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江义乌返回无锡,时间尚早。于是离开高速公路,开车沿浙江省道S210北进,山路蜿蜒但并不崎岖,沿途青山秀水,不由得打开车窗,尽情地享受自然。


在建德县境内靠近桐庐县的地方,偶然发现有一小石桥不显山不显水地静静地躺在路边的小溪之上。第一眼看到,只觉得小桥与一般的石拱桥不同。正好路边有一小小的停车空地,驻车取了相机细看。


原来这小小石拱桥并不是像一般的拱桥是横向发券,一块块石条横向叠放,像著名的赵州桥一般;也不是纵向平摆像有名的洛阳桥一样。小桥的券拱是用并排的长石条纵向叠放,首尾相接,构成了一个美丽的多边形的拱。拱上面的桥面只是简单的大大小小的石板,没有精美的刻石,两边也没有护手栏杆,简朴到不能再简了。桥拱两边,长出不少草木,犹如游击战士头上戴的掩护帽子。


浙江山里,多见木拱桥,形制好像《清明上河图》里的那座著名的拱桥。据说造桥的方法几近失传,正在抢救之中。这石头纵向垒成的类似木拱桥的小桥,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网上一查才知道,这桥称为:单孔实腹五折边石拱桥。)急忙拿起手中的卡片机,拍了几张。看着小桥轻巧的桥面,乘势走过了桥顶,到了小溪的对岸。仔细一看,左右两个桥堍还是有点不同的,紧靠公路的那个,引桥部分好像被新修的路占去了不少,所以,桥面和路面基本等高。公路对面的那个,还有着原有的高度,一个高高的桥堍,桥堍的下面,保持着用石条堆砌的引桥,展现出拱券的优美。

小桥造在路边,(精确地讲,应该是路造在小桥边)应该有些年头了。仔细一看,原来还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呢。看来,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座古朴的小桥,假如是一般的券拱,默默无闻,造路时恐怕早已拆掉了。换了一个做法,搞了一点差异性,与众不同,就变成了重点保护对象。http://www.zjww.gov.cn/unit/2006-02-21/51410310.shtml
小桥造于南宋,据说上面还有造桥的年月“咸淳岁在乙丑”,可惜当时没有注意到。南宋咸淳乙丑年,即公元1264年,距今也有近750年了。好一座高龄古桥,好一座独特古桥。
加载中,请稍候......