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金寨天堂寨(皖西游之三)-(原创)

标签:
旅游大别山白马大峡谷拍马屁 |
分类: 游记(江浙沪皖篇) |
天堂寨的白马大峡谷有两个入口, 一个是从天堂寨景区入口不远的峡谷出口溯溪而上,一个是乘景区交通车到峡谷的中间沿小溪而下。为了节省体力,导游带着我们乘车到了位于山腰的峡谷上部入口。
所谓“大”峡谷,其实就是白马峰下的由南向北的一条山涧。这白马峰是大别山的第二高峰,横跨安徽湖北两省,马首伸向湖北,而马鞍和马尾坐落在安徽。刚一下车,白马并不明显,倒是登峰的栈道令人称绝。眼见得对面山坡光滑白色的岩石上一条黑线蜿蜒曲折,时而向左时而向右,顺着山势指向山脊。栈道的入口设在谷底,不过,在我们下车的半坡到对面栈道还有一条溜索险路,四根钢索连接着峡谷的两边。一对钢索,可以由此及彼,向下溜到对面。另一对则从对面的高处向下返回脚下的出发点。溜索横跨山谷两边,看上去约有三百米开外的宽度,而溜索离开涧水的高度恐怕也在数十米以上。飞渡的人下肢被绳索固定,双手向上悬挂在两根钢缆之间,取伞兵跳伞着陆的姿势,借助高度差异的势能溜向对岸。见此惊险刺激,团友中不泛有人大声呐喊,好似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勇士一般。可惜等了良久,不见有人真的下去尝试。
已经开发的游径,自上而下分别以天顺、心顺、路顺、情顺、福顺和寿顺作为点题,叫作六六大顺。想来上面的溜索,也是谐音,飞去又飞回,就叫作“溜溜大顺”吧。从入口处下到谷底,第一个下马威就是几百级陡峭的台阶。虽然是向下踏步,体力上节省不少,对于上午刚刚爬山观水的双腿,还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好在沿途丛林静谧,谷底涧水淙淙,加上建有景仰大别山古代先哲的仰古台,缅怀大别山地籍的革命前辈的思红台和纪念大别山文人的习文台作为小憩歇脚,边走边停,一路走到谷底。
谷底的风光,又与别处不同。汨汨溪水,环绕在形态各异的山石之间。高差大的,形成段段激流险滩;坡度缓者,则变成“清泉石上流”的画卷。从地质节理上看,白马大峡谷的石头也是与众不同。既有洁白无瑕圆润的卵石好似白玉一样,又有深黄褐色的平铺在山谷中好像地毯一般。更令人称奇的是,黄白相间的岩石竟然颇有规律地镶嵌在一起,有的像祥龙腾云驾雾,有的像鳌鱼拍浪戏水。神态各异,形象万千。
路过一处,导游称右手是官道,通过者可享官运亨通;左手是财路,穿越者可得财源广进。有人问,既想做官又要发财如何得过?答曰,各走一次即可。其实,官路上的景,乃是一大片红色黄色层叠的岩石,弯曲柔韧,暗示为官之道;财路上的景,则是一大堆椭圆形卵石,貌似元宝,形容富可敌国。两处景色其实并不在一处,沿着山间小道而下,均可看到。
又见谷底一个水潭,水色墨绿。叫作翡翠潭。虽然水深数十米,但因水质清澈,潭底仍依稀可见,而射入光线的反光则经反复衍射,已经不再是淡蓝色了。
又到一处,见团友们正对着一块巨石指指点点,凑上前去一看,原来石面上刻着一团好像是一幅字的图案,又像一枚古钱,大家都在猜度。好在人多,思路开阔,几秒钟就知道了就里。原来,这是一幅四个字都借用中间的那个口字的书法,展开来读,应是“唯吾知足”。
回家一查,才知道这个图案西汉就有,确是一枚铜钱。原来外圆内方的孔方兄还有如此深奥的哲理。就此学过。
走不多远,看见桥边石上有一天然圆形小孔,犹如人工钻就,清水灌注其中,波光粼粼,好似炯炯有神的独目。一读题图,叫作龙眼。仔细打量,原来这个小圆孔正好镶嵌在一块白色凸形石头的左边,石头看作龙头,注满一汪清水的圆孔就成了龙眼。另外的一只,隐在对面,我等凡人就看不见了。
又过一小桥,桥边上的题字叫作“天贶桥”,忽然想起导游在进山谷前说的字谜还没有完成。就是,“贝”字边上加上一个“兄”字。此字又在这里出现,好是难人。虽然说可以读字读半边,可是书读过一些以后,可以读半边的那些字早就被读完了。既然是难我们游客的字谜,一定不会是读半边。那么,以“兄”字为主,加上别的偏旁的字,除了这个贶字,还有什么呢?想到了一个“情况”的“况”。于是,斗胆一猜,问道,是不是读“况”啊?真的被我猜对。回家一查,《说文解字》为:贶,赐也。原来,六月六的天贶节在金寨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具有厚重朴实的历史渊源。“天贶”是上天赐福、赠与的意思,表达了劳动人民祈求平安、顺利、幸福的良好愿望。有点和西方的感恩节相似。
走走看看,耳朵里听着叮咚流水,手中的相机拍着各种美景,忽略了头顶的蓝天和身边的峭壁,不经意间随着时间的流逝走到了峡谷的尽头。回首一望,那白马峰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魁梧。可惜马首在西南面的湖北方向,只知方位,视线无法企及;马鞍低凹,大部被山谷中的林木所遮掩,只能看个大概;唯独马的后臀部肌肉浑圆,马尾飘逸,历历在目。引得团友们纷纷举起手中的短炮长枪,一阵猛拍。至此恍然大悟,原来路上陪同来六安的当地驻锡官员讲到的天堂寨绝景“拍马屁”竟在这里。这“马屁”早就在那里千年万年,而“拍”,却需要借助游客的照相机。而且,一千个游客就可以拍出一千种白马峰的美景。正是,“马屁人人会拍,各有巧妙不同”。
出了峡谷,走过一个居民点,原来是白马林场的场院。开发了旅游景点后,变成了旅游服务网点。几株大树,树叶金黄,煞是好看。
接着乘园内交通车下山,出园,参观六十多年前刘邓大军七里挺进大别山的前敌指挥所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