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金寨大别山石窟-(皖西游之五)(原创)

标签:
大别山张店镇金安区大雄宝殿石窟 |
分类: 游记(江浙沪皖篇) |
参观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前指挥部时,导游小刘带来了令人遗憾的消息,那天堂寨的索道故障到第二天也修不好,为了确保安全,只好安排到位于六安市金安区张店镇的大别山石窟游览了。石窟不在金寨县,且离金寨县还有一大段距离,不过既然是一次路过,就把它归到金秋金寨系列里了。
初到石窟,并无法将它与体验过的石窟联系起来,因为讲起石窟,总是人为开凿的佛教场所,比如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比如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里的石窟的与众不同点在于,石窟是天然形成,再加上人工的修理,成了一个巨大的敞口山洞,用以屯兵,用于礼佛,用于藏粮。
供奉着释迦穆尼的大雄宝殿里,佛祖的须弥座背后居然是结实的墙壁,不像其他寺院的大殿,佛祖背后是一个观音造像。当看过十八罗汉的塑像后,步出大殿,这才发现那观音菩萨竟端坐在大殿背后的椽沿下面,成了一个室外的观世音。一看便知是后面补建的。可能开始建设时,设计师把这尊救苦救难的菩萨忘掉了。
一般大殿,都讲究雕梁画栋,这座宝殿也不例外。只是这里栋梁上面的画像却与佛事差得太远。前面的几幅都是取自《西游记》的题材,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倒还勉强说得过去,后面的几幅就差得太远了,画的竟是《三国演义》。我拍了照片,就叫作“立此存照”好了。
大雄宝殿的后面,还是一池美丽的清水,目光越过水面,大别山石窟的雄姿就展现在眼前了。原来前面的人工建筑都是点缀,后面的山上才是景点的华彩乐段。
沿着池边山坡上的小径向上,偌大的石窟越来越近。远看好像是一个半圆形的山洞,走到跟前才发现,着山洞的地面却是渐渐向上的坡。这样,上面的洞顶上是一个平面的沿,洞里面的空间高度就是越来越矮。好像演出大合唱是演员一排比一排高的站位。忽然突发奇想,假如把乐龄人合唱团聚集到这里,大唱一曲《保卫黄河》,岂不是歌声回荡,余音绕壁?
洞内的小气候好像是身在陕北的窑洞,刚才还在瑟瑟秋雨中感到丝丝凉意,才几步距离,温度就陡然上升了几度。加上爬坡用了点力气,身上的厚衣衫好像有点多余。听说后山还有拾级而上的栈道要爬,索性在此轻装。休息片刻,跟着导游沿着陡峭的山路继续。
爬过了天堂寨的山路,这里的山路就算是比较平坦的了。沿着筑在山边的栈道慢慢向上,多数时间都在迈腿赶路留心着脚下,倒也没有多顾及身边的山景。只是觉得刚才在洞里看到像小溪流一样的瀑布的源点渐渐地到了身边。原来,这条瀑布的源头成了一条小小的溪水。再向上攀,忽然发现小溪没有了踪影,代替小溪的成了一个白色的管道。心中倍感疑虑,莫非这个淙淙流水竟是人工造就的水泵压水上来不成?果然,当我们结束后山的游程回到前山时,这个用水泵妆点的瀑布就已经休息了。
又攀过一个山崖,发现前面捷足先登的团友都在一个小亭子中小憩。有几个姑娘小伙则走到了悬空挑出的平台栏杆的边上,或凭栏远眺观赏着美丽的山景,或反身作《泰坦尼克号》电影里经典恋人状摄影留念,倒也颇有几分风雅意境。
少歇,跟着导游沿后山蹬道下山。开始走在树丛中间,山路并不崎岖。在导游的指点下看着制作六安瓜片的茶树,高大的杜鹃树和被称之为珍贵树种的原始楠木。这里的楠木都很细小,按照森林分类,连次生林木都算不上。不过,看到了这个珍贵稀缺的树种,也算是开了眼界。
不知不觉,道路上的石阶加大了高度,路两边的山崖也渐渐地挤到了一起,有点一线天的味道。脚下的石头慢慢地变成了没有棱角的卵石,表面还有些雨水,大家都小心翼翼地挪动着脚步,向下行进。不一会,脚下的石路又变成了人工的钢筋混凝土板材,板和板之间除了水平方向上的高差外,垂直方向上是空着的,一眼便能看穿到板下深邃的山涧,足有好几米高。幸好两边的山石还可以当作扶手,假如另一边是没有扶栏的空间的话,真有好几分危险。这就是导游图上标注的百步云梯吧。由于天雨,且在深谷里,加上行人走动,图片严重模糊,且作记录吧。
如此又下了好多台阶,总算到了平坦的路面。原来,这山涧只在后山,沿着山下的平路再转一圈,我们又回到了山前原先上山的小路。
山上下来,原路返回。天色已晚,走路都要靠电灯照明了。好多没有爬山的团友已经在汽车上等着返回。匆匆走到大门口,上车,向六安城里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