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江南晚报的《方言拾趣》刊今天发了一篇夏亮的文章“老话的微妙回味无穷”,感觉颇深。文中所举例子,多属地道的无锡人分析。不过,文中有一个词组,写作“乌毛鳅嘴”,可能是“乌毛凑痣”或者是“乌毛抽痣”之误。
无锡人常用这个词组形容某人面相不好,或者某人不修边幅。“乌毛”比较好理解,黑色的毛发,而后面的两个字假如写成“鳅嘴”就无法理解了。
首先,无锡俗语一般都有比较深古汉语的含义,如果用乌毛来对应鳅嘴,明显地不合适。假如用凑痣或者抽痣来对应,比较符合行文的对应。
其次,无锡方言中“嘴”的发音和“痣”的发音还有一点小区别,虽然都是送气声,但前者没有闭齿声,而后者有。而正确的这个词组的发音也和痣相同。
所以,无锡方言形容某人面相不整,边幅不修的词组,应该是“乌毛凑痣”,或者“乌毛抽痣”。记得《智取威虎山》里的土匪“一撮毛”吗,比较有此形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