城相府景区也在阳城县,连续两天都在阳城地界上采风,过府门而不入也有点说不过去,在景区吃好午饭,顺道就走进了皇城相府的城门。
皇城相府原本叫作“黄城村”,有国家文物局局长早年的题词为证。名不惊人,貌却惊人,外面一看就不像是山西土豪的院落,是来头特大的那种。


城门口有一个新造的城楼,城楼上有一块大砖雕,上面是康熙皇帝亲书的四个大字“午亭山村”,两边两条对联,也是皇帝御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写给清代做过帝师的吏部尚书陈廷敬的。这个门楼突兀在后面的城墙前面,看上去好像是个瓮城的城门。当年的民居有这等气派?都快赶上平遥古城了。不过,从建筑格局和它楼顶上用的黄色琉璃瓦上分析,它可能是现代人的杰作。查了资料才知道,这座城楼原先是在西门外的,叫作“御书楼”,早就没了,只有砖雕和对联才可能是真迹。走到城门洞里,看到了正式的陈府的围墙。赶紧拍了张照片,看到文保碑上的正式名称是“陈廷敬故居”,所以,所谓“皇城相府”,都是现代人的褒奖之词。



进得城门,眼前是一大一小两座牌楼。解说员称之为牌坊,其实,牌坊的顶上是没有斗拱架着的斜屋顶的。所以,应该叫作牌楼才对。里面的一个小的历史较早,建于顺治十四年(1857),是两柱一楹式的小牌楼。也是陈氏家族光宗耀祖的一个重要标志。不过,细细地看,那个“圣旨”牌与牌楼很不协调,再加上“圣旨”的“旨”字应该是上面一个“上”字,下面一个“曰”字,一看就是现代人补上去得,大有狗尾续貂之嫌。近城门的一座建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四柱三楹式。楼柱两侧置夹杆石,下枋上雕有二龙戏珠,上花枋,中枋直至定枋均饰有吉祥图案浮雕。各枋间加以牌匾和字牌。正楹为"冢宰总宪",边楹上分别为"一门衍泽"、"五世承恩"。字牌上刻陈氏一门的官职及功名。定枋上面是仿木构斗拱屋檐,正脊两端设有吻兽,脊刹饰以麒麟。整座牌楼雄伟庄重,制作精美。封建社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陈廷敬一人得做高官,皇帝连他祖上五世都追授了官衔,好不威风。
进大门左手的一个院落就是陈廷敬的府邸,叫作“总宪府”,“大学士第”,不过这两块匾一看就是后补的。
进门后迎面是砖雕转角照壁,大且精美。院落大气非同一般。室内陈设,大多是开辟景区以后补上的,原先的都佚失了。门楣上的木雕,因为搬进去的住客嫌有碍通风透亮,尽数拆去,现在的也是重新补上去的。原件只有两处,一处是正房里的一副中堂挂件,另一处是木雕成竹叶的隔断。后花园倒是保持了原先的风貌,晋东南的山地,竟然还有一处类似江南园林的所在,实在难得。
院里的柱子上大多挂有楹联,感觉上这些文字应该是这个做过《康熙字典》总阅官的文化人宅邸的最大特色。随便找出一副都是名人所题,随便读读文字都是绝妙嘉对。真草隶篆皆有,辨识句读起来还颇有难度。难得导游小裴是当地人,不单单是讲解,还对我注意到的楹联作对答如流地背诵和解释。于是抓紧时间,不管光线效果地拍摄,回家整理一些,供日后欣赏。且抄录几副:
大学士第中院北房联:
彝鼎图书自典重,兰苕翡翠相鲜新。 - 姜宸英
姜宸英是康熙进士,官编修。精书法,与陈廷敬是诗友,多有唱和。
大学士第中院西房联:
晴雪寒梅有诗画意,朔风冻雨皆松竹声。 - 高士奇
高士奇是钱塘人,官至礼部侍郎。与陈廷敬同为康熙皇帝的近臣,也是诗友。
大学士第后院东房联:
闲拈古帖临池写,静把清尊对竹开。 - 陈邦彦
陈邦彦是浙江海宁人,康熙进士,官至礼部侍郎。精书法,对二王,颜,欧阳,虞,褚和宋四家无不研究。是《康熙字典》的编修之一。
大学士第后院西房联:
苍松翠柏窥颜色,秋水春山见性情。 - 董其昌
董其昌名气很大,不说了。
内宅前院西房联:
秋月春风在怀抱,吉金乐石为文章。 - 俞樾
俞樾,浙江德清人,道光进士,官编修,河南学政,精隶书。
小姐院北房联: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 陆绍景
陆绍景,清代书法家。
麒麟院北房联:
左图右书开卷有益,模山范木闭户自精。 - 吴咨
吴咨是清代武进人,官山东盐使。善书画制印。所以,此联为篆体。
麒麟院东房联:
韩子文皆自己出,温公事可对人言。 - 胡林翼
胡林翼是湖南益阳人,道光进士,官至湖广巡抚。此联好像对现在的文人多见抄袭,当官频出隐晦事,正好是一面镜子。
麒麟院西房联:
六经读罢方拈笔,五岳归来不看山。 - 江沅
江沅是清代吴县人。
出了大学士第,登上城楼,沿围墙行走,再看全村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