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递村也是徽州古民居的文保单位,看过了宏村后,感觉上两个村落多少有些雷同。正午刚过,初夏的直射阳光下,村子里黛色屋顶几乎没有什么参差错落,白色的墙面也有些呆板地千篇一律。只有村口那座历经文革风雨被当作反面教材保留下来的高大的牌坊在池塘边显得格外醒目。牌坊是为明朝嘉靖乙卯科中举的朝列大夫胡文光立的恩荣功德牌坊(实际上应该是牌楼)。听介绍说,同样的牌坊原本有七座,其余的六座已经被夷为平地了。
村子的入口类似于院墙的拱门,边上的全国重点文保牌也不太醒目。西递的氏族是胡姓,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皖南胡姓很多,但又各自独立,互相没有宗族上的关系。尤其是这个胡姓,在祠堂里还解释为李姓。原来,西递的这个明经胡姓,祖上是原是姓李,和唐朝的皇帝是一个祖先。后来因为历史上的各种原因明经胡姓跟了一个姓胡的义父,就改姓胡了。再后来,虽然李氏宗亲的根源得到了皇帝的承认,但是,为了不忘义父养育之恩,就没有再改回去。这一点,与今天社会上为了私利变着法儿攀龙附凤,搞得连自己祖宗都不知道姓啥的一些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祠堂板壁上一篇《列祖列宗家训》写得十分耐人寻味。
看过祠堂,被景区的导游领着参观了村里的不少古建筑和古民宅院落,感觉上和宏村的在风格和厅堂布置上都大同小异。其实,对于皖南古民居来说,若不是专门的研究者,泛泛地参观一下也就不虚此行了。
西递村的小巷,比其它地方显得更加窄狭,对院落和门头的摄影大多成了没法顾及全景的遗憾。所到之处都有不少商业摊子设在室内,不是画作,就是砚台,要不就是木雕和竹雕,对参观访古的雅兴也有不少的影响。
走出村子,骄阳似火,开车循来时的道路向下一个目的地齐云山奔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