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土的“承受能力” -水土保持怎么了?    -(原创)

(2011-06-20 22:02:30)
标签:

杂谈

分类: 胡说八道

       国民的“承受能力”成了一个流行词,已经流行了很长的时间了。不仅基本生活费用提高,需要考虑国民的承受能力;不仅水电煤气的调价,需要考虑国民的承受能力;也不仅仅是汽油的涨价,需要要考虑国民的承受能力;还不仅仅商品房的房价的高低,需要考虑国民的承受能力;就连公交车票的提价,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样的开门七件事,也还是需要要考虑国民的承受能力。

      然而今年的天气,却给了长江流域,从上游,中游直至下游广袤的国土来了一个承受能力的考验。

      先是大旱,搞得小河没水大河干,就连对着洪湖,鄱阳湖这样的一眼望不到边,几个小时的快船也开不到对岸的大湖,人们也大叫着预见:再也看不到“洪湖水浪打浪”了。看来国土对天大旱的承受能力问题很严峻。

      过了端阳,刚刚在几乎没有多少河水的河沟里赛过了龙舟,老天忽然来了个旱涝急转,大到暴雨,给了久旱中急盼着甘霖的大地以大量的雨水,到处都是水的冲击,土的塌方,又见泥石流肆虐。江水猛涨,湖水猛涨,就连早就了“农夫山泉有点甜”神话的新安江也因为上游的浑浊来水,连严子陵钓台都没法去,再也看不到清澈见底的景象了。

      前天,恰好在无锡最东南端的硕放镇,大雨滂沱,水流如注,聚水汇集,泄水不畅,好似地处锅底一般。往年大涝,都是经过大量的千亩稻田蓄水后流出,稻田就是蓄水池。今年大水,除了排水管道外,没有了大雨水的任何别的出路。于是,比涓涓细流大了许多的本地水(雨水)和上游水(客水),都要通过本来就没有多少排水能力的河道向下游宣泄。工业园区多家工厂进水,园区土地对洪水的承受能力也受到了极大的考验和浸泡。

     倒是蠡湖南部的长广溪,名副其实的湿地的改造,形成了像海绵一样的功效,水土保持良好,承受能力加强。

     于是,问题来了,我国现在的土地对自然灾害,或者说气象变化的承受能力到底有多大?“水土保持”,是不是仅仅是环境保护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